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產主義原理探索-家庭的演變與“重建個人所有製”
(2010-03-02 19:25:03)
下一個
摘要:公有製生產關係建立後,將全麵實現家務勞動社會化,首先是兒童的撫養教育及老人、病殘的贍養將由社會統一管理,社會同時要建立公共食堂和公共服務所。
婚姻關係方麵:在排除了對選擇配偶有巨大影響的一切經濟因素後,將消滅賣淫現象,實現真正的一夫一妻製。
分配製度上:家庭已不是社會的經濟單位,將重建原始共產製社會的“個人所有製”。
關鍵詞:家務勞動社會化;家庭;個人所有製;
唯物主義曆史觀告訴我們,廢除私有製所必需的大量生產資料創造出來之後,人類將進入共產主義社會,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在公有製的經濟基礎建立後,作為上層建築之一的家庭將會發生什麽變化呢?
至今以來我們熟悉的家庭常是分為主人和仆人兩部分,有收入的家庭雇仆人、保姆、司機、廚師、鍾點工,或者妻子當家庭女仆;而貧窮人家的主婦常丟開自己的孩子去別人家當仆婦、奶媽。
共產主義社會,一切生產資料歸於社會,每一位公民都平等地成為國家工作人員,沒有人再受雇於私人家,那時,帶孩子、燒飯、照顧老人等家務勞動將怎樣解決呢?
恩格斯在《家庭、私有製和國家的起源》一書中指出:“家庭——摩爾根說——是一個能動的要素;它從來不是靜止不動的,而是隨著社會從較低階段向較高階段發展,從較低形式進到較高的形式。”[2]21卷P41
正如恩格斯和摩爾根指出的,作為上層建築的“家庭”的形式是不斷發展變化的,“在包括許多夫婦和他們的子女的古代共產製家庭經濟中,委托婦女料理的家務,正如由男子獲得食物一樣,都是一種公共的、為社會所必需的勞動”,當社會進入私有製後,“家務的料理失去了自己的公共的性質,不再涉及社會了,它變成了一種私人的事務,妻子成為主要的家庭女仆,被排斥在社會生產之外。隻有現代的大工業,才又給婦女開辟了一條參加社會生產的途徑。”[2]21卷P86——87
恩格斯同時指出:“婦女解放的第一個先決條件就是一切女性重新回到公共的勞動中去,而要達到這一點,又要求個體家庭不再成為社會的經濟單位。”[2]21卷P87
為了適應公有製的經濟基礎,使婦女獲得真正的解放,共產主義社會必然要全麵實現家務勞動社會化,使“私人的家庭經濟變為社會的勞動部門,孩子的撫養教育成為公共的事業”:[2]21卷P89其次是對老人、病殘的贍養照顧將實現社會化;而一日三餐這種繁瑣的家務將由公共食堂承擔,其它如打掃衛生、洗滌等工作也將社會化,婦女不再當女傭或家庭女仆。
1、孩子的撫養教育成為公共的事業
未來社會,孩子從出生起直到大學畢業都生活在社會的管理教育之下。嬰幼兒時期是一個人身心迅速發展的時期,也是人性格形成和才能發展的關鍵時期。傅立葉指出:“必須從搖籃時期就大膽地發展天然的稟賦。”[3]三卷P221在集體環境中,由那些對育兒有興趣而同時又具備教育、保育和醫學護理知識的保育員去照料嬰幼兒,在嬰幼兒時期就讓他們聽音樂、看繪畫,可發展孩子的藝術天賦,也可避免現代小家庭教育的種種不足,既往家長是孩子的第一個也是最長久的老師,家長文化低,不重視教育,孩子常文化缺失;家長溺愛,孩子常妄自尊大、好吃懶做;家長忙於工作、疏於管教,孩子甚至流落社會成為罪犯。兒童教育社會化後,這些都可避免。
實行兒童教育社會化,一個保育員可以同時照顧多個孩子,效率會大大提高。為便於照顧嬰兒,哺乳期的母親亦可在保育院兼職,直到嬰兒斷奶為止;而孩子們亦可在節假日回到父母身邊共享天倫之樂。
