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想讓生命隨著歲月流逝

我做過出版,還做的不小,知道在紙麵媒體時代出版的局限。網絡使人人可以出版,大家平等,不須進入哪家的門檻。網絡雖是虛擬空間,但不會是虛無,數碼永存。
正文

未曾忘記的

(2010-04-04 06:14:55) 下一個

未曾忘記的

         

四九年,頂著炸雷般的炮聲,我領著五歲的妹妹,踏著上海裏弄的石頭路到醫院去看媽媽。媽媽剛在那裏生了小弟弟。

路上幾乎沒有行人,但總有膽大的孩子,從門洞裏躥出來,抱起地上散落的結成硬塊的美國過期奶粉,向對麵的牆上扔過去,留下奶黃的一塊痕跡。空中響著斷斷續續的槍炮聲,剛一沉寂,孩子們就又跑出來,在地上畫格子,玩跳房子的遊戲。一聲巨響,孩子們嗖然消失了,隻剩下我和妹妹在路上。妹妹緊緊的拽著我往路邊躲。可是想媽媽的動力使我不顧一切的拉著她往前走。

弟弟是暮生,三個月前媽媽帶著我和妹妹在台北等待爸爸來過春節不幸爸爸乘坐的太平輪在台灣海峽遭海難喪生。太平輪是一艘由美國二戰期間使用的貨輪改造成的客輪,往返上海和台灣基隆港之間,戰亂期間一票難求。輪船超載。爸爸倒不是和國民黨一起撤退到台灣去,而是帶著北方局劉仁給的特殊使命,說服他的好友,內蒙政府陸軍參謀總長烏古挺起義,為和平打通河西走廊,解放新疆而奔走。他正是陪著烏的家眷去台灣的。得知爸爸的噩耗,媽媽選擇不留在台灣。雖然她有可能留在那裏,或者接受日本大學的聘請去教書。但是她選擇回到大陸,回到新中國。這一選擇,不僅是決定了她的,也決定了我和妹妹,還有肚子裏懷著的弟弟的命運。

抱著丈夫有可能被搭救生還的一線希望,她帶我們回到上海,寄宿在朋友王伯伯家。擁有太平輪的中聯公司宣布破產,對死者幾乎沒有撫恤金,真是孤兒寡母,手無寸金。不巧嬰兒又臨產了。

跑到醫院,見到媽媽,我就忍不住委屈地放聲大哭。我小小的肩膀承受不了。可媽媽呢,她也隻有二十八歲呀,剛剛失去了丈夫,要獨自一個人接收這個小生命。人們說女人臨產時是感情最脆弱的,最需要別人的關懷和照顧。我那時從來沒有這麽想過,媽媽是我的保護者,媽媽是強大的。

我在媽媽的羽翼下,一點沒有媽媽的堅強。回到北京,曾為知名作家的媽媽隻找到了一個在中學教語文的工作。她照料著一家四口的溫飽。上小學不久,我就考上了中國青年藝術劇院兒童班。在那裏學跳舞,學表演。約定媽媽每周三中午來看我,因為每周日才能回家一次,對我來說是太長了,忍不住要想家。媽媽剛剛換了工作,到了中國農業電影製片廠做編輯,因為工作或外出采訪不能如約到達,我就開始哭,一直哭到她出現為止。我可以撒嬌、任性,因為我有自己的、愛我的親媽媽。媽媽小時候卻不能,她的親媽媽被掌家的娘攆出家門,不知下落。她給自己取的筆名是“梅娘”正是“沒娘”的諧音。我那時還不懂設身處地的為她著想,因為她是我的媽媽。

十一歲時我出演了兒童片《祖國的花朵》中的中隊委員。那時兒童片不多,我們就成了孩子中的佼佼者,經常參加國際兒童聯歡,給外國友人獻花等榮耀的活動。媽媽每次都精心打扮我,她總能想出與眾不同的花樣,使我顯得分外美麗。她沒有流露出一點愁容和痛苦,雖然那時“肅反”運動已經開始,她被冤枉地定為“重點審查對象”,每天要交代問題、做檢查。她在四十年代用青春的呐喊,寫出的反封建、反壓迫的文字,被當作反動的、資產階級的、甚至黃色的東西來批判。她在日本幫助爸爸,變賣首飾給八路軍買藥、送藥的愛國行動,被說成別有用心。爸爸為地下黨工作,被說成是特務,而媽媽是負有特殊使命潛回大陸的“特務嫌疑”。我後來從自己的經曆中懂得,這種委屈和冤枉是錐心的,知識分子視清白勝過自己的生命,其不可忍受之辱能使人瀝血。古人喊出“士可殺,不可辱”,隻有當自己身臨其境時,才能真正體會。媽媽把這一切都承擔了,都擋住了,沒有一絲壓力落到我的頭上。我照常歡歌燕舞。媽媽看到我這樣健康、幸福的成長,大概是她內心最大的安慰。她不願讓我們重複經曆她在就社會遭遇的種種不幸,滿懷信心把我們帶到新中國,為此她忍受了這不該有的冤屈。

