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鳥部落

推動中美友好合作,傳播教育扶貧理念。
個人資料
正文

王成釗博士的致富指南 (四):白手起家的秘訣

(2011-10-18 21:10:59) 下一個

五十多年前,我剛來美國的時候,不過是個不名一文的留學生,可是憑著要為家人創造美好生活的信念以及要替中國人出頭的願望,終於在事業投資上都作出了成就,不僅比大多數的美國人經濟上更成功,而且開始回饋社會,從2001年就創立了王氏基金,推動中美兩國大學生間的交流互動,以促進中美兩國之間的和平與發展。近來我覺得,除了可以從金錢上提攜後進外,從觀念上改變別人也是服務社會的好辦法,因此決定寫這個致富指南的係列,希望今天的年青人能夠從中受益。

我把四十多年來的投資經驗簡單歸納為三個字:Passion(激情)Practice(實踐)Persistence (韌性)。

Passion(激情)是致富的首要因素。最近剛過世的喬布斯曾說過一句很有哲理的話:“能改變世界的都是那些相信自己能改變世界的人。”同樣,發財的也都是相信自己能發財的人。自古“英雄不問出處”,發財致富不需要特別的基因,但需要激情,需要相信自己能夠成功的意念。

當然激情不等於自以為是的偏執,培養成功的激情應該從尊重自己的興趣開始。知道自己喜歡什麽,想做什麽,在工作中能夠自得其樂的人,在投資中也會觸類旁通。看看蓋茨、喬布斯、紮克博格等人,他們都是在“術業有專攻”的情況下,轉戰商場的。因為喜歡自己所做的事情,所以工作也變成了樂趣。樂趣是成功的關鍵,愁眉苦臉掙不來大錢。

Practice(實踐)是致富的根本。美國最有錢的人裏百分之八十以上是第一代的富豪,換句話說,他們大多數是白手起家的,幾乎都沒上過高深的工商管理課程,但是通過實踐,為個人,為社會創造了巨大財富。從另外一個角度看,大學裏教管理課程的教授個個精通理財理論,可是他們當中有幾個發財的?所以古人說,“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實踐出真知,這是成功的精髓。

很多中國人的致命缺陷是一輩子光讀書不實踐,完全忘記了學習知識的本意是為了應用。隻有在實踐中,一個人才能檢驗自己的能力,修訂努力的方向,確立精準的目標。細節決定成敗,而對細節的把握隻能在實踐中實現。王氏基金在國內推動中美大學生暑期實踐就是想通過實地的經驗來加深學生們對中國現實的認識,從而達到提高年青人的認識水平和處事能力的目的。

Persistence (韌性)是致富者不可或缺的心理素質。想發財就一定不要有走捷徑的心理,如果想抄小路,就容易走上林深草密的險路,絆一腳就浪費了時間,所以還是走正路的好,穩紮穩打,鍥而不舍,步步為營,終有成功的一天。

韌性還包括不怕失敗的膽識。怕失敗的人永遠隻會跟風,看別人做什麽,自己去做什麽。可是越這樣做,越容易失敗。隻有敢去嚐試別人不敢做的人,才有取得成功的機會。如果哥倫布怕人嘲笑而不敢向西航行,他永遠不可能發現新大陸。

除了遵循激情、實踐和韌性三原則之外,想發財,多半也需要一點兒運氣。不是所有的人都能遇上好的投資機遇,連曾國藩都說人要“不信命,信運氣。”發財的確要有運氣,可是運氣是自己創造的。隻要在實踐中認真研究,總結經驗,有堅韌不拔的精神和相信自己能發家致富的信念,大多數人都能遇到自己的好運,進而達到一定程度的成功。

想發財的人還要注意:一個人如果隻以掙錢為目標,往往掙不了大錢,因為他的目標太窄,看不到社會的潮流和趨勢;真正能掙大錢的人都把握住了社會需求,隻要能滿足社會需求,錢就會自然而然地滾滾而來。換句話說,掙大錢的關鍵在於能否找到為人民服務的訣竅。

我覺得人生在世,終極目標應該在於為社會作出貢獻,“自強不息”是過程,是手段,“厚德載物”是目的,是歸宿。美國實業家亨利福特說過,“所謂理想主義者就是幫助他人致富的人。”我衷心希望能夠通過這一係列的文章,讓更多的人發財致富,使他們有能力幫助別人,從而把助人為樂的理想主義火種傳播下去。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