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遇而安

人生境遇不可選擇,心態可以選擇
個人資料
正文

一個左棍的科學觀與環境觀

(2016-05-18 19:59:04) 下一個

假設你有一輛上班用的車,20個修車師傅裏有19個說你的車改好好修,否則會有危險。  而你的眾多親戚對此嗤之以鼻,有的說修車師傅的意見還沒有達成一致,有的說沒有確鑿證據, 有的說是車行想坑你的錢, 請問你是修車還是不修?

我說的這倆車比喻的是地球,修車師傅是科學家,而眾位親戚就是naysayers.   這個車的毛病就是全球變暖。  本來科學的結論的確鑿性是沒什麽好討論的, 但是我覺得還是有必要從下個小問題開始討論:

誰有資格質疑與否定科學界?

這是一個疑問句,不是反問。  這個科學界認定的事很可能是對的。 但是科學家/科學界有可能是錯的。 曆史上不乏其例。  誰比科學家更有資格質疑科學界的結論呢? 得是比科學家知道得更多,更聰明,至少花時間精力踏遍汗牛充棟的文獻吧?--這樣的人,在現代, 怎麽也得是個博士。 普通博士,在現代科學研究中,也就是個入門的俗稱。   某些naysayer 比如著名的Chris Harris根本就不是個博士。   不是看不起沒有博士的人。 而是說,他對文獻的閱讀,對數據的把握,對問題的思考都不比科學家更可信。     普通非科學人士,甚至業餘科學家, 尤其特別“獨立思考”的人,有時喜歡挑戰權威。  提出這個不合邏輯,那個矛盾的。 這些獨立思考 提出的問題,在科學結論剛開始被suggest的”異見”, 進步到”有可能“的新進展, 再進步到” Likely”最後到certain的漫長進程中,早就在原始報告,peer review,  各式review,研究生院裏,科學大會裏,正式非正式地討論不止幾百上千遍了 。    有資格挑戰他們的結論的,也就是那剩下的3%的科學家(數據見維基百科)。  其他的人,不是專家,還是尊重專家的意見為好。

直覺,常識與真理。

我還經常看到這樣的討論,說某些科學結論違反常識。 其實有時他們說的是直覺。 對於直覺與常識的區別,在此不詳加討論。   我認可,直覺與常識在科學研究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他們警醒科學家,也是科學家探求真理的重要工具之一。   但是,真理有時會違反直覺與常識, 常識也隨著科學進步以演進。  我們不害怕日食與月食, 施肥,病了吃藥甚至飯前便後洗手這些常識,都是近幾百年來隨科學進步而來。   而我們可以切開細小的DNA,重組, 可以對撞核子, 可以探求宇宙年齡,以及研究若幹光年以外星球的性質,  都是“不可思議” 與“不合常理”。  對於這些“違反常識”我們對科學的態度應該是虛心請教,而不是居高臨下的否定。

要是科學家錯了怎麽辦?

再說一遍,科學家有可能是錯的。  要知道,地球的能源是有限的,遲早一天會枯竭。地球的生命是有限的,人類遲早要利用可再生能源逃離地球。  萬一科學家錯了, 我們開發了可再生能源並降低了成本。  都是為以後做準備。 不管科學家是對的還是錯的,  對於傳統能源的工人與產業,我想說,往前看與新產業接軌,不逗留於過去,才是飯碗與利潤的保證。

科學介入政治以及政治介入科學。

人們常常把政治這一詞看成貶義,尤其跟科學連在一起時。  其實科學與政治的聯係,其本質並不可以用“好” 與壞來區分。  唯一不可取的是政治左右科學的結論。   政治是不同意見的集體達成共同行動的工具。 政治需要指導應用科學的研究方向。  比如通過對NIH的撥款。  而很多科學結論需要進步為政策來落實,才能起到作用。  

你也許會對環保嗤之以鼻,直到輸油管不通到你家門口

有一次偶惹人看到fox news 主持人Sean Hannity提到環保鼻子裏哼了一下,一副嗤之以鼻的 樣子。  我想說你也許會對環保嗤之以鼻,直到輸油管不通到你家門口。   當輸油管道要通過家門口時, 除了既得利益的管道工以外,不掛民主黨共和黨都反對。  利益涉及到了自身嘛。   這時就體現了政府的作用。  在強大的商業機構麵前,無助屁民再怎麽有理, 再怎麽無辜受害,除了極少數能靠有良心有膽識的律師,更多的也就是靠政府。   本左棍曾幾次跟商業機溝通不利, 隻好抱著試試看的態度找政府機構, 政府嘴上說我們不能給你保證,隻能幫你跟他們溝通。 事實上幾次都很成功。  我同意我們要監督政府,不能讓政府獨裁,防止政府腐敗,但是我們同時要認識到, 政府是我們小民與強大商業利益collective bargaining 的工具。  我們當然希望商業得利—對我們就業以及生活有利, 但我們也要防止商業侵害我們的利益,全球暖化和汙染環境也是侵害我們的利益。 我們必須起來鬥爭。 

控製暖化的手段。

最後說回全球暖化。  控製全球暖化,小民能做的有限。 我自己生活上能做的做一點。 但總體控製需要全球集體的努力。   全球近兩百個國家好不容易在巴黎達成了協議,把全球平均氣溫控製在比工業前高2.5度的協議。  我參加了控製全球暖化遊說的組織。 據我所知,共和黨員私下裏也認同這個問題,但是由於競選的需要,不能公開說。  地球與環境沒有黨派,我希望下屆誰做總統,誰控製國會,都要著手解決這個問題。   美國是全球的領袖,全球都在看美國的行動。  我不希望美國的政府在石油組織的控製下違反協議,深化災難。    懇請各位協助。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