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遇而安

人生境遇不可選擇,心態可以選擇
個人資料
正文

婚姻穩定, MPC, 凱恩斯,Income equality

(2019-06-15 08:45:28) 下一個

昨天錦衣衛問是否女方收入高,是否更不容易結婚。 在男女越來越平等的今天,其實誰收入高不應該再是個問題。

據說有關聯的是兩個人的MPC (Marginal Propoensity to Consume)--兩個人的消費習慣。 如果消費習慣相近, 關係更容易長久。 跟收入沒有必然聯係,但考慮到消費與收入的相關性,所以也不能完全把收入切割開來。 同時,這也許是“門當戶對"的依據之一.  (我並不認為戀愛結婚要看門戶--另一個話題)。

MPC是經濟學家凱恩斯的發明, 用來說明收入差距(income inequality) 會造成整個社會的經濟停滯。 錢如果是底層的收入,底層的MPC高, 會用於消費,刺激經濟。錢如果是進入巨富的口袋,巨富的MPC低,會減少整個社會的消費。會造成經濟停滯。 所謂流水不腐,戶樞不蠹。減少income inequality,會刺激整個社會的資金流動那個, 對整個社會都有好處。 反之,就像是大富翁玩到最後,錢都攥在贏家受裏,game over, 贏家也是輸家.  

凱恩斯不是關心income inequality的第一個人。 最早可追述到政治經濟學始祖之一的David Ricardo.  馬克思也是對資本主義發展成熟後巨大貧富差距的悲觀展望,得出最後必然會導致共產主義革命。 後來資本主義國家開始用凱恩斯理論控製貧富差距,與馬克思分道的社會主義陣營也與資本主義合作共同控製貧富差距,就有了今天歐洲各國的democratic socialism.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