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到日本的書市走一走,就會看到鋪天蓋地的有關中國的圖書,有曆史的有現代的,有政治的有經濟的,有嚴肅的有逗笑的,有讚揚中國的也有批評中國的……,日本對中國的分析和研究,可以說是相當深入和全麵,讀過這些日本關於中國的圖書和論文,不由地感慨日本把中國和中國人“吃透了”。相反中國的書市呢?有關日本方麵的圖書不僅寥寥可數,而且大多是有關抗戰、屠殺暴行之類的曆史問題,想要尋找一本詳細介紹現代日本的政治經濟文化生活方麵的圖書,真如同大海撈針。
?現在世界已經到了地球村時代,與外國打交道時,不管是做政治搞外交,還是做買賣搞經濟,正確了解其它國家的國情,是走向勝利和成功的基本中的基本。中國先聖孫子雲:“知己知彼,百戰不殆”。不知道是中國人忘記了老祖宗的教導,還是中國人的智力退化,居然對日本這個曾經侵占過大半個中國的鄰國所知無幾。有人說二十一世紀的新戰場是“情報戰”,隻要看一下中日兩國關於對方國家的圖書出版物,就不難明白中國在中日情報戰的戰場上已經先輸了。
?再看看中國少量的有關日本的圖書,竟然滿紙都是陳舊的觀點和過時的理論,什麽“日本正在走向軍國主義”、“日本亡我之心不死”等等,真讓人以為是從棺材裏還魂爬出來的1930年代人物寫的文章。在中國提到日本,中國人似乎人人皆知“南京大屠殺”、“九一八事變”、“靖國神社”、“東條英機” 等曆史事件和曆史人物,如果問中國人幾個關於現在日本情況,比如現在日本人在想些什麽?他們關注的是什麽問題?現在日本人怎樣看中國?……等等,能在這方麵講出幾句所以然的中國人就寥寥無幾了。
?中國人對現代日本,要不就是不知道,要不就是偏見。2003年11月西安大學生因為日本留學生的下流短劇而上街抗議日本的事件發生後,日本人分析中國人抗日遊行的心理動機是:“現在不少中國人對中國政府有很大的不滿和怨言,西安大學生上街遊行的心理,一部分是借機發泄對中國現狀的不滿,不一定完全是針對日本人的。”我想很多中國人會認為日本人對此事的分析頗有道理。而中國人對日本首相參拜靖國神社又是怎樣分析的呢?中國人分析小泉參拜靖國神社的心理動機是“試圖為日本侵略曆史翻案,為複活軍國主義鋪路”。日本人看了中國人對此事的分析評論,大概會啞然失笑。因為日本人認為小泉參拜靖國神社的動機不過是為了拉選票,樹立個人形象。日本人肯定非常奇怪中國人為什麽會把小泉參拜靖國神社,和為東條英機翻案,複活軍國主義聯係到一起。
?以前日本侵略過中國是事實,但因此推論日本還想重新武裝搞軍國主義,還想再次侵略中國,“亡華之心不死”,那就大錯特錯了。到今天為止,日本仍然被美軍占領,日本在政治上還不能完全擺脫美國的控製。一個在政治上還不能完全獨立的國家,居然會動起侵略滅亡他國的念頭,這不是太可笑了嗎?其實日本當前最大的政治願望,不是向外侵略擴張,而是如何擺脫美國的控製。由於日本國土狹小資源貧瘠的自然環境,決定了日本不可能單獨對抗美國,而需要一個大國的支持和幫助。在日本看來,地理人口資源大國的中國,無疑是一個幫助日本擺脫美國控製的極好候選人。
?理解了日本的最大政治願望是擺脫美國實現“政治獨立”,就不難理解日本有真心誠意想與中國搞好關係。因為與中國的良好關係,有助於幫助日本實現 “政治獨立”的悲願。二戰以後,日本一直試圖接近中國,一直試圖和中國修好。毛澤東時代中國的立場是“反美”,團結日本共同反美也是毛澤東的戰略。盡管當時中日兩國沒有外交關係,由於在“反美”這個長遠的戰略意圖上,兩國驚人的一致,所以雙方表現出非常友好的態度。毛澤東在對日本人說 “中國要感謝日本皇軍的侵略”的同時,又說“我不相信日本這樣的偉大民族會長期被外國支配。”可見毛澤東“感謝日本侵略”真正用意是團結日本人共同反美。中日建交時中方放棄賠款要求,也有與日本擯棄前嫌之意,鋪墊“反美”的大戰略友好合作的基石。
