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多倫多領館簽證記

(2010-04-20 17:48:15) 下一個
移民了、入籍了、父母老了,且他們身體狀況也不適合再來加拿大了!和太太早就有一個共識,每年都要回國探親。也就是說年假全安排和父母、家人在一起了,而且倆人永遠各走各的,給父母、兄弟姐妹們沒走多久又回來了的感覺。

朋友們調侃說:“加航老感謝你們了!”。我心裏清楚何止加航,老美也得感謝。上周六南下Buffalo直銷mall血拚回國禮物,Nike、Reebok運動鞋和皮鞋買了9雙,Coach包兩個,Adidas運動服、皮衣等,返回加拿大又到免稅店抱了一箱啤酒(17元)、一條中華(40元),錢包嚴重縮水。從大瀑布彩虹橋闖得關來,又去Casino試試手氣,順便給PAC卡增點點數,幾十元就又沒有了。另外汽油錢、中午吃一頓飯,鬼才知道真能省多少錢。

回國已經成了每年的必修課,去年嶽父病重及過世,太太回去兩次;今年老媽沒了,又立馬回去送一程(last minute的機票價格高的離譜,奔喪機票的報稅豁免真可以忽略不計)。今天年假已經不到三周了,但能不去看老爸嗎?回國本是好事,但最煩的事就是到多倫多總領館申請回國簽證。實際上很多時候都是辦半年兩次或一年多次簽證,寧可過期也要辦多次,但每年你畢竟還是要去。現在領館辦事比較人性化,如奔喪簽證是特事特辦,不耽擱。早上提前40分鍾去,肯定11點半前能拿到,所以能趕上下午直飛北京的班機。

昨天又去領館給太太送簽證申請表,早七點離開滑鐵盧,GPS估計8 點20到,可在401至少看到三起車禍,走一段、停一停,九點半才到領館。一看人們已經快排隊到院子外麵了,在挺遠的路邊找個停車位,塞進去三塊二毛五,能停到11點20。拔腿奔向領館,衝過掙FLG錢、雙手向上捧輪的老太太,向門口加拿大保安出示證件後,站在隊尾開始了排隊等待。耳邊不間斷響起人們的連連抱怨聲,仔細想想也確實是這麽回事。

領館這幢1984年建成的三層紅磚建築,是70年中加建交後,繼73年溫哥華設領館後,在加拿大的第三座建築,當年肯定寬敞的不得了。但現在一層的簽證處和國內人們想象所謂“簽證大廳” 相距甚遠,頂多是街道辦事處級別,六、七個窗口中有三個收簽證申請表,有兩個發放已經簽發的簽證,另有一兩個辦理護照延期、公證等事宜。加雜著牆上LCD中CCTV-4的中國播報,不足一百五十人擠擠插插、人聲嘈雜好似農貿市場。對我們倒無所謂,來辦簽證的老外無一例外遭到貼身緊逼,到中國之前先來一場人多勢眾的洗禮。

遭到詬病最多的是取件隻收保付支票(Money Order)和收借記卡(Debit Card)一事。開一張保付支票,申請人需要跑銀行、額外花六、七元,而收借記卡操作領館好像沒有網絡專線、連銀行巨慢。當然領館也不想變成討債公司,所以不收信用卡。實際上象原來收現金對領館和申請人都挺方便,不知什麽原因領館改變了做法。也許收現金可能造成財務問題、抑或需要押款到銀行可能有危險,隻好采取電子轉帳,而把增加申請簽證人的時間不當回事。當我遞上申請,時間已經一個小時,但取件長龍隻走了一半。

四個工作日後朋友再來取簽證,恐怕又要站兩個小時,賣糕的(OMG),頭大!

中國國力增強、老外去中國旅遊熱情高漲、政府簽證費也多收了不少,我們海外華人也高興。何苦不另辟大一點的簽證場所、多雇幾個人!如果承認雙重國籍是不容易解決的問題,增加簽證效率要簡單的多吧,而且這又是關乎國家形象。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