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意大利、法國南部遊記(六)PART B

(2010-04-20 08:57:49) 下一個


第五天 羅馬 PART B


納沃納廣場,中央方尖塔,右邊Agnes教堂



第三個景點納沃納廣場 (Piazza Navona) 。這個壯觀的具有明顯巴洛克風格的廣場是羅馬人最心愛和最美麗的地方之一。在公元一世紀時它是一個體育館, 15 世紀末期正式成為一個廣場,其大小與原來的體育館一樣, 240x65 米

四河噴泉下部,上部是方尖塔


廣場中央是貝爾尼尼最著名的作品之一,宏偉的 ” 四河噴泉 ” (1651) 。它描繪高聳的懸崖 ( 頂端是埃及方尖塔, obelisk) ,多瑙河,恒河,尼羅河和拉普拉塔河,每條河代表一個大陸。


Nettuno噴泉



Moro噴泉



Moro 噴泉細部


廣場北端是 Nettuno 噴泉,建於 1574 年,南端是 Moro 噴泉,建於 1576 年,都是由 Giocomo della Porta 所造。在四河噴泉對麵是聖艾格尼斯教堂 (Church of St Agnes in Agony). 聖艾格尼斯是一位天主教聖女,公元 304 年 1 月 21 日 15 歲時因抗拒羅馬長官的逼婚被處死。她是意大利少女的保護神。 1652 年在她殉難的地方建造了這座教堂。

第四個景點是國會廣場。有國會大廈,總理府。第五個景點是特雷維噴泉,位於小小的特雷維廣場。它是羅馬最大的噴泉,高 25.9 米 ,寬 19.8 米 ,也是羅馬最美麗的噴泉之一。公元前 19 年羅馬人建造了一條長長的導水管,把在 20 公裏 開外的泉水引到羅馬。特雷維噴泉就位於導水管的終端。 1793 年當時的教皇任命 NICOLA SALVI 在特雷維廣場建造一個宏大的噴泉。在此 100 多年前,貝爾尼尼曾應那時教皇的要求,設計了噴泉的圖紙。後來教皇去世,財政緊縮,噴泉沒有造成。 SALVI 在貝爾尼尼圖紙的基礎上,發揮他戲劇化的才能,建成了這座經典巴洛克風範的噴泉。

特雷維噴泉


噴泉中央是羅馬海神尼普頓。他坐在一輛貝殼形狀的戰車上,由二匹海馬拉著。每匹馬由一位希臘神話中半人半魚的海神牽拉著。其中一匹馬馴服,另一匹馬難以駕馭,代表海洋的多變難測。海神左邊雕像代表富裕,右邊雕像代表健康。傳說是一位少女發現導水管源頭的泉水,故此噴泉又稱少女噴泉。民間風俗說,如果你想再回到羅馬,就背對噴泉池,把硬幣從肩上往後仍到池裏。

第六個景點西班亞台階。西班牙台階有 138 級。建築圖紙設計於 1717 年,在 1723-1725 年由一位法國外交官贈款而建成。這 138 級台階連接當時的法國波旁王朝使館和位於山頂的教堂。


西班牙台階


因著五十年代的電影[ 羅馬假日] ,很多人熟悉這個景點。當初 Audrey Hepburn ( 奧特雷 . 赫本 ) 和 Gregory Peck ( 格利高利 . 派克 ) 就在這台階上拍戲。我們這把年紀的很多是他們的粉絲。這個景點完後可以自由遊覽羅馬。這時已走了三小時了,遊不動了,隻想坐地鐵由 ‘領導’ 帶著回旅館。那知領導精神還好的很,他鼓動我們去看一下[ 羅馬假日] 中那座位於馬格大街 51 號的房子,說是到都要到了,不看一下這麽經典的影片場景,我們會‘ 終生遺憾’ 。我本來就是赫本的粉絲,經他一鼓動,也表示願意去看。那房子位於一個大院內,進大院後,要走上一條幽深的山路。這兒是私家住宅,不是景點。我們一行放輕腳步,閉嘴不言,躡手躡腳,直走到據說是電影中的那個陽台。我早就忘了電影中還有陽台這回事。領導煞有其事,壓低聲音給我們前後介紹,並說在大巴開的路程中,給我們放映羅馬假日,讓我們自己判斷。熱心實在可嘉。回到旅館,已疲乏超過極限。

明天也不輕鬆,要遊覽羅馬廢墟和梵蒂崗。趕快拿出行李中唯一的一套比較正式體麵的服裝,準備明天穿。我願意穿著體麵,穩重地進入聖彼得大教堂。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