?日本是最早和中國建立外交關係的西方國家之一,也是當時西方陣營中最“親中”的國家。中國改革開放後,日本是最積極對華援助的西方國家。日本對中國提供的借款、貸款和無償援助,都遠遠超過其他西方國家。自1979年到 2002年,日本政府對中國的無償援助累計54億人民幣,對中日元貸款更高達 1433億人民幣,比其它西方各國政府對中貸款加在一起的總額還多。在日本的對外援助中,中國占了總金額的60%以上,日本對中國提供了一種特殊待遇。日本為什麽如此解囊援助中國?除了對中國放棄賠款的好意回報外,更重要的是適當強大的中國(不是超級強大的中國)符合日本的長遠戰略,對日本有益無害。因為隻有適當強大的中國,才有抗衡製約美國的力量,而與適當強大的中國聯手,才能幫助日本實現擺脫美國的政治獨立。
?正因為二戰後日本和中國在“反美”的內在因素上有一致的共識,所以日本政府一直是“親中”的,有時甚至達到對中國政府“點頭哈腰”的地步。1985 年中曾根首相正式參拜靖國神社時,原以為這是日本國內的事,沒有想到會引起中國的強烈反對。在中方提出抗議後,中曾根意識到參拜靖國神社會對中日關係造成惡劣影響,為了顧全中日關係的大局,中曾根主動停止了參拜靖國神社,這是中國對日外交的一個勝利。1989年六四事件,日本又是西方國家中唯一沒有對中國政府進行製裁的國家,這也是當時日本政府“親中”政策的表現。
?到1990年代前,中日關係都發展得不錯。沒想到1980年代末蘇聯東歐的共產黨政權垮台,卻給中日關係造成了意外的影響。原來蘇聯東歐的共產黨政權垮台後,中共感到了一種前所未有的意識形態上的孤立和危機感,以往的共產主義意識形態已不再能感召人民了,中共需要一種新的意識形態,於是中共找到了民族主義。本來靠近民族主義,搞愛國主義教育,並沒有什麽錯,可是中共卻把愛國主義教育搞成“仇恨式的愛國主義教育”,這就犯了一個很大的錯誤。
?由於中共改革開放以來出現的嚴重貪汙腐敗,引起國內民眾的極大不滿和怨恨。為了不讓民眾的不滿和怨恨積累太多,中共想出一個“轉嫁危機”的計策:在愛國主義教育中樹立一個外國反麵教員,給民眾一個發泄不滿和怨恨的渠道,把一部分怨恨轉移發泄到外國反麵教員身上。這就像魯迅筆下的阿Q,被趙太爺欺負了不敢言語,於是去欺負比他更弱的小尼姑解氣。中共試圖讓日本扮演小尼姑的角色,讓民眾可以隨意大罵特罵日本,發泄一下心中的不滿。此後中共開始不斷提升南京大屠殺等日本侵華罪行的宣傳力度,試圖用“轉嫁危機”的方法,把國內老百姓的不滿和仇恨,轉移到國外的日本人身上。
?為什麽把日本當作反麵教員的靶子呢?毛澤東時代中共的反麵教員是美帝蘇修,但和美國蘇聯這樣的大國搞對抗,中共都為此付出過很大代價。所以這次選擇了日本充當反麵教員。選擇日本一來是因為日本曾經侵略過中國,很容易引發中國人對日本的仇恨;二來中共認為日本是戰敗國,不敢和中國在政治上搞對抗;三來日本政府一直對中國點頭哈腰,中共誤認為日本怕中共;四來中共認為日本在侵略一事上理虧,不敢對中國的反日宣傳有所作為。
?把日本作為反麵教員來對中國人進行仇恨式愛國主義教育,是中國政府對日外交政策的重大失誤。隨著中國媒體對日本侵華罪行宣傳的升級,日本媒體的反華聲音也越來越強烈,中共完全低估日本方麵的反應。日本右派批評日本政府對中國太軟弱,怒稱日本的對中外交是“磕頭外交”,強烈要求政府對中國強硬,但這並沒有引起中國政府的警覺。1998年江澤民訪日時,中國政府的智囊團錯誤地判斷了局勢,以為日本政府還會和以前一樣對中國“點頭哈腰”,冒然提出了讓日本書麵道歉的要求,這是造成近年來中日關係大幅度惡化的原點。
