正文

三位托瑪斯和一位女強人 一段有意思的英國曆史 (下)

(2011-02-19 09:14:13) 下一個


托瑪斯 克倫威爾

第三位托瑪斯是 Thomas Cromwell, 也是‘ Wolf Hall ’裏 Hilary Mantel 筆下的主角。英國 17 世紀內戰中著名的國會派領導人奧列佛 克倫威爾(我在中學外國曆史教科書裏認識他的)是托瑪斯大姐姐的後代。姐姐的後代怎麽也姓克倫威爾?根據 Mantel 提供的材料,大姐的兒子在父母雙亡後,認托瑪斯為父親,改姓克倫威爾。

托瑪斯 克倫威爾本人就是一個傳奇。他母親早亡,父親可能是鐵匠,有暴力傾向,打起托瑪斯來往死裏打。他二個姐姐出嫁了,父親把他打死也沒人救。有一次,大約在 15 歲時,父親外麵回來,突然從後麵襲擊他,把他打得不成人樣,然後搖搖晃晃去睡覺,一邊還咕噥,睡醒了再來結束他。托瑪斯從昏迷中醒來後,連滾帶爬到同村的大姐家求救,幸好骨頭沒斷,眼睛沒打瞎。因為怕父親追到姐姐家要人,休息一天後,不顧姐姐的反對,他堅決要離開。姐夫給了他點錢,他帶著傷離開了家鄉,流浪到港口,結識了一些外國商人,不久,他就離開英國,到國外去混。

托瑪斯 克倫威爾生來聰明好學,特別有經濟頭腦。在外麵闖碼頭,大大地增加了他的見識,磨煉他的意誌,也提供了他學習上進的機會。他在意大利佛羅倫薩呆過幾年,受雇於當地的一個商業銀行大家族,又在荷蘭做過布匹生意。他到過法國,又在梵蒂崗被當時的教皇雇傭,幫助處理英國事務。除英文外,他還精通拉丁文,意大利文和法文。

雇傭他的教皇在 1514 年去世,托瑪斯 克倫威爾回到英國,受雇於托瑪斯 沃爾塞,我們的第一位托瑪斯。這時,離他出家流浪已經有 14 個年頭了。出去時是一個孤陋寡聞、身無分文的鄉下少年,回來時是一個飽經世故、經商有方、知識淵博、挈兒帶女的江湖漢子。他在沃爾塞手下幹得很好,盡管不是神職人員,沃爾塞也把教會的重要事務和經濟交給他管。當沃爾塞的地位上升到‘第二國王’之際,克倫威爾已是沃爾塞不可缺少的左右手。克倫威爾回英國後,一邊任職,一邊在劍橋大學學習法律,於 1523 年成為英國國會議員。

沃爾塞下台後,首相職務由托瑪斯 莫爾接任,但是莫爾替不了沃爾塞作為國王心腹顧問的角色。克倫威爾聰明機靈,善解人心,點子多,財源足,交際廣,手段辣。沃爾塞被捕後,眾叛親離,但克倫威爾仍忠心伺候。沃爾塞帶著叛國罪名死後,克倫威爾也不落井下石,亨利看在眼裏,心中欣賞克倫威爾的忠心。漸漸地,克倫威爾完全替代了沃爾塞,成為國王心腹顧問。克倫威爾沒有神職,卻史無前例地得到監督教會的大權。克倫威爾處理事情比沃爾塞快速利索,立安妮為新王後的六年爭戰,在克倫威爾領導的國會手裏迎刃而解。克倫威爾被封為貴族。

大家不要忘記,亨利身旁有著女強人安妮。前二位托瑪斯,沃爾塞和莫爾都是亨利敬重依靠的大臣,卻因得罪了安妮,命落黃泉。克倫威爾非但要得到安妮的信任,還不能得罪撐在安妮背後的家族勢力,她的父親、舅舅和哥哥。他都做到了,於是飛黃騰達,最後倒是安妮被他執行死刑(後述)。

