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榮成
朗誦:葉子
尋常風月 往事不勝思 秋風吹送歸雁 天將愁味釀多情
月淺燈深 竹影橫窗掃 若文看花情緒 小園香徑獨徘徊
月度銀牆 此景清幽豔 別有心緒怎說 倦倚玉闌看月暈
寒月悲笳 應是悲秋月 幾簇淡煙衰柳 一聲橫笛鎖空樓
冷煙如月 休為西風瘦 瘦盡十年花骨 憑將掃黛窗前月
月華如水 休傍闌幹角 天涯芳草關情 晚秋風景音淒涼
飄零心事 殘月落花知 有人同病相憐 莫對月明思往事
納蘭性德
納蘭性德(1655-1685),滿洲人,字容若,號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詞人之一。其詩詞“納蘭詞”在清代以至整個中國詞壇上都享有很高的聲譽,在中國文學史上也占有光彩奪目的一席。他生活於滿漢融合時期,其貴族家庭興衰具有關聯於王朝國事的典型性。雖侍從帝王,卻向往經曆平淡。特殊的生活環境背景,加之個人的超逸才華,使其詩詞創作呈現出獨特的個性和鮮明的藝術風格。流傳至今的《木蘭花令·擬古決絕詞》——“人生若隻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等閑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富於意境,是其眾多代表作之一。
人物簡介
納蘭性德(1655年1月19日,順治十一年臘月十二日——1685年7月1日,
康熙二十四年五月三十日)祖籍開原威遠堡鎮東北的葉赫河岸,滿洲正黃旗人,清朝詞人、學者。納喇氏,字容若,號楞伽山人。室名通誌堂、淥水亭、珊瑚閣、鴛鴦館、繡佛齋。[1]原名納蘭成德,為避當時太子“保成”的名諱,改名納蘭性德。一年後,太子易人,為胤礽,於是改回成德。順治十一年生,死於康熙二十四年,年僅三十一歲。他是康熙十五年進士,為武英殿大學士明珠長子,一生淡泊縈雲、善騎射、好讀書、擅長於詞。他的詞基本以一個“真”字取勝,寫情真摯濃烈,寫景逼真傳神,但細讀卻又感淡淡憂傷.
人物綜述
納蘭性德,母愛新覺羅氏,為阿濟格之女,父親納蘭明珠曆任內務府總管、吏部尚書、武英殿大學士。納蘭性德十七歲進太學,十八歲中舉,十九歲會試中試,因患寒疾,沒有參加殿試。二十二歲即康熙十五年(1676年)補殿試,中二甲第七名,賜進士出身。康熙愛其才,又因他是八旗子弟,上代又與皇室沾親,與康熙長子胤禔生母惠妃也有親戚關係,所以被康熙留在身邊,授予三等侍衛的官職,後晉升為一等侍衛,多次隨康熙出巡,並奉旨出使梭龍(其方位學界尚存分歧),考察沙俄侵邊情況。康熙二十四年五月三十日患急病去世,年僅三十歲(虛齡三十一),死後葬於京西皂甲屯納蘭祖墳(今北京海澱區上莊皂甲屯)。《清史稿》有傳。有詞集《側帽集》《飲水詞》刊行於世,後人合稱為《納蘭詞》。
康熙二十四年五月三十日(1685 年7月1日)納蘭性德病故,享年31歲。納蘭性德20歲時與兩廣總督盧興祖之女盧 氏成婚,兩人情感甚篤,浮生縈雲,婚後三年盧氏難產不幸亡故。納蘭性德又續娶圖賴之孫女官氏。《百家講壇》講師曾言,納蘭性德在與盧氏結發之前,曾與表妹有一段刻骨銘心的戀曲。在盧氏死後,納蘭性德曾作過多首緬懷詩,之後,又與一女子有情,有詩句為證,但史實有待考證,不過,一些學者猜測,納蘭容若的初戀女子很可能是納蘭府裏的一個丫鬟。年羹堯是其女婿。
