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預測股市

(2010-05-16 05:16:23) 下一個
當今的天氣預報,用各種高科技的手段采集數據,用大型計算機加以分析,準確性很高。股市,卻是很少有人能夠預測準確。究其原因,我想主要是因為天氣預報隻牽涉到自然;要預報準確,大體上隻要求數據采集不出差錯、計算模型設計大體正確。而股市,卻是各種各樣與人有關的因素的疊加與總合;都說人心叵測,人類至今還沒能發明什麽能測量、計算和推斷人的心理活動的公式。這就決定了股市的不可預測性,要遠遠大於其可預測性;那餘下的一點點可預測性,也隻有在人們過去的經驗和很多假設的前提下,才得以存在。

所以,預報天氣,屬於科學範疇;而買賣股票,目前為止隻能被歸為行為藝術的一種。

假如你去某地旅行,那麽出門前做計劃時看看天氣預報,會對你有很大幫助。但假如你腦子正常而又想明天介入股市的話,那麽隻把股評專家的言論作為主要依據肯定會讓你忐忑不安。

走到任何一個關於股市/票的論壇,對於市場的預測,永遠是每天的熱門話題。

明天,股市(或某股票)會怎麽走?
後天呢?
下周?
今年餘下的時間?
...

真確的答案,應當是“不知道”才對吧?

比較靠譜、具有操作性的回答,可能是:根據經驗和技術分析,向上/下的幾率大/小於向下/上的,需要觀察在某某點位能否找到支撐/遇到阻力。

任何與上述兩例相差太多的回答,一般都是沒有什麽實際的操作意義的。假如今天有人現在告訴我今年秋天股市會大漲,這樣的預測能有多少意義呢?假如是沒有列出依據的此類預測,那就更是毫無價值的了。

不過,凡事總是都有兩麵。反過來說,每一次買賣股票的交易,其實都是一種預測。每一次做多/空,就是看漲/跌的反應。不是嗎?所以,這就是矛盾的結合:一方麵,股市的不可預測性遠遠大於其可預測性,這一特點使得你我普通散戶的預測可以和專家們的觀點相媲美、甚至事後被證明更正確(在天氣預報上就不會出現這種情況);另一方麵,每一筆買賣都是某種主觀預測落實在實際操作之上,所以假如完全離開了預測,買賣股票就變得不具有操作性(或者變成純粹的賭博)了。

如何克服、統一這個矛盾?

炒股是一種行為藝術;既是藝術,自然就有境界、及其高下之分。對於象我自己這樣尚處在初級的低境界的(或經驗不夠的),不如就少或幹脆不預測市場,隻多多觀察、計劃好了應對;緊緊地跟隨市場、不做逆市的操作。

不同的交易者,有不同的時間窗。有的用分鍾圖作決定,有的用日線圖做交易,也有的在周線級別上操作。不管是什麽級別的操作,一幅K線圖上,當下的這一根蠟燭比起前一根,假如是高點低點都更高,那麽市場就是在漲;高點低點都是更低,那麽就是在跌;否則就是在盤整。這是基於實際的觀察,並不需要一絲的預測。至於這種漲跌會不會成為一種走勢或趨勢,同樣也不需要預測,需要的隻是更多的蠟燭(即時間的驗證)和更多的觀察而已。隻有當一種趨勢形成,操作才會有意義,正確的操作才會有利可圖;而與趨勢的級別和長短相對應的,就是交易的時間窗的長短、及交易者的交易風格了。

隨著交易的次數、成敗、教訓和經驗的累積,交易者的境界可能會有所提高,對於預測的理解可能也會變化。那是後話,留待後敘。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