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詞典上“過節”這個詞有兩種含義:一是度過節日; 二是與人產生的糾紛。前者喜氣洋洋,後者黴氣重重,聽起來很矛盾。今年年終度過節日正好混合了這兩層意思,原因是上下各地都在抵製“洋節”。
何謂洋節?顧名思義是緣起於外國的節日。吃瓜群眾大概搞不清楚,我們一年的假期中,究竟有多少是真正中國的節日。細思恐極,元旦,三八婦女節,五一勞動節,六一兒童節都是洋節。如果說需要抵製的限於有基督教來源的節日,豈不知元旦以及公曆的定製源於教會。每周七天,周日休息也來自《聖經》。我們是不是把元旦和星期天都要抵製掉?
世界文明發展趨勢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在交匯中發展。春節是源於中國的節日。現在歐美澳洲的大城市,都有各種各樣規模很大的春節歡慶活動。各個大城市的市長,每年春節都要參加春節慶祝活動。紐約市政府幾年前甚至把春節定為所有公立學校的假日,不分民族和宗教信仰。
說穿了節日隻是一個借口:商家以此為借口開發商機,小孩子們以此為借口找點歡樂。聖誕節對很多人而言早已失去宗教色彩,隻是人們在歲末互祝平安,不宜作過分解讀。
今年紀念改革開放四十年。四十年的成就,一是因為改革,二是因為開放。現在進入互聯網時代,我們在堅持傳承並發揚光大民族傳統的同時,應該更為開放。畫地為牢是一種倒退,不但可笑,而且做不到,“可憐無補費精神”。
注:
照片一,加拿大總理每年參加春節慶祝活動;
照片二,紐約的春節大遊行已經成了各民族同歡同樂的活動;
照片三:澳大利的春節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