說到納蘭性德的名字,還有一說應予駁正:《承德民族師專學報》 1993年第間期登載有劉德鴻《納蘭性德探幽三題》一文,其中說明珠的妻子,愛新覺羅氏“於順治十一年十二月十二日(1655年1月19日)生下長子冬郎,就是後來的大詩詞家納蘭性德。”時下有一曆史小說《康熙與他的情敵》一書出版,其中也說納蘭性德小名“冬郎”。其實是沿襲了黃天驥先生對納蘭性德詩句的誤解,性德《填詞》詩有句雲:“冬郎一生極憔悴,判與三閭共醒醉。”冬郎乃唐代詩人韓渥的乳名,“冬郎憔悴”已成文學典故。因納蘭性德生於十二月十二日因而聯想到乳名可能叫“冬郎”,其實古人稱十一月為冬,十二月為臘。納蘭性德乳名叫“成哥”而不是什麽“冬郎”,在他生前,擔任宮廷侍衛之後,將“成德”的名字,改為“性德”。這就是由於乾學所記“避東宮嫌名”給予我們的啟示,從而考證得的結論。
人物生平
人謂“誰料曉風殘月後,而今重見柳屯田”。主要作品有《飲水詞》《淥水亭雜識》等,收入《通誌堂集》。
納蘭性德的父親是康熙時期權傾朝野的“相國”納蘭明珠,母親愛新覺羅氏為英親王阿濟格第五女,一品誥命夫人。而其家族納喇氏隸屬正黃旗,為清初滿族最顯赫的八大姓之一,即後世所稱的“葉赫那拉氏”。納蘭性德的曾祖父名金台吉,為葉赫部貝勒,其妹孟古姐姐,於明萬曆十六年嫁努爾哈赤為妃,生皇子皇太極。其後納蘭家族與皇室的姻戚關係也非常緊密。因而可以說,他的一生注定是富貴榮華,繁花著錦的。也許是造化弄人,納蘭性德偏偏是“雖履盛處豐,抑然不自多。於世無所芬華,若戚戚於富貴而以貧賤為可安者。身在高門廣廈,常有山澤魚鳥之思”。
納蘭性德自幼天資聰穎,讀書過目不忘,數歲時即習騎射,17歲入國子監讀書,為國子監祭酒徐文元賞識,推薦給其兄內閣學士,禮部侍郎徐乾學。納蘭性德18歲參加順天府鄉試,考中舉人,19歲 準備參加會試,但因病沒能參加殿試。而後數年中他更發奮研讀,並拜徐乾學為師。在名師的指導下,他在兩年中,主持編纂了一部1792卷編的儒學匯編—《通誌堂經解》,受到皇上的賞識,也為今後發展打下了基礎。他又把熟讀經史過程中的見聞和學友傳述記錄整理成文,用三四年時間,編成四卷集《淥水亭雜識》,其中包含曆史、地理、天文、曆算、佛學、音樂、文學、考證等方麵知識。表現出他相當廣博的學識基礎和各方麵的意趣愛好。1674年(康熙十三年),與妻子盧氏結婚,康熙十六年盧氏因難產去世,納蘭的悼亡之音破空而起,成為《飲水詞》中撥地而起的高峰。後人不能超越,連他自己也無法超越。近代著名學者王國維就給其極高讚揚:“納蘭容若以自然之眼觀物,以自然之舌言情。此由初入中原未染漢人風氣,故能真切如此。北宋以來,一人而已。”而晚清詞人況周頤也在《蕙風詞話》中譽其為“國初第一詞手”。
納蘭風光
納蘭性德22歲時,再次參加進士考試,考中二甲第七名。康熙皇帝破格授他三等侍衛的官職,以後升為二等,再升為一等。作為皇帝身邊的禦前侍衛,以英俊威武的武官身份參與風流斯文的詩文之事。隨皇帝南巡北狩,遊曆四方,奉命參與重要的戰略偵察,隨皇上唱和詩詞,譯製著述,因稱聖意,多次受到恩賞,是人們羨慕的文武兼備的年少英才,帝王器重的隨身近臣,前途無量的達官顯貴。
