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門來福!

別總是忙、然後累;別總以為自己渺小、未來很大;其實外麵的世界觸手可及;其實世外桃源就在心上。
個人資料
正文

財務自由:多少錢才算夠?

(2010-04-15 01:23:35) 下一個
工作中我們最早學到的就是做正確的事(do the right thing)比正確地做事(do the thing right)重要。如果目標設立得不合適,我們就會誤入歧途,離目標越來越遠。另外,每個人的情況不同,我們希望在此提供的是思考問題的方法和經驗。

在財務自由的眾多討論和誤解中,最常見到的問題是:財務自由,多少錢才算夠?這既是一個非常簡單也是個非常複雜的問題。說它簡單,是指在不工作的情況下,每年靠投資收益就能維持理想的生活方式。這看似簡單的定義實際上卻很複雜,因為每個人對理想生活的定義非常不同。由於對生活的要求不同、居住地不同、生活成本不同、家庭構成不同,所需要的金錢數量就會有很大的差異。前段時間看到有位32歲網友有610萬就退休的討論,說他單身,每月消費3000元。而3000元在北京和上海,也許隻夠一個家庭每月吃飽飯而已。

很多人之所以糾結於“多少錢才夠”這個問題,還在於太多人把“財務自由”和“年輕退休”聯係在一起,把“年輕退休”而不是“財務自由”當成了目標。因為在他們看來,財務自由就是為了能在年輕時退休。然後,他們不停地計算、討論,甘願在退休後長期降低生活水準,甚至不顧一切地拚命掙錢,就是為了實現“年輕退休”這一夢想。

以我們的經驗和思考來看,年輕退休不是一個恰當的目標。首先,現代社會在不斷變化,而變化的趨勢就是生存越來越不容易。即使個人的欲望和花費不變,生活成本也會不斷增加。此外,人在工作時的花費和完全不工作時的花費是有差別的。那些積累的財富足以保證一輩子,甚至後代都“夠花”的人,永遠是極少數。更何況,我們的欲望還會變化。

其次,即使錢真得“夠花”,生活也不是有了錢就可以的。我們的需求是有層次的,夠花之後,還會有很多精神追求,例如歸屬感、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實現的需要等。對於女性來說,很多價值可以在家庭實現,例如養育好孩子、照顧好家庭,都很有成就感。但對於男性來說,很多高層次的精神需要隻能在社會中實現,在經濟活動中實現,而不是靠安逸來實現的。“自由”看起來是很誘人的字眼,但人也有逃避自由的本能和傾向。關於這個問題,馬斯洛和弗洛姆等著名心理學家都有經典的論述。

欲望滿足之後,人通常會陷入無聊的境地。實現年輕退休目標的人在過上了理想生活後,剛開始都會非常地滿足和快樂,但不久就會淪入無聊的狀態。我們會陷入叔本華提到的“意欲和人生之間的痛苦”:目標沒有滿足時,我們痛苦;滿足目標後,我們無聊。在接觸到的有年輕退休經曆的人中,通常一兩年後都會重返社會。有人實現理想後,打了一年的高爾夫球,最後又精神百倍地經營自己的公司去了;有人去西部做了一年義工,又興高采烈地去做高管了;有人在家帶了一年孩子,還有人鍍金後滿世界溜達,但最後無一例外都重返社會“勞動”去了。這時候,勞動已然是一種精神上的迫切需要,成了“第一需要”,而不再是養家糊口的無奈。

另外,生活很多時候就是習慣和慣性。策馬奔馳在草原上的圖景,隻是在想象中很美好。真要一個城市裏長大的人去過這種生活,多數人很快會瘋掉的。反之亦然。我們在新疆巴音布魯克旅遊時遇到一個小夥子,從烏魯木齊大學畢業後又回到了草原,因為他習慣了“遼闊的感覺”。

生活很多時候是個諷刺。那些混日子、不好好工作、不好好規劃而夢想年輕就退休以逃避殘酷現實的人,往往達不到自己的目標。而能做到年輕退休的人通常都具有以下幾個特點:工作高強度高收入;性格積極進取;自我管理和執行力超強;重返社會很有資本,休息一段後人不會“廢掉”。這樣的人能否“安享”年輕就退休的生活呢?即使是非常充實且有意義的退休生活?答案是顯而易見的。

來源華爾街日報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Mercury. 回複 悄悄話 回複稀泥的評論:
xixi,剛看到回複^^
歡迎來玩兒
稀泥 回複 悄悄話 高見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