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行為影響孩子成長
(2010-04-10 19:22:06)
下一個
人說國有國法,家有家規。不同的家庭采用不同的方式處理家庭成員之間的關係。在一個和諧的家庭之中,家規並不意味著一方對另一方的控製,而是指每個家庭成員應當承擔的責任及對其他家庭成員應有的基本尊重。父母之間是如此,父母與孩子之間也是這樣。重要的是家長應該采用恰當的,科學的,並適合自己孩子性格的家教模式來教育自己的孩子。
家庭教育方式直接影響孩子的行為。早在上世紀20年代,美國一些發展心理學家就開始研究家教模式對孩子社會競爭能力以及學業成績的影響。多項研究表明,父母在家庭中本身之間的關係如何,對孩子日後人際交往的能力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因為,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課堂,父母是孩子的最初老師。他們的一言一行,相互之間的交流方法,直接影響著孩子對人與人之間關係的認識與感受。試想,如果父母關係不和睦,經常當著孩子的麵惡言相向,這能給孩子的成長帶來正麵影響嗎?還有研究發現,父母本身在家庭中性別角色的扮演,對孩子今後的性別角色發展也有著密切的關係。孩子從父母之間的互動方式中,開始瞭解兩性的互動方式。並隨著年齡的逐漸增長,慢慢認同甚至模仿同性父母的行為。假如孩子處於不理想的環境中,孩子對自己性別角色的認同很有可能會產生偏差。這最終可能造成心理方麵的缺陷。
家庭教育是一種很複雜的活動,它包括影響孩子發展的多種具體行為。家庭教育有多種模式。無論何種模式,它都包含兩大基本內容:家長對孩子做出的反應,及家長對孩子提出的要求(Maccoby & Martin, 1983)。家長的回應程度高低反映在他們對孩子展現的關心多寡;家長要求的高低又體現在他們對孩子的期望多少。提出這一看法的學者還認為,根據家長反應程度的高低和他們要求成度的高低,家教模式大體上可以分為四大類:順從溺愛型,嚴格控製型,進取原則型,不問不管型。
順從溺愛型的家長顯得比較隨和,輕鬆,也讓人感到比較溫暖,但很容易失去原則,有的甚至對孩子百依百順,到了溺愛的程度。這類家教模式又可分為兩種:民主式和非指導式。前者雖然要求不嚴,但對孩子有責任感,更理性化,這類家教的父母往往對孩子的反應程度高於他們對孩子的要求程度。研究表明,這類家教模式培養出來的孩子自我感覺良好,社交能力強,少憂鬱;但學業成績也許不盡理想,執行紀律方麵的行為也表現欠佳。
嚴格控製型的家長對孩子的要求程度極高,但反應程度極低。這類家長對孩子要求特別嚴。控製的也特別緊。各種規定條例都分咐得很明確。孩子對家長是絕對服從。在這種環境中長大的孩子一般學業成績較好,在學校也很守規矩。但是這些孩子普遍社交能力較差,而且缺乏自信性。
把上述兩種家教模式均衡一下的便是第三類模式,即進取原則型。這類家長對孩子的反應程度高,又有很高的要求。他們關心子女的需求,給他們設下一些有理的原則,一方麵訓練孩子的社會生存能力,並鼓勵他們要有進取心,對社會要有責任心。另一方麵,又要求他們提高學業水平,具有良好的競爭能力。多項研究證明,受這類家教影響長大的孩子智商和情商都較高。
第四類是不問不管型。就如其名,這類家長不負責任,對孩子既沒反應,也沒要求。其結果也就可想而知。研究表明,這類環境中長大的孩子在各方麵表現都較差。
當然,除了以上大體的四種家教模式外,還有其他一些對孩子成長起影響的因素,如性別,個人性格,文化背景,宗教信仰,家庭理念,以及家庭結構與關係等。家長應該找到一些最適合自家孩子發展的方法去培養他們,多給他們一些具體的鼓勵,正麵的指點,引導他們走出一條健康的人生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