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尼斯之夜 - One night in Tunisia
蟲慶通勤, 攝於2010/9
突尼斯, 那是一個位於非洲的遙遠地方。
第一次神往突尼斯是因為音樂。 Miles Davis 的師傅、那位喜歡嘴裏吹大氣
球的拉丁號手 Dizzy Gillespie, 作了一首 bebop 名曲,叫《突尼斯之夜》(A
night in Tunisia)。
史書裏還讀到過突尼斯的祖先迦太基人(Carthage)擊敗羅馬人的故事。
漢尼拔(Hannibal)在公元前200多年攻勝羅馬,史稱第二次布匿(Punic)戰爭。
那是古代人類曆史上傷亡慘重、數一數二的大事。
在迦太基居住的人們,從古代的菲尼基人、柏柏爾人、羅馬人、一直延伸到現在突尼斯
的阿拉伯人。
那是個神奇的地方!古時是 land of honey and milk, 夢幻中的國度!
可惜一直無緣相見, 直到半年前2010年9月在上海世博。
當時突尼斯總統是本·阿裏。
1。 突尼斯館中作陶瓷工藝表演的帥哥。
漂亮的非斯帽(Fez)曾經席卷奧斯曼帝國。
![](http://farm6.static.flickr.com/5053/5524863875_8c178a2f22_b.jpg)
2。 標準普通話吆喝後的柏柏爾(Berber)畫師正給小朋友臉上、手上作彩繪。
![](http://farm6.static.flickr.com/5059/5524860665_da58964daf_b.jpg)
3。 人們在展館中專注地聆聽關於羅馬遺址、地中海名勝的故事。
![](http://farm6.static.flickr.com/5053/5528399480_68f80c85e8_b.jpg)
4。 展館外的大叔忙著給人們準備美味的羊肉燒烤。
![](http://farm6.static.flickr.com/5214/5524866059_eb633bd6bd_b.jpg)
5。 可不要小瞧這位不起眼的平凡大叔。
和他一樣擺攤、微不足道的青年默罕默德·波瓦茲茲 (Mohamed Bouazizi),因為不堪城管巴掌的侮辱,放火自焚,引發了石破天驚、席卷阿拉伯世界的茉莉花革命!
![](http://farm6.static.flickr.com/5018/5528396948_e1a1fd81b8_b.jpg)
我總覺得這是比追擊本拉登更具有深遠曆史意義的偉大事件,
一廂情願地夢想這阿拉伯之春能一掃困擾世界多年的陰雲:
沒有出路、絕望中的阿拉伯無業青年有了更多的選擇,會脫離基地組織的狹持;
美國得以刀槍入庫,從9/11的綁架中解脫出來;
甚至還有那幾十年亂麻一般的阿以關係,也會迎刃而解。
6。像是有緣分,在世博園裏總碰到突尼斯人。
展廳裏工作的突尼斯青年下班後非常迷戀盛事中的展區,不停地攝影。
![](http://farm6.static.flickr.com/5054/5567309816_971c1b866c_b.jpg)
7。不停地留念。
![](http://farm6.static.flickr.com/5012/5567307310_e3abff888f_b.jpg)
8。也讓我留駐她們青春燦爛、花一般的笑容!
![](http://farm6.static.flickr.com/5270/5567314058_837d1f199b_b.jpg)
為了阻擋茉莉花四處傳播, 為了防止家族
王朝的崩潰,那瘋狂上校、屠夫牙醫正在殺戮許許多多同樣美麗的青年。
9。世事令人感慨!
如果突尼斯、阿拉伯經濟像中國一樣高速發展,
青年人有機遇、能在自己國土上辦奧運、開世博的話,還會有那場茉莉花革命嗎?
![](http://farm6.static.flickr.com/5293/5566720059_8c3373a432_b.jpg)
10。不禁對稱地想到,在經濟高速發展中國,會不會也有很多人心底裏也會想往茉莉花四處開放的那一天嗎?
![](http://farm6.static.flickr.com/5100/5528402820_0d5ee9db29_b.jpg)
11。歸根到底,這世界能和諧嗎?
![](http://farm6.static.flickr.com/5098/5563164322_ffc0880eeb_b.jpg)
12。隻願地球上各處飄著不同旗幟的人們,
![](http://farm6.static.flickr.com/5093/5563153412_074bbeb9cb_b.jpg)
13。都能自由地追尋自己的夢想!
![](http://farm6.static.flickr.com/5224/5562584121_d325dbbb68_b.jpg)
我的突尼斯之夜發生在離非洲萬裏之外的中國。
“A night in Tunisia”。 Gillespie六十年前寫這首曲子時,並沒有出過美國國門。
謝謝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