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芬蘭開國元勳馬納海姆(五)

(2010-11-10 10:09:03) 下一個

七十二歲再展雄風

馬納海姆在 1919 年七月的總統選舉中以 50 對 143 票慘敗。他早有預感,選舉日和姐姐在北方的一個療養所。新任總統寫了一封公開信給他,感謝他使芬蘭自由 , 讓芬蘭在國際上有一席地位,把芬蘭救出大饑荒並奠定了芬蘭獨立的基礎。馬納海姆對新政府的政策不滿,認為過於民主,慫恿親布爾什維克勢力。他預見到芬蘭最大的危險是 布爾什維克 ,但是政府不願聽他的,他也不願意在政府中擔任官職。他把精力放在促進兒童福利和紅十字會工作。他辦孤兒院,因為他堅信,兒童是國家的未來,同時也出於內戰領袖的責任感,培養健康的新一代來憮平內戰的創傷。

在 1919 年九月,馬納海姆及時趕到巴黎,正逢瑞典在巴黎和會上提出奧倫島( Åland) 主權應歸瑞典,報社輿論一片倒向瑞典,法國外長甚至對法國代表們說,在和會上列強將把奧倫島給瑞典。馬納海姆一人在巴黎獨挽狂瀾。他拜見了法國外長,用流暢的法語告訴外長,奧倫島幾百年來都屬於芬蘭的領土。芬蘭一直是作為瑞典的屏障,阻擋東方來的侵略,使瑞典以至西歐得安寧。在最近的大戰中,芬蘭竭力抵抗布爾什維克,而瑞典坐山觀虎鬥,保持中立。其實芬蘭也沒有直接參戰,但是馬納海姆的雄辯,使法國外長認同,芬蘭比瑞典夠朋友,而瑞典利用芬蘭的內亂,趁人之危,奪取他人領土。他又拜訪了英國首相丘吉爾,給丘吉爾提供了布爾什維克革命的第一手資料,二人對共產主義的危機感完全一致。由於馬納海姆的外交努力,巴黎和會沒有討論奧倫島的主權,而是交給剛成立的萬國聯盟( League of Nations )去處理。以後,萬國聯盟裁決,奧倫島屬芬蘭。

馬納海姆在 20 年代和 30 年代常周遊世界,在芬蘭的時候,他隱居在遠離赫爾辛基的島上。 1931 年,當時的總統請他出山擔任總司令,他不願意在和平時期做總司令,但他同意接受國防委員會主席一職。這屆和下屆總統都許下諾言,一旦發生戰事,會立即任命他為總司令。 1933 年他被任命為陸軍元帥( Field Marshal ),此時馬納海姆離開隱居生活,常在公眾場合分析歐亞局勢,指出戰爭危險。他多次發表演說,號召芬蘭人彌合內戰裂痕。他說,繼續談論誰在 20 年前站在哪一方,實在沒有什麽意義,我們都是芬蘭人,要團結一致捍衛芬蘭獨立。他不斷指出,芬蘭要增加軍隊預算,要支持國防工業。但是他那國防委員會主席一職,是顧問性質,沒有實權,內閣和他意見不一致,不斷減少軍事預算,為此他沒少提出要辭職。


   1937年馬納海姆70歲生日早上出家門,二個女孩在他門前撒白花,給他一個驚喜。

其實,國際形勢越來越緊張。 1936 年日本在東北奉天製造事端,侵占滿洲;西班牙內戰,弗朗哥上台; 1938 年慕尼黑條約允許德國分割捷克; 1939 年八月蘇德簽訂互不侵犯條約,秘密地私下瓜分北歐和東歐。蘇聯要芬蘭割讓南部的漢科半島 (Hanko Peninsula) 和卡雷利亞峽地 (Karelia Isthumus) ,與此同時,在 1939 年九月,蘇軍進攻波蘭,和德國各分一半波蘭領土,接下來,愛沙尼亞,立陶宛,拉脫維亞紛紛落到蘇聯手中,蘇聯和芬蘭簽訂了互不侵犯條約。馬納海姆再也忍受不了政府滿足於談判,不加緊備戰,他那國防委員會主席實在當不下去了,忿而辭職,離開了赫爾辛基。