十五歲那年,我為參加夏天即將舉行的北京市遊泳錦標賽,在太陽宮遊泳館加緊遊泳訓練。晚上騎車回家,鄰居惶惶地告訴我:你媽媽被公安局的人帶走了。這對我實在是太突然了,媽媽不肯讓我分擔她的痛苦和不幸,我竟然對發生的事件一無所知,毫無思想準備。事後,她的單位農影通知我們三個孩子,她被劃為大右派、曆史反革命、現行反革命,被開除公職,送去勞動教養了。當時妹妹十四歲,弟弟隻有九歲。一向脆弱、嬌驕二氣的我,不知怎麽,從內心滋生了酷似媽媽的力量,養育妹妹弟弟的擔子,由我一肩挑起。這次我甚至沒流淚,也沒向任何人開口求助。

得到媽媽的來信,是半年以後了。信紙上傳來她一如往日的溫馨體貼,隻簡單地敘述了她在那裏生活和勞動都很好,不讓我知道她的艱辛。說是給我織了圖案漂亮的毛衣,她會托可以出來探親的隊友捎給我。不諳世事的我真的以為她隻是在一個普通的地方,盼望著什麽時候能去看她。直到那一天,騎了二十裏路的自行車,趕到她所在的馬甸北苑農場,才體會到被專製的冷酷和屈辱。去那裏和探監沒有兩樣,持槍的兵把守著大門,上麵有類似炮樓的瞭望台。這裏沒有人把我視為三好學生,能夠光榮的站在國慶遊行的彩車上,走過天安門。我隻是犯人的家屬,他們天經地義的對我們呼來喝去。我給媽媽帶去了一罐炸醬,先在外麵被檢查過了,然後依次排隊進去,被告知隻能交談十五分鍾。在一條長長的木桌子一邊站定了,等待著媽媽和其他勞教人員被帶出來,每次十幾個人。媽媽出來了,她瘦多了,眼睛深深的凹進去,被帶到了長條桌子的另一麵。我們隔案相望,連手都不能碰一碰。我又禁不住哭了。媽媽笑著安慰我,問弟弟妹妹怎麽樣?我哭得更凶,說生病的妹妹被民政部門送進了清河療養院,其實那裏是收容孤苦老人的養老院。大概因為有醫生護士吧,也把生病的、無家可歸的人收容進去。媽媽眼光黯淡了,我忙說,妹妹還不錯,我每星期日去看她一次,她要我給她帶油餅和柚子去,我騎車差不多要兩小時。媽媽從兜裏掏出了幾塊錢,說是她幾個月攢下的勞動津貼,讓我帶回去。我還沒來得及把錢推還給媽媽,時間就到了。一聲哨響,他們就被帶走了。我遲遲不肯動,後悔為什麽又哭,隻談了自己這邊的事,還沒來得及問媽媽到底怎麽樣?

後來在媽媽的堅持請求下,她被允許去看了一次病重的妹妹,給她帶去了一個大柚子,掰開了,一瓣一瓣喂著妹妹吃完。沒過兩個月,妹妹就病死了。隻有我一個人被通知去了。妹妹幹瘦扭曲的身體,縮得像個六、七歲的孩子,臉是青的。我知道妹妹由於運動神經失調,吃飯時連勺子都放不準到嘴裏去。那裏的護理人員對她不耐煩,同房的人也欺負她。我哭得不行,我不能原諒自己,為什麽同意把她送到這種地方。我應該輟學,自己照顧她。再次見到媽媽,我又哭了。媽媽為不讓我難過,反而表現平靜。我又被安慰著。按理說我應該懂事,該被安慰的是媽媽。

媽媽後來要求我,不要每月都去探視她了,她很好,所發的勞動津貼也被允許去買些生活日用品,叫我不必惦記她。我不知道個中究竟。聽慣了話的我,隻是按照她的要求去做。1962年初,她被保外就醫,我才知道她的肺結核病很嚴重。她是怕傳染給我,寧肯不見我。媽媽的防範救了我。高中畢業時,我查出了肺上有陰影,後來拍了X光片,說是已經鈣化,才被允許畢業,投考大學。