但作為詩文藝術的奇才,他在內心深處厭倦官場庸俗和侍從生活,無心功名利祿。雖“身在高門廣廈,常有山澤魚鳥之思”。他詩文均很出色,尤以詞作傑出,著稱於世。24歲時,他把自己的詞作編選成集,名為《側帽集》,又著《飲水詞》,再後有人將兩部詞集增遺補缺,共349首,編輯一處,合為《納蘭詞》。傳世的《納蘭詞》在當時社會上就享有盛譽,為文人、學士等高度評價, 成為那個時代詞壇的傑出代表。時人雲,“家家爭唱《飲水詞》,納蘭心事幾人知?”可見其詞的影響力之大。
在交友上,納蘭性德最突出的特點是其所交“皆一時俊異,於世所稱落落難合者”,這些不肯落俗之人,多為江南漢族布衣文人,如顧貞觀、嚴繩孫、朱彝尊、陳維崧、薑宸英等等。納蘭性德對朋友極為真誠,不僅仗義疏財,而且敬重他們的品格和才華,就象平原君食客三千一樣,當時許多的名士才子都圍繞在他身邊,使得其住所淥水亭(現宋慶齡故居內恩波亭)因文人騷客雅聚而著名,客觀上也促進了康乾盛世的文化繁榮。究其原因,納蘭性德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和漢族知識分子學到他所傾慕的漢文化知識,而更重要的是他自身有著不同於一般滿清貴族紈絝子弟的遠大理想和高尚人格,這就顯然使得他的舉動背離了社會主流,從而成為後世的一個研究焦點。
詞人性格
詩人落拓無羈的性格,以及天生超逸脫俗的秉賦,加之才華出眾,功名輕取的瀟灑,與他出身豪門,鍾鳴鼎食,入值宮禁,金階玉堂,平步宦海的前程,構成一種常人難以體察的矛盾感受和無形的心理壓抑。加之愛妻早亡,後續難圓舊時夢,以及文學摯友的聚散,使他無法擺脫內心深處的困惑與悲觀。對職業的厭倦,對富貴的輕看,對仕途的不屑,使他對凡能輕取的身外之物無心一顧,但對求之卻不能長久的愛情,對心與境合的自然合諧狀態,他卻流連向往。他於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暮春,抱病與好友一聚,一醉,一詠三歎,然後便一病不起,七日後於五月三十日(7月1日)溘然而逝。
納蘭性德雖然隻有短短三十一年生命,但他卻是清代享有盛名的大詞人之一。在當時詞壇中興的局麵下,他與陽羨派代表陳維崧、浙西派掌門朱彝尊鼎足而立,並稱“清詞三大家”。然而與之區別的,納蘭性德是入關不久的滿族顯貴,能夠對漢族文化掌握並運用得如此精深,是不得不令人大為稱奇的。
納蘭性德詞作現存348首(一說342首),內容涉及愛情友誼、邊塞江南、詠物詠史及雜感等方麵,寫景狀物關於水、荷尤多,盡管以作者的身份經曆,他的詞作數量不多,眼界也並不算開闊,但是由於詩緣情而旖旎,而納蘭性德是極為性中的人,因而他的詞作盡出佳品,況周頤在《蕙風詞話》中譽其為“國初第一詞手”。
納蘭性德24歲將自己的詞作結集為《側帽》後更名為《飲水》,後人多稱納蘭詞。《納蘭詞》在當時社會上就享有盛譽,為文人、學士等高度評價,成為那個時代詞壇的傑出代表。他的詞不但在清代詞壇享有很高的聲譽,在整個中國文學史上,也以“納蘭詞”為詞壇一說而占有光彩奪目的一席之地。縱觀納蘭性德詞風,清新雋秀、哀感頑豔,頗近南唐後主。而他本人也十分欣賞李煜,他曾說:“花間之詞如古玉器,貴重而不適用;宋詞適用而少貴重,李後主兼而有其美,更饒煙水迷離之致。”此外,他的詞也受《花間集》和晏幾道的影響。
摘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