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在學習文化的同時,社會將給他們逐步安排適當的勞動,兒童總是崇拜那些在年齡上比自己稍大些的孩子,因此可以選擇大些的孩子去領導小的孩子參加力所能及的勞動。馬克思指出:“正如我們在羅伯特.歐文那裏詳細看到的那樣,從工廠製度中產生了未來教育的萌芽,未來教育對所有已滿一定年齡的兒童來說,就是生產勞動和智育、體育的結合,它不僅是提高社會生產的一種方法,也是造就全麵發展新人的唯一方法。”[2]23卷P530
兒童撫養教育社會化是共產主義社會正式運轉的前提和基礎,也是原始共產製時期社會公共的家務勞動在更高階段上的再現和發展。它將使人類實現“四海之內皆兄弟”的理想。
2、老人、病殘贍養社會化
由於子女都忙於工作,社會上也無人再充當仆役,為照顧生活難以自理的老人和病人,未來社會要建足夠多的敬老院、療養院。
傅立葉早就指出資本主義社會不關懷老人、兒童和病人的弊病,他所設想的協作社會首先要保證對老年人的敬重和關懷,要讓老年人“在飲食、衣著、處所和行動工具等用品方麵享有各種特權。”[3]三卷P150——151
敬老院的房屋設施應便於老人的生活起居,食堂要多烹調適合老年人的食品,患病和行動不便的老人將由醫生和護理人員照顧,身體健康的老人可自由選擇居所,社會將多組織各種適合老人的活動:棋類、歌詠、舞蹈比賽等。同時,社會要提倡年青人在節假日多去與老人團聚。
按傅立葉的設想,未來社會每個人都可以選擇自己喜愛的工作,勞動時間較短,而且是腦體結合,種類可以不斷變換,勞動真正成了人生第一需要。因此,筆者認為,那時敬老院中身體健康的老人亦可參加每天一、二小時的勞動,可在社會上兼職科研或教學,亦可在保育院照顧嬰幼兒或參加炊事工作。這樣老人的生活會更加充實,社會也無多少負擔。
3、公共食堂的普及
家務勞動社會化的重大舉措之一,就是公共食堂的建立和改進。
未來社會已沒有家庭仆役,將由社會設立公共食堂和公共服務所。恩格斯早就指出,共產主義社會有了公共食堂可以節約現在浪費了的許多物品和勞動力:“我們拿做飯來說,在現在這種分散經濟的情況下,每一個家庭都單獨準備一份自己所必需的、分量並不多的飯菜,單獨雇用廚子,單獨在市場上購買食品,這白白占據了多少地方!浪費了多少物品和勞動力!可以大膽地假設,有了公共食堂和公共服務所,從事這一工作的三分之二的人就會很容易地解放出來,而其餘的三分之一也能夠比現在更好、更專心地完成自己的工作。”[2]2卷P613
歐文和傅立葉都設想了公共食堂的優越性,傅立葉認為人們的幸福應該是複合的,而不是單一的,公共食堂不僅有優美的膳食,而且可以經常變換可心的同席夥伴。[3]二卷P162
傅立葉指出;未來的勞動沒有高低貴賤之分,每個人都能做自己感興趣而又擅長的工作,廚師也是懷著極大熱情來從事炊事工作的,他舉了一個熱愛本職工作的法國廚師的例子,這位廚師把自己的工作看得比生命還重,有一天“因為海魚來得太晚,致使他所供應的菜肴不夠充分”,他認為這是自己不可原諒的失職,竟“在吃中飯時開槍自殺了”。(雖然自殺不對,但廚師對工作的熱愛和重視可佳。筆者注)傅立葉認為未來的炊事員都會像這位廚師一樣,懷著極大的熱情對待工作,因此公共食堂供應的必定是美味佳肴,並且一日三餐調換的菜肴不下三四十種,而且有各種各樣的飲料。[3]二卷P167
4、實現真正的一夫一妻製