? 1991年蘇聯解體後,美國的政治軍事對手消失,日本在經濟上與美國的競爭就凸顯出來。在1990年代初日本的經濟尚有較大氣勢,很多美國人認為今後日本將成為美國的主要威脅。美國一方麵猛抬日元價格,造成日本的出口困難,1995年春日元與美元的匯價曾達到登峰造極的79日元兌換1美元。另一方麵美國高壓敲開日本市場,1995年克林頓總統親率美國汽車公司參加日美貿易談判,聲稱如果日本不讓步就要對日本轎車征收高達100%的懲罰性關稅,一場日美貿易戰的硝煙燃起。這場日美貿易戰對中國政府的對日政策影響很大,不少智囊團紛紛向中國政府獻計,認為日美關係會急遽惡化,中國今後應該聯合美國共同對付日本。
?為了迫使日本在貿易戰中做出更多讓步,美國又巧妙地打出“中國牌”,試圖讓日本感到中國的“威脅”,這樣日本必然求助於美國,在經濟上就不得不對美國讓步。美國利用中國國內掀起的反日情緒,從側麵鼓動中國政府向日本發起外交攻勢,向日本討還曆史帳。那時美國克林頓政府不停發出“親中”信號,克林頓不僅完全接受了中國政府在台灣問題上的“三不”要求(不支持台灣獨立,不支持“一中一台”,不支持台灣加入任何國際組織),而且一段時間內,克林頓還明顯擺出“親中冷日”的態度,甚至有意無意地重提二戰時中美兩國共同抗日的曆史。美國的熱情搞得中國人飄飄然起來,以為美國要和中國交朋友了,有了美國的支持,還怕小日本嗎?和日本徹底清算曆史帳的時機來了。
? 1998年江澤民訪日時,向日本發起外交攻勢,大大咧咧地提出要求日本在曆史問題上作出書麵道歉。當時中國智囊團錯誤地估計了形勢,以為在中美兩國的壓力下,日本必然要對中國妥協,必然會對中國道歉,所以他們沒有預備任何“日本不道歉的話怎麽辦”的對策。日方拒絕道歉後,江澤民的尷尬態度和不知所措的行動,就看出了中方完全沒有日本拒絕道歉的心理準備。
?如果沒有美國的支持,中國政府明白自己的實力,本來也不會冒然向日本提出書麵道歉的要求。可是在美國與日本發生經濟戰而與中國關係升溫後,中國人飄飄然起來,以為在日本道歉問題上,美國會站在中國一邊說話,所以不怕日本不道歉。沒想到山姆大叔看到中日吵翻以後,卻把中國拋開,又開始向日本拋熱臉,重提日美同盟重要性,和日本共同搞針對中國的“防衛大綱”。等中國意識到自己被美國當槍耍了的時候,為時已晚。
?日本本來不是不可以對中國書麵道歉,日本可以對韓國進行書麵道歉就是證明。日本政府為什麽不肯對中國書麵道歉呢?這裏有兩個問題:第一個是感情問題,第二個是戰略考慮。從感情上來講,日本政府對中共可謂恩情不薄。在經濟方麵,日本政府一直給中國大量的援助,而援助中國,首先就是支援中共;在政治方麵,日本又一貫聲援中共,在“六四”中共最困難的時候,日本沒有跟隨美國一起反中,給予中共難能可貴的外交支援。日本人看來,中共的此舉無疑是恩將仇報,中共不僅把日本當作愛國主義教育的反麵教員靶子,還在日本最困難的時候落井下石,跟著美國壓日本。中共的這些舉動極大刺傷了日本政府裏“親中派”對中國的感情,對中國說“不”,反映出日方報複中方的氣憤心情。當時日本不答應向中國書麵道歉,卻向韓國書麵道歉,有意給中共政府難堪;在台灣問題上,日本也和中共作對,甚至對美國已經答應的“三不”要求,日本也不肯答應。以往日本政府中“親中派”曆來占上風,可是 1998年江澤民訪日後,日本政府中的親中派被反中派代替。
