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再談預測股市,及兩點隨想

(2011-04-25 17:00:20) 下一個

大約一年前,俺寫過一個帖子,談了一些自己對於預測股市的看法。link在這裏:
http://blog.wenxuecity.com/blogview.php?date=201005&postID=17378


一年後的今天,再發揮一下。因牽涉到炒股的理念,故理一下思路,對自己有好處。


1,股市可不可以預測?

當然可以。沒有法律或什麽炒股守則規定不可以,嗬嗬。事實上,股市裏,每一天、每一手交易,無論是多、空或是入、出場,均代表了每個交易者通過某種方法、建立在某種預測基礎之上的、對於操作對象的一種期望。不承認這一點,就是把炒股玄化了。不承認這一點,就會有不少人想不通、不買帳。

 

2, 預測,應當是預測一種概率。

換言之,撇開預測的方法和依據不談,一個至少在外表上比較靠譜的預測,應當是類似於:股市(或一隻股票,或任何一種交易對象)明天(年)或下周(月、季度)上漲/下跌/橫盤的概率最大。任何一種以“必跌”、“必漲”或類似形式為結論的預測,是沒有多大意義的。這是由股市本身的特點所決定的。至於那種“明天必定高開低走”、或“下周三盤中低點,就是本月的低點”、或“某某股明天收盤價必低於xxx元”之類的所謂預測,聽見了以後,最好還是付之一笑,走開了就拉倒吧。

 

3,預測的準確與否,以及預測的準確率的高低,不應當成為評判交易者水平高低的標準。

扔一塊硬幣來預測漲跌,次數多了,正確的機會也有50%。蒙對、看錯,人人都可以有。炒股的終極目的是賺錢。纏說,股票是幹出來的。除了純粹的股評家們,不進行實際操作,光靠預測是不可能賺錢的。這個道理傻瓜都懂。奇怪的是,走到任何一個股票論壇,大多數時候隻見大家在熱衷於預測漲跌,卻很少見人提起諸如以下的實質性問題:是否在此預測的基礎上介入?假如介入,強度如何?通過何種方式和交易對象介入?交易需不需要保護?需要的話,如何保護?假如預測正確/錯誤,是否止贏/止損?何處、如何止贏/止損?等等。假如不考慮操作的話,那些預測,除了不大的娛樂功效以外,還有什麽意義呢?

預測隻應當是操作計劃及過程的很小一個組成部分;有時甚至完全不是交易過程的組成部分(例如,daytrading中用fade-the-tick來scalp ES)。在時時刻刻千變萬化的市場麵前,想好、並執行應對計劃,才是成功的關鍵。

 

4,預測的時間跨度越長,其對於具體操作的意義越低。

這是一個顯而易見的道理。不開展,隻舉一個例子。假設時光可以倒流,在Nasdaq過了5000點的那天,你成功地“預見”到10年後的2011年,它會仍舊在3000點以下;假設你空了,也抱住了10年多,盈利了40-50%甚至更多。而這,是不是你10年間可以做的、回報率最大的交易方式?10年間,你的機會成本、資金效率等,又如何?

 

5,通過何種方法進行預測(這裏指散戶)?TAFAPA?經驗、感覺?還是某種方式的組合?

這是另外一個比較大的話題。在此無暇開展。

 

結論:所以,一年後的今天,俺還是決定:輕預測,重操作。原因很簡單:它適合俺。嗬嗬。

 

 

另附兩點隨想。

兩點之間,直線距離最短。即是說,兩點之間的曲線(或折線)的線段之和,大於直線的長度。換言之,在一隻股票從20塊漲到50塊之間的時間和空間裏,可以賺到的錢,通常不止30塊。

所以,從理論上說,一個做交易的“投機”者,相對於一個隻做buy-and-hold的“投資”者而言,應該具有數學和統計上的優勢。

假如你的經驗是“我過去N年中瞎折騰了這麽多交易,虧損多多;早知如此,還不如當時就買了那隻股票抱住不放”的話,也不構成對於上述結論的反例。

現代戰場上,一個士兵總不能說:“我沒學會放槍,還不如用弓箭和大刀呢”。。。

 

作為散戶,除非你的資金不菲(例如百萬),最好不要常把“戰略性”一詞掛在口頭。很容易成為自我安慰、死不認錯、遲遲不糾錯、甚至錯上加錯的“理由”的。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