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鳥部落

推動中美友好合作,傳播教育扶貧理念。
個人資料
正文

百年緣,三代情:史迪威將軍與中國 (二)

(2015-05-18 13:57:49) 下一個
緬甸之戰與史迪威公路
作為多次駐華的美國高級軍官,史迪威曾遊曆了中國及其周邊的許多國家和地區,他對中國及鄰國的軍事力量和社會狀況都十分了解,加上精通漢語,當日本偷襲珍珠港,美國正式加入全球反法西斯戰爭後,史迪威成為美國開辟中國、印度、緬甸戰區司令的不二人選。
19423月,作為盟軍中緬印戰區司令,史迪威率遠征軍赴緬甸作戰。由於當時盟軍內部矛盾重重,指揮不暢,中國軍隊應對叢林戰爭訓練不足,缺乏裝備補給,加上日軍在緬甸布局多年,遠征軍遭受慘敗,緬甸失守。戰敗之時,羅斯福怕日軍俘虜美國將軍,於是特地派專機去接史迪威出險境,但他不願拋棄士兵,堅持留守,最終率一百多人徒步走出緬北叢林。
緬甸叢林行軍
 
緬甸慘敗後,史迪威向蔣介石遞交關於中國軍事製度改革的建議:1)精簡部隊; 2)撤換無能高級軍官; 3)授予前線指揮官全權。蔣介石並沒有聽從史迪威的建議,兩人從此交惡。史迪威認為蔣介石是個無聊無能的“花生”,而蔣介石千方百計要把史迪威從中緬印戰區趕走。
 
二十多年的在華經曆以及和中國軍隊並肩作戰的經驗,令史迪威深信中國的士兵從意誌到能力,不比世界上任何國家的軍人差。然而充斥國民黨軍隊上下的係統性腐敗,令許多士兵沒有尊嚴,甚至沒有溫飽,也缺乏基本的軍事訓練。從19433月起,他在雲南組建訓練中心,執行訓練30個中國陸軍師的計劃。他的訓練計劃成效顯著,194312月,他指揮中國駐印軍開始反攻緬北,19448月,占領密支那,給日軍精銳第18師團以殲滅性打擊。中美盟軍大敗日軍精華證明了史迪威一直以來信念,那就是隻要給中國士兵必要的訓練,他們能和世界上任何軍隊爭鋒。
“花生”和“釅醋”
 
史迪威為人耿直,言語尖酸,在美軍素有“釅醋喬”之稱(Vinegar Joe ),但他傲上而不淩下,對普通士兵,從不刻薄。也許是受了中國文化的熏陶,史迪威大有中國古名將視兵如子的遺風,和美軍講究官兵之間要講究尊卑上下,界限分明的作法,截然不同。他在蒙特雷的奧德基地練兵時,他以簡化軍隊繁文縟節,關心普通士兵著稱,因此深受士兵愛戴,被稱為“喬大叔”(Uncle Joe)。他在印度練兵時,非常關心手下的中國士兵,他提議建立中國陣亡軍人的撫恤製度,也希望能給傷殘的士兵建立訓練營,讓他們能學會一門謀生的技能,以方便日後生活。


史迪威始終牽掛中國傷殘士兵
 
在中國沿海為日本控製的情況下,抗戰軍資難以進入中國,從印度到緬甸再到雲南的公路成為軍事設備和援助資料的唯一通道。史迪威帶領中美盟軍,一方麵和日軍在戰場上浴血奮戰,另一方麵保護工程部隊,在崇山峻嶺裏中鋪設公路,一寸一寸地延伸中國抗戰物資輸送的生命線。這條公路通車後,大批的軍用物資輸入中國內陸,對抗戰勝利起到了重大作用。為紀念史迪威將軍在緬甸戰役中功績,該路被命名為“史迪威公路”,隻是那時他已經被解除盟軍司令的職位,召回了美國。

24道彎的史迪威公路

 
史迪威對國民黨政權和軍隊的腐敗深惡痛絕,他主張向中國共產黨軍隊提供物資,讓中共作為盟軍側翼從華北打擊日軍。他的推動下,美軍觀察組兩次赴延安訪問。這讓他和蔣介石的矛盾到了不可調和的地步,羅斯福最終決定把史迪威從中國撤回。
返美後,史迪威作為第10集團軍司令參加了衝繩戰役,他後來出席了在“密蘇裏號”戰列艦上舉行的日本投降簽字儀式,還主持了琉球島的受降儀式。此時距中美盟軍緬北大敗,不過三年多的時間。19459月,史迪威通過老朋友馬歇爾將軍向蔣介石提出去北京看望老朋友,但蔣介石拒絕了他的要求。史迪威再沒機會回到他熱愛的中國。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