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輕地揮一揮手

居美國華盛頓, 就職政府部門, 花甲年歲, 天天等下班, 月月等薪水, 年年等退休.
個人資料
華府采菊人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ZY. “中國第一人民公社”內幕(作者:孔力)

(2015-01-24 05:29:40) 下一個
人民公社好, 紅旗升上天,河南人民多奇誌,敢叫日月換新天.
遂平嵖岈山衛星人民公社最最最憤憤不平的是,"人民公社好"的金字招牌居然落到的不是自個兒頭上,讓新鄉的七裏營人民公社撈到了,真不知那偉大是咋1時糊塗的,好在也是河南,不管咋說這肉爛了還在俺河南省這口大鍋了麽? 用語錄命名的人民公社還有一家,河南人民又自豪又想X他姐的,咋回事?河南郟縣的"廣闊天地大有作為"人民公社,往眼全國, 哪個公社有咱的名字長?看來, 老毛在1958年對河南是特別的厚愛, 河南的鄉親也沒有完全辜負他的遺誌,好歹留了個南街村--轉載者.

19587月初,嵖岈山衛星人民公社在河南省遂平縣誕生,這是我國建立的第一個人民公社,也是“大躍進”中最早的“浮誇風”發源地。同年1113日,毛澤東主席接見了嵖岈山衛星人民公社的帶頭人後,人民公社這一組織形式便波及全國。1983年,嵖岈山衛星人民公社退出曆史舞台。現在,修葺一新的公社舊址已對遊客開放。拂去歲月的煙塵,那荒誕的一幕漸次清晰。
人民公社誕生經過
在“中國第一個人民公社”成立之前的漫長歲月,河南省遂平縣的嵖岈山隻是一個寂寂無名的小山鄉。1958年春,時任遂平縣委農村工作部副部長的陳丙寅向信陽地區領導提出了合並農業合作社的想法,信陽地委決定先在遂平縣進行試點。那時,在共產主義理想的鼓舞下,嵖岈山鄉的領導和群眾熱情高漲,群眾們寫下了1000多張血書。拿著血書,喊著“跑步進入共產主義”的口號,請求成立大社。於是,後來改變億萬中國農民命運的人民公社從這裏發端。
1958420日傍晚時分,嵖岈山鄉的楊店街已是人山人海,會場四周插滿了紅旗,掛滿了標語,大家在等待著一個激動人心的時刻。在眾人的期盼中,信陽地區行署專員張樹藩健步登上主席台。他看了一眼台下黑壓壓的人群,自己的情緒也被感染了,高聲宣告:從今天起,嵖岈山農業大社正式成立了!張樹藩話音剛落,群眾像瘋了一樣,一遍遍地喊口號,鑼鼓聲震天響。對於嵖岈山鄉的農民來說,這是一個不眠之夜。
嵖岈山農業大社的成立,在今天看來是一件不可思議的事。因為,由27個合作社、4.3萬多人組成的這樣的一個農業社,第二天就組建了農業部、公安部等機構。因當時正值蘇聯“老大哥”第一顆人民衛星上天,後來又將嵖岈山農業大社取名為“衛星集體農莊”。
同年6月底,時任國務院副總理的譚震林在鄭州主持召開冀、魯、豫、陝和北京市農業協作會議。他在會議的總結中,講到了農業合作社的變革問題。他說:“像遂平縣衛星社已經不是農業合作社,而是共產主義公社。”會後,他讓信陽地委的領導到鄭州匯報嵖岈山衛星農業社的情況。
信陽地委根據譚震林談話的精神,進行了討論和研究,認為合並後的大社,實際上已構成“人民公社”的雛形。由地委秘書長趙光帶領工作組,首先在遂平縣嵖岈山農業大社試點。7月初,嵖岈山農業大社正式更名為“嵖岈山衛星人民公社”,陳丙寅任公社第一任黨委書記。至此,全國第一個農村人民公社正式在嵖岈山誕生了。
據嵖岈山衛星人民公社博物館裏的資料顯示,該社建立後,河南省委書記處書記史向生和信陽地委書記路憲文等人專程來到這裏,和地委工作組一起到各隊調查,在總結群眾已有經驗的基礎上,幫助公社研究了一些規章製度,製定了《遂平縣嵖岈山衛星人民公社試行簡章》(以下簡稱《簡章》),並以文件形式下發。
《簡章》規定,公社實行“一大二公”,一大就是規模大,一鄉一社;二公就是公社所有製。公社辦起了公共食堂、托兒所、幼兒園、敬老院等。公社設立了農業、林業、畜牧、工交、糧食、供銷、衛生、武裝保衛等若幹部或委員會,下設生產大隊和生產隊,實行統一領導,分級管理。人們集體勞動、集體就餐,家家戶戶都不開夥做飯,社員們都端著公社的飯碗,吃出了全國第一個大食堂。
毛主席接見帶頭人
嵖岈山衛星人民公社建立後,信陽地區在小社並大社的基礎上,在農村很快形成了走人民公社的道路、建立人民公社的輿論。到7月底,全區農村即實現了人民公社化。7月底至85日,由史向生主持,省委在嵖岈山衛星人民公社召開了各地、市委農工部長會議,總結嵖岈山建立人民公社的經驗,在全省推廣。