如前所述,“家庭……是一個能動的要素;它從來不是靜止不動的,而是隨著社會從較低階段向較高階段的發展,從較低形式進到較高的形式。”[2]21卷P41從遠古到資本主義社會,人類的婚姻已從群婚製進步到一夫一妻製,未來公有製社會的婚姻將怎樣發展呢?恩格斯指出:“一夫一妻製的產生是由於大量財富集中於一人之手,並且是男子之手,而且這種財富必須傳給這一男子的子女,而不是傳給其他任何人的子女,為此就需要妻子方麵的一夫一妻製……行將到來的社會變革至少將把絕大部分耐久的、可繼承的財富——生產資料——變為社會所有,從而把這一切傳授遺產的關切減少到最低限度。可是既然一夫一妻製是由於經濟的原因而產生的,那麽當這種原因消失的時候,它是不是也要消失呢?可以不無理由地回答:它不僅不會消失,而且相反的,隻有那時它才會十足地實現。因為隨著生產資料轉歸社會所有,勞動婦女為金錢而獻身的必要性,也要消失了,賣淫將要消失,而一夫一妻製不僅不會終止其存在,而且最後對於男子也將成為現實。”[2]]21卷P88-89
恩格斯並指出:“在這裏,一個一夫一妻製發展的時候最多隻處於萌芽狀態的新的因素——個人的性愛,開始發生作用了,”而“性愛按其本性來說就是排他的”,“以性愛為基礎的婚姻,按其本性來說就是個體婚姻”。
因此“結婚的充分自由,隻有在消滅了資本主義生產和它所造成的財產關係,從而把今日對選擇配偶還有巨大影響的一切派生的經濟考慮消除以後,才能普遍實現。到那時候,除了相互的愛慕以外就不會再有別的動機了。”[2]21卷P95
恩格斯又進一步指出:“如果說隻有以愛情為基礎的婚姻才是合乎道德的,那麽也隻有繼續保持愛情的婚姻才合乎道德。不過個人性愛的持久性在各個不同的個人中間,尤其在男子中,是很不相同的,如果感情確實已經消失或者已經被新的熱烈的愛情所排擠,那就會使離婚無論對於雙方或對於社會都成為幸事。”[2]21卷P96
綜上所述,可以得知,共產主義社會,人們的經濟地位完全平等,將實現真正的一夫一妻製,而隨著感情的變化,離婚也將更自由,當然,要實現離婚的真正自由,必須要在私有製社會所帶來的性病徹底滅絕以後。
下麵還要補充的是:未來的婚姻除了以愛情為基礎外,還必須遵守倫理和生態學的法則,摩爾根指出:“沒有血緣親屬關係的氏族之間的婚姻,創造出在體力和智力上都更強健的人種。”[1]P468所以法律規定“直係血親和三代以內的旁係血親”禁止結婚,另外,大自然規定高等生物的生育是異性相配,同性戀違背自然規律,容易帶來疾病,未來也應當禁止。
共產主義是文明社會,兒童撫養教育社會化後,每個孩子都要有詳細的檔案,包括指紋和DNA數據,記明他的父母和家族及遺傳疾患等,以避免近親結婚及遺傳疾患的發生。
5、“重新建立個人所有製”
共產主義社會將實現生產資料公有製,屆時產品的分配方式將怎樣變化呢?
恩格斯在《反杜林論》中指出:“那時,資本主義的占有方式……就讓位於那種以現代生產資料的本性為基礎的產品占有方式:一方麵由社會直接占有,作為維持和擴大生產的資料,另一方麵由個人直接占有,作為生活和享樂的資料。”[2]20卷P304
馬克思亦在《資本論》一卷中指出:“從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產生的資本主義占有方式,資本主義私有製,是對個人的、以自己勞動為基礎的私有製的第一個否定。但資本主義生產由於自然過程的必然性,又生出了對自身的否定,這是否定之否定。這種否定不是重新建立私有製,而是在資本主義時代的成就的基礎上,也即是在協作,土地及各種由勞動本身生產的生產資料的共同占有的基礎上,重新建立個人所有製。”[2]23卷P832
什麽是“個人所有製”?為什麽說“重新建立個人所有製”?
