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牧的夢囈

清流從不爭,涓涓萬物洗
正文

漢水女神、湘水女神、巫山女神和洛水女神是我國古代最著名的四大女神

(2011-02-03 04:05:52) 下一個
漢水女神、湘水女神、巫山女神和洛水女神是我國古代最著名的四大女神

    漢水之神是最早見於記述的女神,也是我國影響最為深遠的江河女神。我國最早的詩歌總集《詩經》中是這樣描寫的,“漢有遊女,不可求思。漢之廣矣,不可泳思”(《周南?漢廣》)。聞一多《詩經新義》認為,遊女就是漢水之神,也即鄭交甫所遇漢皋二女。相傳周朝時鄭交甫在漢皋台下遇到二位仙女,傾心相愛,就向二女索求玉佩。二女“遂解佩與交甫,交甫悅,受而懷之中當心。趨去數十步,視佩,空懷無佩。顧二女,忽然不見”(西漢劉向《列仙傳?江妃二女》),後以“漢皋解佩”作為男女贈答的典故。由此看來,漢水之神是兩位身佩珠玉、飄遊不定、嫵媚多情的女子。此後,文學作品中的漢水女神形象綿延不絕,“遊女棄珠於漢皋之曲”(東漢張衡《南都賦》),“從南湘之二妃,攜漢濱之遊女”(三國曹植《洛神賦》),“感交甫之喪佩,湣神女之嬰羅”(西晉郭璞《江賦》),“弄珠見遊女,賦酒懷山翁”(唐代李白《峴山》),“文王化南國,遊女儼如卿”(宋代蘇軾《漢水詩》)。

    “故漢廣遊女,見詠於《周南》。澤陂美人,興歎於陳俗。鄭交甫漢皋台下,遇彼二女,孔子阿穀之隧,調其處子。湘蛾宓妃,有虞二姚,亦不過同為江漢汝淮水濱居民想象傳說神女而已”(錢穆《古史地理論叢》)。由此看來,漢水女神的產生,對女神形象的出現起到了示範啟迪作用。

“沅有芷兮醴有蘭,思公子兮未敢言。荒忽兮遠望,觀流水兮潺?。麋何食兮庭中,蛟何為兮水裔。朝馳餘馬兮江皋,夕濟兮西?。聞佳人兮召予,將騰駕兮偕逝”(戰國屈原《九歌?湘夫人》),歌詞描寫了湘水男神和湘水女神雖然生死契闊,歡會難期,但彼此愛戀不忘,對愛情充滿美好的幻想,屈原借詠神女寄托了自己對楚王忠貞不渝的情懷。詩中的湘夫人又稱湘娥、湘妃、湘靈,傳說是堯的兩個女兒,長女娥皇,次女女英,姐妹同嫁舜為妻。舜至南方巡視,死在蒼梧九嶷山下。娥皇女英天天向九嶷山方向泣望,淚染青竹,因稱“斑竹”或“湘妃竹”。後兩人投湘水而亡,被天帝封為湘水女神。“湘瑟聲沉,庾梅信斷,誰念畫眉人瘦”(宋代秦觀《青門飲》),湘水女神彈琴鼓瑟來懷念舜,後常用“湘瑟”“湘靈”“湘筠”“湘弦”等表現哀思。

     “昔者先王嚐遊高唐,怠而晝寢,夢見一婦人,曰:‘妾,巫山之女也,為高唐之客。聞君遊高唐,願薦枕席。’王因幸之。去而辭日:‘妾在巫山之陽,高丘之阻,旦為朝雲,暮為行雨,朝朝暮暮,陽台之下。’”(戰國宋玉《高唐賦》)。戰國時楚懷王遊高唐,夢與女神相遇,女神自薦枕席,與懷王歡會。神女自述住在陽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