我考上了北京電影學院。若不是鬼使神差,就是因為主考老師的善良、惜才和對考生的一視同仁。我佩戴著“北京電影學院”的校徽,走在路上,搭乘公共汽車時常常招來好奇、羨慕的目光。我又變成青年中的佼佼者了。媽媽在替人家當保姆。星期天放假,我就去媽媽那兒,幫媽媽洗淨一盆一盆的衣裳。媽媽在街道做繡花的活計,每小時能掙一毛錢,我也學著飛針走線。媽媽去火車站當腳力,扛冬儲大白菜,我也替她去幹點。那一包包冰凍的大白菜,少說也有一百多斤,壓在背上,沉得直不起腰,冰得背生疼。走上幾趟,兩眼冒金花。我去,是蜻蜓點水,媽媽可是每日每天。她的肺結核還沒有全好,因為弟弟的肝硬化,脾髒腫大要住院。我在大學沒有收入,她除了要掙出兩個人的吃喝,還要掙出給弟弟治病的錢。媽媽從沒有怨言和呻吟。我當時也二十歲了,成人了。我是否應該停學去工作,幫助家裏度過難關?這問題在其他的家庭可能會自然的提出來,可媽媽從來沒有想過,她自己去克服一切困苦,卻不肯動我分毫。我被媽媽嗬護著,盡管我早已到了分擔家庭重負的年齡。

社會對媽媽的所有碾壓、打擊,也重不過我在“文革”中要與媽媽劃清界限的那一擊。後來很長的日子裏,我都想回避這一問題,想給自己找到解釋。但我的良心明白,這裏沒有解釋。什麽解釋都是蒼白的。我已經做了失去人性的事。越找解釋,就越見人心的殘缺和喪失。我一向認為自己善良,樂善好施,菩薩心腸,卻對自己媽媽施下最惡,最無人道的醜行。我一向奉行“滴水之恩,當以湧泉相報”的處事之本,“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行事之道,為什麽沒有實現在自己媽媽身上?黨可以不了解我媽媽,社會可以不了解我媽媽,我不可以說不了解我媽媽。我那時為什麽不用自己的頭腦去思考、去辨別?為什麽不能抗拒潮流?媽媽頂住重壓二十年,我為什麽連幾年都頂不住?最傷人處,莫過於至親至愛對自己的懷疑,不信任,誤解,以致劃清界限,視為路人。為了在社會上,在組織中得到別人對自己的一點點信任,不惜傷害自己的母親,為了表現自己的“革命”,不惜先革了自己親人的命。不能因為此種情況在“文革”中比比皆是,就姑息開脫自己。如果人人都能有不泯滅自己的良知和良心的定力,“文革”的災難就遠不會達到這樣的深入和廣泛。

從二十八歲到八十一歲,生活的殘酷和凜冽並沒有摧枯媽媽溫婉細膩的女性情懷,她熱情的天性一度被迫掩埋,佛去塵埃仍然恣意奔放。她胸懷寬厚,悲天憫人,一切從大處著眼。她含辛茹苦,並不企盼兒女知情。她的給予從不期待他人報償,從不強求別人聽從自己,即使是自己的孩子,也允許他們自己去認識。哪怕執迷不悟,她也會等待,再等待。她從青少年時代開始筆耕,至今勤奮不綴。她將會得到理解,得到回應。她的作品一版再版,證明了這一點。向她回眸的讀者,靜下心來傾聽她的娓娓細語,審視她的作品所反映的時代,將深深體會到那個時間段所飽含的滄桑。

200110月為文匯出版社 學生閱讀經典《梅娘》一書作序

[ 打印 ]
閱讀 ()評論 (5)
評論
Alter 回複 悄悄話 跟隨著你的述說,我在字裏行間重溫了那段是非顛倒、厄運滿天飛的可悲歲月。你家母堅韌、睿智、寬厚,自當是中華女性的驕傲和表率,令我敬佩不已!你在小小年紀就不得不承受了那麽多的苦難,我深表同情!我比你年長幾歲,受的苦和委屈沒有你多。你的序言讓我再次想起總是在縈繞在我腦際的問題:這個“社會”為什麽就那麽容不下知識分子呢?
有水一池 回複 悄悄話 文革的事您不必太過內疚。社會環境的壓力絕大多數人都承受不起。以您對姥姥現在的嗬護關心,她老人家心裏一定是月霽風清、了無障礙。
beautyjs 回複 悄悄話 孫嘉瑞's daughter
yayajuju 回複 悄悄話 看完後,淚灑衣襟,久久不能平靜。很榮幸,路過這裏。請繼續寫,多多地寫。榮辱不驚,心潔品高,向您的母親致敬。我們要的是有血有肉的真曆史,而不是掩飾過洗刷過的偽曆史。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