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輕地揮一揮手

居美國華盛頓, 就職政府部門, 花甲年歲, 天天等下班, 月月等薪水, 年年等退休.
個人資料
華府采菊人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關於江南造船廠的第一艘萬噸輪的建造時間

(2015-02-05 07:58:30) 下一個

 


如果說解放後的江南造船廠首次建造了我國自行設計的第1艘萬噸輪, 正確, 但若是非要說20年代的那4艘是負1的平方根, 未免也太故意瞧不起咱中國人了.
雖說改開後的黨報不以階級鬥爭為綱而使一些人沮喪, 但無中生有的事, 應該是比"春橋文元"同誌掌控時少些, 即便要造謠, 也大概會將造船時間從20年代該成80年代, 還不至於給北洋軍閥臉上貼金吧.--轉載者

 

 

江南造船:中國第一廠的前生今世 (日期:2014-02-19 作者:湘北 來源:文匯報)

 

  1866年,江南製造總局造出了中國近代的第一艘機器動力兵船,長185尺,寬29.2尺,馬力392匹,載重600噸;船身由堅木製成,內部機器係國外的舊機器修整後使用,而汽爐和船殼則是由總局自己製造。曾國藩為之命名“恬吉”,取“四海波恬,廠務安吉”之義,後避光緒諱改名“惠吉”號。

  1920年,由江南造船所製造,四艘起著中國名字的美國船陸續下水,中外報刊競相報道,大讚“中國工業史,乃開一新紀元”。

  解放後,中國第一台萬噸水壓機、第一艘自行研製的國產萬噸輪“東風”號、第一艘潛艇、第一艘護衛艦、第一代航天測量船、首艘大型遠洋調查船和新型導彈驅逐艦,均在此誕生。

  如今,占據全國九成造船噸位數的江南造船廠,整體規模和單位造船能力均居世界首位。正式入駐長興島後,它正以全新的姿態,立誌實現“2015年中國第一軍工造船企業”的宏偉目標。

  

  去過上海世博會的人,肯定會對那形似龍脊梁的船舶館留下深刻印象。可是,在船舶館建立之前,黃浦江西岸1.35平方公裏的世博園區,原是江南造船廠的廠區。而江南造船廠的前身,便是1865年由曾國藩規劃創建、李鴻章負責的江南製造總局。它曾為我國製造出第一支步槍、第一門鋼炮、第一台萬噸水壓機、第一代航天測量船。

  2008年6月,為給2010年上海世博會騰出空間,江南造船(集團)公司(原江南造船廠)以完成向長興島造船基地的整體搬遷來慶祝自己的143歲生日。如今,5年過去了,這位創造了近百個“中國第一”的百歲老人,依舊站立在長江口長興島東南端,為我國的船舶工業和國防現代化事業源源不斷地釋放新活力。

  

從江南製造總局到江南船塢

  在曾國藩的心裏,購買外國船炮是“長駕遠馭第一要務”,但這買,不是單純地買,買完之後,還得尋覓“智巧之匠,始而演習,繼而試造”。對此,曾國藩幕僚李鴻章深有同感。

  1865年,正在鎮壓撚軍的李鴻章突然收到丁日昌一封信,得知上海虹口有一個洋人辦的鐵廠——美商旗記鐵廠,不但能造槍炮,而且能製造輪船。如今洋人願意出售,但是要價不低。早想發展中國造船業的李鴻章十分動心,無奈囊中羞澀。不曾想,有個被革職的海關通事願拿出四萬兩銀子促成此事,算為自己贖罪。

  兩相權衡下,李鴻章決定讓丁日昌再從海關撥借兩萬兩銀子,湊足資金買下了鐵廠,並把上海丁日昌、韓殿甲的洋炮局合並起來,組成江南製造總局。之所以叫“總局”,是因為這“總”不單單指造船,還包羅各種機器。1867年,由於上海虹口已成為美國租界,美方不允許中國人在租界內生產軍火,江南製造總局於當年9月在高昌廟征地70畝建設新廠房。

  為了製造出中國人自己的兵輪,曾國藩特意奏請將海關的一成洋稅作為江南製造總局輪船製造專用經費,正式雇傭洋工匠,配置幾百華工協助和學習。在江南製造局搬到高昌廟時,曾國藩、李鴻章還將徐壽派到局門,主持兵輪的設計建造。一年後,江南製造總局造出了中國近代的第一艘機器動力兵船,長185尺,寬29.2尺,馬力392匹,載重600噸;船身由堅木製成,內部機器係國外的舊機器修整後使用,而汽爐和船殼則是由總局自己製造。

  曾國藩為之命名“恬吉”,取“四海波恬,廠務安吉”之義,後避光緒諱改名“惠吉”號。“恬吉”下水試航時,整個上海灘為之轟動,黃浦江兩岸觀者如堵。此後,江南製造總局幾乎每年都有一艘新船下水:“操江”、“測海”、“威靖”、“海安”、“馭遠”、“金甌”等,其中最大的達1900馬力,載重2800噸。李鴻章曾在給朝廷的奏折裏驕傲地說:這些船在外國屬於二等,但在中國屬於頭等的了。

  然而,不久李鴻章發現,自造一艘船的成本及消耗燃料太高,造船不如買船。加之甲午海戰後,江南製造局因經費短缺無力造船、修船。自1885年起的20年間隻造了5艘小鐵殼船和2艘小木船,致使船塢長期荒廢。

