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三位托瑪斯和一位女強人 一段有意思的英國曆史(中)

(2011-02-14 08:21:53) 下一個


托瑪斯 莫爾

 

第二位托瑪斯是Thomas More 。他是律師、學者、哲學家、國務活動家和傳統基督教的衛道士。他曾是亨利八世的重要顧問,在托瑪斯 沃爾塞垮台後,他接替了首相職務。他的出身也是三位托瑪斯中最有地位的。他不但在當時,便是在現代也享有盛名。烏托邦這個詞大家很熟悉, 但是你知道嗎,它來自托瑪斯 莫爾1516年出版的的一本小說。在小說裏,他描述了一個理想的島國,稱這島國的政治製度為‘utopia ’即烏托邦。他在英國首先提倡男女教育平等。他的女兒們都受到好教育,作出榜樣,帶動英國貴族階層給兒女受一樣的教育。他和馬丁路德是同時代人。一個是新教改革的發起人,一個是舊信仰的維護者,二人的舌戰在當時是很有名的。托瑪斯 莫爾因堅持原則被砍頭(後述),1935年他被羅馬天主教列為聖人1980年他被加到英國教會的聖人年曆裏。英國二戰時的首相丘吉爾也稱他堅持原則的行為是高貴的英雄立場

 

1529年托瑪斯 沃爾塞被逮捕後, 托瑪斯 莫爾被任命為首相。作為首相,起初他很配合亨利,他在國會譴責沃爾塞,他讚同亨利和凱瑟琳的婚姻無效。 亨利和安妮的婚姻已經等了近六年了,看來要教皇批準是不現實的。所以亨利提倡英國教會和羅馬教廷脫離關係,國王是教會的領袖 , 這麽就可以馬上和安妮結婚 , 隨之而來的, 他想當然是一個大胖兒子,王位繼承人就有著落,不怕死後王位旁落。

 

托瑪斯 莫爾雖不是神職人員,但他全心維護教皇的權威,反對新教改革,用現在的流行話來說,他重視維穩。他堅持英國教會受教皇領導,他個人可以讚同亨利的婚姻無效,但是一定要教皇批準後,才算婚姻解除,亨利才可以娶新王後。這極不稱亨利的心,亨利逐漸清洗掉他的的親信,但又不準他辭職。1532年,莫爾終於被準病退,因他是亨利多年的朋友,並在國內外享有盛名,亨利留了他一條命。在安妮王後加冕禮時,已經病退的莫爾拒絕參加。本來這也構不成叛國罪,因為他寫了信,表示祝賀新王後,祝願國王幸福和新王後健康。但他還是大大得罪了安妮,被認為藐視Boleyn 家族,就此種下了殺身之禍。以後亨利數次欲加罪於他,不論是經濟罪還是陰謀罪,都沒有成功。

 

1534年,莫爾被傳訊,要他當眾宣誓,效忠國會的繼承法令。莫爾認為國會有權利宣布安妮是英國的合法王後,但是他堅決拒絕認可英國教會的最高領導是英國國王。傳訊後,他又公開宣稱,亨利沒有權利宣布和凱瑟琳的婚姻無效,隻有教皇才能宣判一個國王的婚姻無效。四天後,莫爾被抓,關進了倫敦塔。 1535年七月莫爾出庭接受審訊,審訊者中有安妮的父親、哥哥和舅舅。五天後,托瑪斯 莫爾以叛國罪被砍頭。 這麽一位出色的英國學者和國務活動家,一肚子的治國理想,出名的廉潔,竟也葬送在女強人安妮手裏。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