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我的老師瑪格麗塔(四)

(2010-07-02 10:21:47) 下一個


從丹麥主婦到知名科學家

二個孩子的媽媽

1946年在饑餓慘淡的漢堡,瑪格麗塔繼續大學學習。她在朋友家認識了一位在英國軍隊工作的丹麥觀察員保爾。保爾無拘束的笑聲像陽光一般射透瑪格麗塔悲慘冰冷的生活,讓她記得她以前也笑過。他們在漢堡的教堂舉行了婚禮。瑪格麗塔的公婆得到許可趕來參加婚禮,他們一見麵就互相有好感, 即使離婚後,瑪格麗塔和公婆的愛戴關係一直維持到二老過世。

因為娶了德國老婆,保爾不再適合擔任觀察員,在19474月,他們雙雙回到丹麥,很快,他們的第一個兒子誕生了。瑪格麗塔渴望繼續上醫學院,但是現在她的首要任務是,融入一個民眾對德國仍有敵意的丹麥社會。她的公婆極力幫助她,特別是她的公公,親自教她丹麥文,並耐心地糾正她的德國口音。不出幾個月,瑪格麗塔已能講一口流利的丹麥文。她的公公是一個知識豐富、見多識廣的慈祥長輩,從他那裏,四歲就沒有父親的瑪格麗塔,找到了父愛。

瑪格麗塔很喜歡丹麥,婦女在丹麥的自由比在德國大得多,在德國,妻子必須得到丈夫的許可才能讀書或工作。而對在納粹政權下長大的她來說,丹麥的民主也是一個很大的衝擊,她需要時間來學習如何享受民主。接著老二誕生了,瑪格麗塔也通過了層層考察,在1951年得到了丹麥公民籍。老二進托兒所後,瑪格麗塔就報考哥本哈根大學,通過考試,進入醫學係學習。然而好事多磨,她的丈夫變得越來越古怪,以致最後無法維持婚姻,也無力養育二個兒子,瑪格麗塔隻能一人撫養二個孩子,經濟非常困難,她父母不能提供任何經濟上的支持,因為他們在大轟炸後已一無所有,但是瑪格麗塔定下決心要完成學業。她在德國時已通過醫學前期課程,哥本哈根大學承認德國教育,所以當她在1952年正式入學時,從臨床課程開始,在大學醫院見習一年。在53年,她到另一大學的放射科做一份替代工作,貼補生活,把二個孩子暫時送到德國娘家。但是她太想他們了,五個月的替代工作結束後,把他們領了回來。

醫學課程是出名的緊張,瑪格麗塔不但要照顧二個孩子,還要做些翻譯工作貼補生活,她的學習時間比其他學生少得多,然而她勤奮、聰明、性格開朗、樂觀,待人和藹,不管在哪裏,她都會找到朋友,並維持友誼。至今,她仍和1952年一起見習的同組同學們保持來往。她在同班同學中有很多好朋友,保持終生友誼。我想,她一個外國人成了丹麥社會名流,固然是因她的聰明勤奮,但如果沒有如此的樂觀開朗性格,也難以成就。

 
衝向科學頂峰的悲歡路程

瑪格麗塔在柏林讀中學時因著生物老師的影響,就熱愛遺傳學。1959年哥本哈根醫學遺傳研究所招研究助理,已畢業四年正在臨床工作的瑪格麗塔立即應聘。當時,丹麥醫學界歧視女性,男醫生有特權做研究寫論文,女醫生隻能臨床頂班。瑪格麗塔是她那個部門唯一完成論文的女醫生,所以她對招聘不抱希望。幸運的是,當時研究所的領導是一位傑出的科學家,瑪格麗塔不但被錄取,在九年的科研道路上,得到了他的大力支持。這九年,給瑪格麗塔打下了深厚的遺傳學基礎,並使她學會,如何成為一個科研領導人。以她的勤奮、好探索、動手能力強以及愛交朋友的性格,她和一位同事創立了染色體實驗室,並發展事業上的各樣聯係,對以後建立自己的研究事業非常有用。她在大學畢業後不久,和第二位丈夫建立了美滿的家庭,二個兒子視繼父如生父。但是在繁忙的科研生活中,13年的婚姻解體了,至今她還是愛這位丈夫,保留他的姓氏,不時探望已得重病的他。禍不單行,接替退休老教授的領導,不看好瑪格麗塔的研究,要取消她心愛的染色體實驗室。瑪格麗塔決定離開該研究所,另起爐灶。頗有諷刺的是,20年後,接替這位領導的科學家,卻是經瑪格麗塔訓練出來的染色體研究專家。

在個人生活和事業的雙重打擊下,瑪格麗塔出國拜訪了不少同行科學家。回來後,她意氣風發地從零開始,開創她自己的實驗室,以研究智障孩子起步。她的實驗技能,以往紮實的科研訓練,處理各樣難事的才能,開朗的性格,善於和人接近的本事,和在醫學遺傳學研究所獲得的經驗,使她成為出色的科研領導人和開創者,在她的翅翼下,一代丹麥遺傳學家成長為丹麥的科學棟梁。作為醫學遺傳學的開路先鋒,她在丹麥和歐洲擔任很多職位,是九家知名遺傳雜誌的編輯委員,得的獎和勳章有一大籮。

這是一個經曆過法西斯專政和戰爭苦難的成功者;這是一個作過移民、被迫停過學的追夢者;這是一個曆經挫折、付出心碎代價的理想者; 這是一個在孜孜以求道路上得到扶持的感恩者,怪不得她能這麽同情理解我,並在我下沉之際拉我一把。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