  1904年冬,兩江總督周馥奉清廷之命到江南製造局考察,針對“近年以來商船裹足不前,兵輪反入洋塢修理”的不景氣局麵,奏請清廷批準將造修船部分從江南製造局劃分出來,船塢單獨建製,實行商務化經營,史稱“局塢分家”。1905年夏,江南船塢成立,隸屬海軍,由R.B.Mauchan(前英商和豐造船廠經理)負責經營。

  從1905到1911年,短短6年間,江南船塢造船136艘,並在開辦當年就把借支的20萬兩開辦費全部還清。民國成立後,江南船塢更名江南造船所,開始迎接長達25年的黃金歲月。

  

江南造船廠的黃金歲月

  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江南造船所接下了中國第一張國外造船訂單:為美國政府運輪部造4艘載重量10000噸、排水量14750噸的運輸艦,兩年後交工完貨。這是中國造船業有史以來的最大工程,也是工業發達國家的首次政府訂貨,由此引起廣泛重視。

  兩年後,四艘起著中國名字的美國船陸續下水,中外報刊競相報道,大讚“中國工業史,乃開一新紀元”。這一時期,江南造船所聲譽大增,進入自江南製造局創辦以來的全盛時期,營業日見興旺,中外客戶前來定造、定修船舶者絡繹不絕。

  1912至1926年間,造船所共造船369艘,總排水量14.4萬噸,平均每年造24.6艘,9600噸,年造船量居上海造船業之首。

  1927年4月,江南造船所由國民政府海軍部管轄,並加以擴建。可惜好景不長,淞滬抗戰後,江南造船所所在區域成為日軍轟炸的重災區。1938年江南造船所被日軍侵占,其後一直未能恢複。1949年國民黨撤離上海時,將此處的船塢、船台、發電機和主要車間炸毀,更使其喪失了基本生產能力。

  1949年5月28日,時任上海市管製委員會主任的陳毅簽署了上海軍管會第一號命令,任命張元培為江南造船所軍代表,正式接管江南造船所。

  從1949年到1952年這四年中,江南造船所修理改裝各種艦艇130多艘次,其中重點修複了國民黨遺棄的“南京”、“濟南”、“廣州”、“武昌”號等軍艦,為人民海軍增強戰鬥力作出了貢獻。1953年,老廠正式改名江南造船廠。盡管條件艱苦,工人師傅們隻能在臨時用油毛氈、三合板搭起的簡易屋棚裏加工船配件,但憑借上海工人“螞蟻啃骨頭”的精神,江南造船廠很快便在摸索中開始了自己的現代化進程。即使在“文革”期間,廠裏的生產也從未停滯過。

  廠內興建起新廠房、塔吊、船塢和車間,麵積接近70公頃,達到曆史最大規模,中國第一台萬噸水壓機、第一艘自行研製的國產萬噸輪“東風”號、第一艘潛艇、第一艘護衛艦均在此誕生。

  1968年,由江南造船廠製造的第5艘“33”型潛艇成功下水,這艘全部采用國產材料和設備的“自力更生艇”向世人宣告我國潛艇建造進入一個新階段:已具備從材料生產、設備製造到總裝建造的能力。

  

驅逐艦隊第一次橫渡太平洋

  改革開放後,江南造船廠勇攀科技高峰,不但建造了6萬噸的船舶,還推出高技術、高附加值的船舶,諸如液化氣運輸船、汽車滾裝船、石油儲油輪等。1979年,江南造船廠成功建造了我國第一代航天測量船“遠望1”、“遠望2”號和首艘大型遠洋調查船“向陽紅10”號等,圓滿完成了周恩來親自圈定的“718”工程的“三型五船”的建造和部分設計任務。

  1980年5月18日,“遠望”1號、2號和遠洋通訊船“向陽紅10號”遠航南太平洋預定海域,完成配合遠程運載火箭的全程試驗任務。

  20世紀90年代,江南造船廠抓住香港泰昌祥輪船公司需要64000噸巴拿馬型散裝貨船的機遇,成功製造出“江南巴拿馬”型散貨船,並為此命名“祥瑞”號。“祥瑞”號投入航行4個多月,在大西洋、太平洋遇到極其惡劣的海況和11級強台風卻安然無恙,在國際航運界贏得了聲譽。它在英國租船市場單獨掛牌,成為我國唯一列入該市場標價係列的船型。

  為了祖國的海疆永靖,江南造船廠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研造新型導彈驅逐艦。在攻克高強度特種鋼材的焊接、設備調試等許多技術難關後,第一艘112艦於1994年4月下水。同年,江南造船廠在全行業率先成為全國100家大中型企業首批建立現代企業製度試點單位之一,1996年改製為“江南造船(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1997年春天,江南造船廠製造的112艦、113艦等組成了編隊,出訪美洲四國和東南亞三國,開創了艦隊第一次成功地進行橫渡太平洋的遠航,在世界上引起強烈轟動。

  如今,占據全國九成造船噸位數的江南造船廠,整體規模和單位造船能力均居世界首位。正式入駐長興島後,它正以全新的姿態,立誌實現“2015年中國第一軍工造船企業”的宏偉目標。

  摘自《國家人文曆史》2013年第24期 作者:湘北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