?日本不向中國書麵道歉的第二個考慮是對中戰略。其實日本以前曾經對中國道過歉,但中國人並沒有重視或“珍惜”日本的道歉。日本“最高級”的道歉是 1995年日本首相村山富市的口頭道歉:“痛切反省由於我國的殖民統治和侵略對中國人民造成的巨大損害和痛苦,在此表示衷心的道歉。”村山富市的口頭道歉的結果怎樣呢?既沒有換來中日關係的改善,也沒有減緩中國人的反日情緒,甚至中國人的反日情緒還有升級的趨勢。所以這次日本不得不考慮:既然口頭道歉不能換來中日關係的改善和中國反日情緒的減緩,那麽可以預計書麵道歉同樣不會有什麽效果。從1998年中國的情況來看,如果日本向中國書麵道歉的話,中日友好就會近在眼前嗎?中國人對日本的反感就會有很大改變嗎?所以日方認為既然書麵道歉達不到改善中日關係和減緩中國反日情緒的效果,就沒有必要進行書麵道歉。
?從以往的經驗來看,賠禮道歉不能改變中日關係的現狀,那麽就不得不采取一個新的方法打開這個僵局,於是日本人想出一個“以毒攻毒”的計策,這就是 “不道歉”。有人以為日本“不道歉”不是更加導致中日關係的惡化嗎?其實不然,認真分析一下就會發現:日本“不道歉”反而能導致中日關係的改善,能降低中國人的反日情緒,這就是“以毒攻毒”的效果。為什麽這樣說呢?我們不妨分析一下日本人的想法。
?日本人認為1990年代開始中國人出現的明顯反日情緒,是由於中共政府以日本為反麵教員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結果。“解鈴還需係鈴人”,要想改變中日關係,首先要使中共改變把日本當作反麵教員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做法。因此日本試圖將中共點起的愛國主義烈火回燒到自己身上,迫使中共自己去撲滅自己點燃的反日烈火。日本不向中國道歉,在曆史問題上強硬不讓步,在這樣的情況下中共政府不能有所作為的話,必然引起中國愛國者對政府的不滿和憤慨,甚至有可能引發反政府運動。麵對日本在曆史問題上的不道歉和不讓步,中共沒有別的辦法,不得不主動淡化曆史問題,減少降低反日宣傳的力度和規模,把中國人的視線從日本問題上移開。隨著中共淡化降低反日宣傳的格調,中國人的反日情緒會逐漸降低,而中國人反日情緒的降低,就會導致中日關係的改善。這就是日本“以毒攻毒”的設想。
?另外日本之所以敢對中國態度強硬,也是考慮到中國沒有報複日本的底牌。日本和美國有戰略同盟,還有駐日本的美軍,當然不怕中國的武力威脅。對中強硬最壞的結果就是打一場中日貿易戰。對於日本來說,貿易戰的最壞結果大不了是日本企業全部從中國撤回。然而日本在中國的企業主要是利用中國的廉價勞動力,從中國撤出了,他們還可以把工廠轉到越南、泰國等東南亞地區。而中國盡管有不少愛國者高喊“抵製日貨”,但中國政府明白中國更打不起中日貿易戰,因為中國工業產品的很多關鍵技術和零部件都被日本壟斷(比如彩電芯片、DVD機芯等)。如果中國和日本斷絕經濟往來,中國的很多企業就會停產倒閉,中國經濟的發展會受到嚴酷打擊,引起嚴重的社會問題,而嚴重的社會問題又可能會危及中共政權本身的存亡。因此日方料想到中共不敢和日本直接對抗,放心打硬牌。
?此後日本政府一直對中國持強硬態度,不僅在曆史問題上不再向中國妥協,甚至還發起主動進攻,比如李登輝訪日、曆史教科書,參拜靖國神社等問題,都是日方在曆史問題上主動發難。中國政府不是要用曆史牌壓日本嗎?日本就陪中國打曆史牌,甚至打得更起勁。從以後的事態發展來看,不能不說日本的 “以毒攻毒”計策發生了期待的效果。人們可以明顯感到,中國政府以日本為反麵教員的愛國主義教育開始縮水,更明顯的跡象就是出現了所謂的“對日關係新思維”。
? “對日關係新思維”的骨子是:一、從戰略大局出發把曆史問題放一放,不要糾纏曆史;二、大致滿足於日本政府目前已達到的致歉程度,中國應該翻過道歉這一頁;三、中國教科書裏的抗日戰爭內容太多,應該增加一些日本戰後變化的內容;四、把日本當作政治大國看待,爭取建設適當程度的戰略互信。如果中國政府放棄以前的“對日關係舊思維”,轉而采取“對日關係新思維”,很顯然有助於發展中日友好關係。這正是日本人想要的東西。