                                                           11月30日蘇聯對芬蘭的全麵進攻線示意圖

這回,他隻辭職了幾天。 1939 年 11 月 30 日蘇聯機群從愛沙尼亞的基地出發,轟炸毫無防備的赫爾辛基,接下來,蘇聯從卡雷利亞峽地和東北方向長長的邊境線,以 21 個兵團約四十五萬兵力,同時發起了全麵進攻。不等邀請,馬納海姆當天趕到總統府,總統當場提名他為總司令,國會馬上開會,當天通過任命。馬納海姆在 72 歲高齡投入他畢生的第四次戰爭,也是最後一次。馬納海姆把司令部設在米凱利 (Mikkeli) ,自己常到前線視察。蘇聯利用流亡在蘇的芬蘭人,在卡累利亞建立了‘政府’,準備成立‘芬蘭民主共和國’,但是當時在芬蘭還是非法的共產黨領袖,命令所有在芬蘭的共產黨員抵抗蘇聯侵略。芬蘭人民前所未有地團結在政府周圍,他得到了以往最反對他的人群的支持。

然而,在曆經數十年的軍備削減後,芬蘭的軍力微弱不堪。在戰爭爆發時,芬蘭的炮彈和航空機油貯存最多隻能用一個月,燃料和槍彈最多維持二個月。芬蘭兵用自造土炸彈戰鬥,其中有一種用飲料瓶做的炸彈,取名為‘莫洛托夫雞尾酒’,很是出名。順便提一下,在當時國際社會的指責下,蘇聯否認轟炸赫爾辛基,蘇外長莫洛托夫竟辯解,我們是空投食品給芬蘭人,所以芬蘭兵戲稱蘇聯的燃燒子母彈為‘莫洛托夫麵包藍’。


芬蘭滑雪兵

蘇聯仗著兵力是芬蘭的 3 倍以上,飛機是芬蘭的 30 倍,坦克是芬蘭的 100 倍之多,加上近來不費吹灰之力得來波羅的海三國,根本沒把芬蘭放在眼中,準備在一、二周內解決芬蘭。 不料芬蘭全民皆兵 , 全國上下團結一致對外。 1937 年斯大林的大清洗,導致蘇軍三萬多中高級軍官被清洗,大大減弱了軍隊的士氣和戰鬥力,不能與芬蘭士氣相比。芬蘭的冬天,從十一月底至三月,是地道的冰天雪地, 十一月和十二月可說是‘暗無天日’,氣候成了芬蘭人的武器。芬蘭人人會滑雪,滑雪兵神出鬼沒、機動靈活、以少攻多。而蘇軍,除少數西伯利亞來的,在深雪中邁不開步,等著挨打。 天暗下來了,在樹林中摸索的蘇聯兵常被芬蘭人的燈光誘到‘開闊平地’,其實是冰凍的湖麵,再加以殲滅。芬蘭兵經常單槍匹馬對付坦克。幾周下來,蘇聯軍隊便糧草跟不上,又凍又餓,有點象拿坡侖在莫斯科的遭遇。

示馬納海姆線。藍色是芬蘭軍隊,紅色是蘇聯軍隊

蘇軍把入侵兵力主要放在卡累利亞峽地,也就在那裏,被‘馬納海姆線’ Mannerheim Line 擋住,竟寸步難行,在其它東北長長的邊境線上,也沒一處能取勝。在空戰中,芬蘭往往隻飛上一架飛機在蘇機群中橫衝直撞,即使被打下,也要撈上幾架蘇機陪葬。在 1940 年一月六日,一位芬蘭飛行英雄在四分鍾內打下六架蘇聯轟炸機。在冬季戰爭,蘇聯損失 240 架飛機,芬蘭損失 26 架。小小芬蘭吸引了世界的眼球, 英國首相丘吉爾稱讚說,隻有芬蘭有勇氣,芬蘭給要自由的人們作了榜樣。 西方開始設法援助些軍火,但又慢又少。


一組芬蘭機槍手

時間滑向三月,要化雪了,對芬蘭不利。芬蘭終究是個十多年來削減軍費的小國,經不起打持久戰。誰來決定何時停戰,誰來決定談判桌上可以吃虧到什麽地步,非有魄力又有威信的政治家莫屬。芬蘭的幸運是,馬納海姆不僅是位出色的軍事家,也是一位有遠見的政治家,有手腕的外交家。他有勇有謀,能進能退,不僅能縱橫馳騁戰場,也能領導芬蘭民族虎口逃生,在列強夾縫中崛起。

[ 打印 ]
閱讀 ()評論 (4)
評論
簾青 回複 悄悄話 回複callmesir的評論:

好啦,寫完交帳了。第五第六寫的難度最高。謝光臨
callmesir 回複 悄悄話 沒完啊,接著寫啊,看得正帶勁呢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