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意大利、法國南部遊記(六)PART A

(2010-04-20 06:54:06) 下一個



第四天 羅馬 PART  A

羅馬,世界之都 (Caput mundi) ,永恒之城 (la Citta Eterna) 。因其位於台伯河 (Tiber) 下遊平原的七個小山丘上,又稱七丘城 (la citta dei sette colli) ,根據傳說,在公元前 753 年建城。創建人是一對孿生弟兄 Romulus 和 Remus 。相傳他們是母狼喂養大的,故城徽圖案是‘母狼乳雙嬰’。然而根據考古發現,羅馬是從住在帕拉蒂諾山和古羅馬廣場的遊牧家庭逐漸聚集,在公元前 8 世紀形成一個城。羅馬城市是古羅馬帝國的發祥地和首都。在公元 1-2 世紀羅馬成為強大帝國之際,城市進入全盛時期。在 756 至 1870 年間為教皇國首都, 1870 年成為意大利首都。羅馬大致可分為古城和新城二部分。古城遍布宏偉的宮殿,教堂,博物館,精美的大理石雕刻,塑像和噴泉,被列入聯合國世界文化遺產名錄。新城在古城以南幾千米處,大道筆直寬廣,有造型奇特的文化宮,宏偉高大的體育館等現代化建築。

我們一早從裏米尼出發,往西南方向行駛,經約六個小時到達羅馬。根據規定,旅遊車不能停留在城內,隻能送旅客到旅館,然後必須馬上出城。這次我們算幸運,訂到在市中心的旅館,大巴就能送我們到市中心,並為遊覽節約不少時間。我們從西北方向進城,途經梵蒂崗城 ( 外麵 ) ,穿過大片居民區,向東行駛,到達我們要過夜的 ” 公和國旅館 ” 。該旅館老板是華人,與我們‘ 領導’ 相識甚熟。故我們能在第二天早上 check out 以後把行李放在他那兒,繼續遊覽羅馬,還能與他預訂第二天的早餐要有米粥。


威尼斯廣場祖國祭台

如果在威尼斯廣場和西班牙廣場間劃一直線作為三角形的底邊,共和國廣場便在三角形的頂。旅館距公和國廣場不遠。等到各人安頓好房間,隻剩下時間上廁所洗把臉喝杯水,領導就帶領我們在驕陽下步行三個多小時遊覽羅馬城。我們步行走老城。老城路麵由黑色小石塊鋪成,房子完全保持原有樣式。房主要維修,必須使用原來的材料,塗原來的顏色。所以在這兒不可能看到現代建築。照片上二樓的窗戶就是老式的百頁窗。我們到的第一個景點是威尼斯廣場。

無名戰士墓



威尼斯廣場是羅馬被稱為廣場 (Piazza) 的景點中最名副其實配得上 ” 廣闊場地 ” 之名的。整個廣場布局竣於十九世紀後期。廣場南邊是一座大型紀念碑式的白色建築群,稱為祖國祭台 (Altar of the Fatherland) 。從寬闊的台階走上去,有用乳白色大理石建成的無名戰士墓,有國家衛隊守衛。

羅馬女神像


其上有一座羅馬女神雕像。女神上麵,有一位勇士騎馬高高在上。想必讀者看到這兒都知道他是誰了,意大利國父 Vittorio Emmanuele II.

意大利國父


此廣場之所以被稱為威尼斯源於其西邊的威尼斯宮。威尼斯宮建於十五世紀,作為威尼斯主教的住所 ( 該主教後成教皇 ), 以後又作為威尼斯共和國的大使館。墨索裏尼上台後經常站在威尼斯宮的那個陽台上,向聚集在下麵廣場上的群眾發表演講。

威尼斯宮,墨索裏尼演講陽台

第二個景點萬神殿 (Pentheon, Temple of all the Gods). 萬神殿是所有羅馬古建築中保存得最好的一座。公元前 27 年奧古斯都大帝的女婿 Agrippa 發現這個殿,但 Agrippa 殿已在公元 80 年羅馬大火中燒毀。現在的建築始於公元 125 年。這座祭祀眾神的廟宇在 7 世紀成為基督教教堂。公元 609 年被重新命名為 ” 聖母瑪麗亞和殉教聖徒教堂 ”(Santa Maria ad Martyres, The Church of Mary and all the Martyr Saints).

 拉斐爾墳墓


自文藝複興起,成為國王,王後和藝術家們嚴肅壯麗的墳墓,如名畫家拉斐爾和意大利國父都葬在這兒。


萬神殿門廊園柱和頂部三角結構


萬神殿的建築很有特色。一個由 16 根巨大哥林多圓柱 (Corinthian columns) 支撐的門廊通向圓形結構的殿大廳。圓柱材料是花崗岩,分成三排, 8 根在第一排, 4 根各在第二第三排。門廊頂是一個大三角結構 (a pediment) 。


陽光照在花格不同位置作鍾用


殿內部是圓形的空間,其高度和直徑一致,均為 43.30 米 ,底部布滿寬寬的壁龕。教堂內的球形頂 (dome) 由約 5000 噸混凝土組成,飾以花格,據說陽光照在花格的不同部位,可作鍾用。其頂中心形成一個直徑 9.1 米 的圓形開口直對天空,把遠古的羅馬人呈現到他們眾神的麵前,也代表羅馬人崇拜的太陽。

頂中心大眼,直徑9.1米


這大圓開口稱為大眼 (Oculus,Great Eye), 在建築學上有棌光,涼快和通氣的作用,已成為一種建築風格典範。歐洲很多市政廳,大學和公共圖書館有它的門廊圓頂結構的影子。大英博物館的閱覽室,曼切斯特中央圖書館等很多圖書館都有類似的圓頂大眼結構。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