筆者認為所謂“個人所有製”是在生產資料公有製的基礎上,重新建立原始共產製社會的產品個人占有方式。有些學者將“個人所有製”解釋為“股份製”是不妥的,股份製是私有製,馬克思已在文中指出:“這種否定不是重新建立私有製”。
產品占有方式,在公有製和私有製社會是有不同的,原始共產製社會,由於生產力低下,人們隻有結合在一起勞動,才能生存下去,那時人們共同勞動,產品平均分配,凡參加勞動的人都可得到一份消費品,沒有勞力的老人和孩子則由氏族共同撫養,除食品外,隻有少量工具和衣服為個人所有,那時還沒有“家庭所有製”隻有在生產資料氏族公有基礎上的產品分配的“個人所有製”,每個人的所得都必須服從氏族社會的規定,家庭成員之間也不一定能相互繼承遺產。
古代的氏族社會已經認識到“沒有血緣親屬關係的氏族之間的婚姻,創造出在體質和智力上都更強健的人種”[1]P468,因此規定“在本氏族內互不通婚”[1]P295因為夫妻分屬於不同氏族,而氏族成員的財產,即使是少量個人用品也都必須保存在氏族社會之內,因此“男性死者的子女不能從他們的父親那裏分到任何遺產”“丈夫不能從妻子那裏分到任何遺產,妻子也不能從丈夫那裏分到任何遺產。”[1]P295這就是原始共產製社會“個人所有製”的特點,個人所得一切服從氏族社會的規定,不因家庭關係而轉移。
隨著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古代的氏族製度中出現了一個裂口:個體家庭已成為一種力量,並且以威脅的姿態與氏族對抗了”“耕地起初是暫時的,後來便永久地分配給各個家庭使用”,逐漸完成了“向完全的私有財產的過渡……個體家庭開始成為社會的經濟單位了”[2]21卷P186--187,家庭作為社會的經濟單位,是私有製社會的特點,人類社會進入私有製後,老人、孩子和病殘不再由社會負責,而是由家庭負擔。家庭可占有生產資料,家庭成員之間可相互調劑並繼承遺產。由於每個家庭占有的生產資料數量不同,社會上會出現很大的貧富差別,《紅樓夢》中“護官符”的民諺就生動地形容了當時京城最有權勢極富貴的賈史王薛四大家族:
賈不假,白玉為堂金作馬。
阿旁宮,三百裏,住不下金陵一個史。
東海缺少白玉床,龍王來請金陵王。
豐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鐵。
眾所周知,私有製社會富貴家庭的成員可以不參加社會勞動而過奢侈的生活。
共產主義社會是在生產資料公共占有的基礎上,用整個社會的力量來共同經營生產的,產品的占有方式將是怎樣的呢?
首先因為是生產資料公有,由於占有生產資料不同而產生的貧富差別已經不存在了,其次,私有製社會一直存在的腦力勞動與體力勞動之間的差別也將消滅。恩格斯指出:“在私人生產者的社會裏,培養熟練勞動者的費用,是由私人或其家庭來負擔的,所以熟練勞動者的較高工資,也首先歸於個人,熟練的奴隸賣得貴些,熟練的工人也得到較高的工資。在按社會主義原則組織起來的社會裏,這種費用是由社會來負擔的,所以複雜勞動所創造的成果,即比較大的價值也歸社會所有,工人本身沒有任何額外的要求。”[2]20卷P219
因為共產主義社會分配上已不存在複雜勞動和簡單勞動的區別,所以馬克思指出那時將要實行“各盡所能,按需分配”。[2]19卷P23
具體來說,共產主義社會的分配製度與私有製社會不同的是:家庭已不是社會的經濟單位,將要重建原始共產製社會的“個人所有製”。沒有勞動能力的兒童、老人和病殘將全部由社會供養,而一切有勞動能力的人都必須在社會生產中付出自己的一份勞動,個人所占有的僅是“生活和享樂的資料”:食物、衣服、學習和娛樂用品等,房屋、車輛等大型產業將根據個人需要由社會統一調配,勞動中有突出貢獻的人,也不再多占有消費品,但可優先挑選住宅、交通工具並享受榮譽等。“個人所有製”與“家庭所有製”不同的地方是每個勞動者所得消費資料,可以“各取所需”,但勞動所得,隻可少量調劑,不可轉讓亦不可繼承,家庭成員在勞動方麵,相互不能替代,妻子不能靠丈夫供養,子女不能當“啃老族”。現在一些發達國家的巨富家族規定子女成年後如不再繼續學習就必須自力根生,不得依靠父母生活,這是合乎規律的教育措施。
“個人所有製”意味著一切有勞動能力的人都不能依靠父母或配偶,把自己在社會勞動中應參加的部分推到別人身上。存在決定意識,因為子女不能繼承父母的勞動成果,人們不會再有為子孫後代積累財富的想法,貪欲就會大大減小。那時,已沒有家庭和個人之間的貧富差別,真正實現了人人平等、四海之內皆兄弟。
各盡所能,按需分配,——“個人所有製”,這就是原始社會共同勞動平均分配、社會成員之間平等合作關係在未來共產主義社會新的高度上的再現。
參考文獻
[1].[美].路易斯利摩爾根.世界學術思想經典名著典藏書係:西方的沒落/古代社會分冊[M].吳瓊,楊東純譯.西寧市:青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
[2].[德].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全集[M].中共中央馬恩列斯著作編譯局.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年.
[3].[法].傅立葉.傅立葉選集[M].汪耀三.北京:商務印書館,19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