曆史學家們對托瑪斯 克隆威爾的評價差異很大。對他徹底推動了英國的宗教改革,大家怕是沒有異議。分歧在對他人品的評價。有學者認為他是卑鄙小人,與他的同時代人、光明磊落的托瑪斯莫爾,形成鮮明對照。有學者認為他是一個有才華講實際的人材。在他雄心勃勃要為國為王效勞時,正逢亨利八世宮廷充滿政治陰謀,爾虞我詐,猶如身處狼窩,而歐洲正處在宗教改革的大動亂中,時勢造英雄。托瑪斯莫爾是逆潮流而行,是個宗教狂。莫爾要對他執政時,迫害火燒‘異教徒’負責。本人不過書看的多點,完全是業餘消遣,沒做過研究,不敢妄評。但是對於有些學者認為,克倫威爾是處死安妮的主要策劃者和鼓動者,我倒是很不以為然。我們來看一下大家都認同的事實。

安妮極其聰明,對政治有主見,敢辯論,口舌尖酸不讓人,與亨利相處時也是這樣。然而做情婦時,亨利吃她這一套,做太太時,亨利就覺得她煩了。當接到頭胎是女兒的消息時,亨利強作鎮靜,但根本不問候安妮的情況。第二胎(或許還有第三胎)是死胎流產後,亨利已經在打主意,如何廢掉安妮而又不回立凱瑟琳為王後。安妮懷第三胎時(或是第四胎)凱瑟琳病故,亨利要合法結婚的障礙絲毫也沒有了。安妮明白,如果再生不出男孩,她的地位就危險。造化弄人,這次懷孕不到四個月流產,是個男孩。然而安妮沒料到的是,亨利要置她於死地,而不是象對待凱瑟琳那樣,廢了後位就罷了。

1536 年一月,安妮剛從流產複元(即從暗房搬回平時的臥室),亨利就宣布他是 中了安妮的邪術被騙,並把他的新情婦,即未來的第三位王後,搬到宮裏住。四月末,安妮被控告與七人亂搞婚外情,合謀殺害國王,其中有一人是她親哥哥。五月二日安妮被關進倫敦塔,五月十九日以叛國罪、淫亂罪、亂倫罪和異教罪(宣揚新教)被砍頭。亨利求愛六年,婚姻二年告終,被控到被抓才二、三天,到處死也不過二十天。七位男人中五個被處死。托瑪斯克倫威爾是當時國王的首位大臣,亨利的意圖自然交給克倫威爾執行。執行不力,克倫威爾自己要上斷頭台,如前二位托馬斯的命運。我不相信克倫威爾能把亨利作為一枚棋子,一手導演安妮的垮台。相反,克倫威爾是亨利手中的一枚棋子,被用來先是廢除凱瑟琳王後,繼而幹掉安妮。在安妮受審時,審判官中有她的爸爸和舅舅。她的爸爸親自宣判自己的一雙兒女死刑,可見亨利的厲害。事實上,從那時到現在,沒有人相信安妮在眾多宮女簇擁下,能和五個男人輪流做愛。當時的英國大主教宣布亨利和安妮的婚姻無效,如此安妮的女兒伊麗莎白公主也變成了‘私生子’。二個女兒都被先後取消了‘公主’的頭銜,隻能稱她們‘ Lady Mary’ 和‘ Lady Elizabeth ’。在亨利死後,二個女兒都先後做了女王,真要感歎,折騰個啥呀。
 
在安妮垮台前,民眾因著同情凱瑟琳王後和瑪麗公主而對她沒有好感,私下稱她‘小老婆’。她被處死後,民意開始同情她,認為亨利做得太過分了。以我看來,她固然是亨利的玩物和犧牲品,也屬可憐,但是又何嚐不是種瓜得瓜,自嚐苦果?如果不是她和她的家族拚搏六年,把亨利抬到教會的最高領導,把國會和教會都變成君主的附屬物,以及使亨利嚐到可以隨心所悅,廢除王後的甜頭,亨利怎麽會用如此奇特的罪名,可以隻用20天時間快速處死她?沒有安妮六年的拚搏,克倫威爾再能幹,也執行不了這亙古冤案哪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簾青 回複 悄悄話 回複多年以前的評論:

謝謝欣賞。本人第一業餘愛好就是看曆史小說,不管古今中外,能到手的好書都要看。既然網友鼓勵,我試試寫其他四位老婆。因為既不能算書評,又不能算創新,把它們列在講故事類,越來越覺得合適。這些曆史故事有很深刻的現代意義,故事裏其實都有本人的觀點在內,隻不過不明顯——沒有說教。
多年以前 回複 悄悄話 精彩!

把亨利8世的另外幾個老婆寫寫可以嗎?謝謝!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