?中國為什麽會出現“對日關係新思維”?這顯然是被日本在曆史問題上的強硬態度給“壓”出來的。如果沒有小淵首相的拒絕書麵道歉,沒有森首相的允許李登輝訪日,沒有小泉首相的參拜靖國神社,中國就不會改變“對日關係舊思維”,更不會出現“對日關係新思維”。當然日本人也明白,目前出現的“對日關係新思維”,馬立誠和時殷宏等人不過是中共拋出的幾粒“投石問路”的石子。中國政府借他們的手放出探空氣球,測試一下中國民間反日情緒的溫度。“對日關係新思維”引發的強烈反響,使中國政府感覺到“對日關係新思維”還需要緩行。
? 2004年1月1日,日本首相小泉第四次參拜靖國神社。由於正月初一參拜在日本是一個特別的祭拜日子,可以說這次小泉參拜靖國神社的“規格”比以前提高了一級,說不定下次小泉就要在8月15日參拜靖國神社了。當記者問小泉參拜靖國神社會不會影響日中關係時,小泉平淡地說:“我想中國方麵會逐漸理解的。”中國政府對小泉參拜靖國神社批判的調子越來越低,態度越來越平靜,和中國民間的反日強烈呼聲顯出明顯的溫度差。中國政府發表的抗議聲明,與其說是給日本政府看,不如說是給中國老百姓看,是為了安撫中國民間的強烈反日呼聲。
?從大戰略的角度來看,日本出於擺脫美國實現政治獨立的願望,有誠心搞好中日關係,也有誠意看到中國適當的強大。有人認為:日本是狹小島國,必然有向外侵略擴張的野心,因此日本強大起來必然侵略中國。這種看法是很膚淺的。當年日本之所以侵略中國,是因為亞洲除了中國以外,全部淪為歐美的殖民地,侵占中國比從西方列強手中爭奪殖民地代價小得多。因此日本首先選擇中國這個最弱的對手侵略。如果當時亞洲不是中國最弱,日本就會去侵略其它最弱的國家。即使日本將來有對外擴張的實力,而中國又不是亞洲最弱的國家,日本自然會去尋找其它更弱的國家侵略,比如印度印尼什麽的,亞洲很大,日本沒有必要非侵略中國不可。
?在東亞地區,一旦中國和日本兩個大國聯手起來,美國勢力就不得不退出東亞甚至東南亞,因此美國很高興看到中日關係交惡。中日相爭,結果是兩敗俱傷,美國卻收漁翁之利。隻要中日兩國關係緊張,美國在東亞就高枕無憂了。因此美國不時拉攏一下中國,不時拉攏一下日本,讓兩國圍著美國轉。日本本來想聯合中國對抗美國,可是中共“轉嫁國內危機”的反日政策,讓日本的戰略設想落空。近年日本愛國者代表石原慎太郎提出“前拒美國虎,後拒中國狼”,也反映出日本政界的一種無可奈何心情。
?在曆史問題這場外交戰中,應該承認日方打得比中方高明許多。這與其說日本人比中國人聰明,不如說日本人認真研究吃透了中國,而中國人卻很少了解日本。中國今後要想在對付日本時占上風,首先要作的事情是:認真研究日本,了解日本,特別應該了解日本人的優點。因為對手的缺點並沒有什麽可怕,而對手的優點對我們來說,卻是最有威脅最可怕的事。隻有充分了解對手的優點,才能找到對付他們的辦法。在這方麵,西方人做得很好,美國學者在二戰與日本人作戰期間,不感情用事,不寫什麽痛罵日本的抗日檄文,而是寫《菊花與刀》那樣認真分析日本人個性特點的文章。美國政府在戰後處理日本問題搞得比較好,這和美國認真研究了日本有很大關係。
?而中國人一貫感情用事,缺乏理性的思考。中國人現在的對日思維是:不分青紅皂白地罵日本就是愛國,正麵評價日本就是賣國。希望中國人今後在對日問題上少一點感情,多幾分理性。首先要理解日本對中外交的真意,日本對中國真正的意圖。理解了日本的真正意圖就會明白:日本還是很希望搞好中日關係的,現在日本在曆史問題上的強硬態度,不過是日本政府為了改善中日關係的 “以毒攻毒”計策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