195885日晚11時,毛主席視察了河北省的徐水縣、安國縣的農村後,來到河南新鄉。在新鄉縣七裏營人民公社大門前,毛澤東仔細看著門口掛的“七裏營人民公社”的牌子說:“人民公社這個名字好!”同日晚毛澤東到達鄭州。
7日淩晨,史向生在專列上向毛主席匯報了嵖岈山衛星人民公社的情況。當談到嵖岈山公社試行《簡章》時,毛澤東聚精會神,邊聽邊問,他說:“這是個好東西,給我!”“人民公社這個名字好,包括工、農、商、學、兵,管理生產,管理生活,管理政權。”他指出:“公社的特點是:一曰大,二曰公。”
8月底,毛主席在北戴河主持召開了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會上經過討論,正式通過了《關於建立農村人民公社問題的決議》。要求各地在秋收前後,先把公社的架子搭起來。北戴河會議結束後,中央報刊相繼發表了《迎接人民公社化的高潮》等社論。這樣,在全國範圍內把建立人民公社的運動很快推向高潮。
19581113日,毛主席在遂平縣火車站接見了嵖岈山衛星人民公社的帶頭人蔡中田、陳丙寅時說:“87年前法國搞了個巴黎公社,87年後我們辦人民公社。不辦則已,一辦全國都辦,把農業生產合作社一並就行了。”以後毛澤東還說:“還是辦人民公社好,它的好處是,可以把工、農、商、學、兵結合在一起,便於領導。”
“還是辦人民公社好”的消息,很快在報上發表。不到一個月,河南全省農村實現了人民公社化,由原來的4.9萬多個農業合作社,合並建成了1242個人民公社,每個公社平均8000戶。人民公社吃食堂從此蔚然成風。據統計,到1958年年底,全國公共食堂達到了345萬個,在公共食堂吃飯的人口占全國農村總人口的90%以上,數億群眾吃起了名副其實的“大鍋飯”。
其實,遂平縣製定的《簡章》在19588月上旬就已由《紅旗》雜誌修訂後,轉呈毛主席。毛澤東當即做了修改,並批示:“似可發各省、縣參考。”195991日,《紅旗》雜誌第7期發表了《簡章》全文,高度讚揚嵖岈山衛星人民公社“在若幹方麵突破了集體所有製的框框”。隨後,全國各大報紙爭相轉載,《簡章》一時成為全國人民公社化運動的指導性文件。
30萬人參觀“衛星麥田”
放“衛星”事件,再次極大地提升了嵖岈山衛星人民公社的知名度。在今天的韓樓村村北頭路東,望著那塊當年曾震動世人的“衛星麥田”,使人頓生恍若隔世之感。拂去歲月的煙塵,那段曆史讓人感慨萬千。
創造“奇跡”的2.9畝小麥試驗田,是由韓樓大隊的陳世俊、梁友仁、陳根和曹玉娥4人參與培育的。為了提高產量,培育者在試驗田裏橫豎各播一次,麥子長成了方格狀,密得隻能用手拔草。培育者估計,這塊麥田將奪取近千斤的畝產量。割麥時,公社社長鍾清德召開緊急會議說:“咱是全國第一個人民公社,國內外影響很大,要放‘高產衛星’才有說服力”,並定下基調“畝產至少3000斤。”
陳世俊想了個辦法:“除非把10畝地的小麥弄一起。”鍾清德表示讚同,並安排4人“告訴群眾不能往外說,誰傳出去就是敗壞咱人民公社的名聲”。當夜,十多人趁群眾熟睡時收割了附近幾塊地的麥子,湊到試驗田中。如今,鍾青德、陳世俊、梁友仁、曹玉娥、陳丙寅等人已經去世。
1958612日,《人民日報》在頭版頭條刊發了由新華社記者采寫的特大新聞,標題是《衛星農業社發出第二顆衛星--二畝九分小麥畝產3530斤》。
有關檔案記載了嵖岈山農業社當時的盛況:“全國廣大城鄉,各省、市、自治區(除台灣、西藏外)紛紛派團來參觀交流經驗。僅789三個月來參觀的外地幹群就達30萬人之多。”
每一個考察團來,第一站就是來田邊摸摸麥穗,攥攥土。這裏的土都不知道被挖走了多少,裝在罐罐裏回去測量。隨後,全國各地浮誇風成風,出現了不少“畝產萬斤”的假新聞,據有關資料:“當時的浮誇風,最高是廣西環江縣紅旗公社,試驗田畝產13萬斤。”遂平之後,各種“衛星”開始滿天飛,從小麥“衛星”發展到棉花“衛星”、鋼鐵“衛星”、煤炭“衛星”……
19597月,北京農業大學幾名教授帶領學生下放遂平學習,在2.2畝麥田施肥3萬斤,定下畝產2萬斤的指標,結果畝產僅203斤,給出了“發育發生不調和現象”的結論。
放完了“衛星”,滿懷豪情的嵖岈山衛星人民公社社員們,在幹部的率領下,又開始了“大煉鋼鐵”。因為紅石崖由紅石組成,看起來像鐵礦石,人們蜂擁而至。一時間,嵖岈山公社聳立起1000多座小高爐,社員們蜂擁著上山砍伐樹木、采集礦石,就連中小學生們也加入了大煉鋼鐵的行列。
然而,事與願違,雖然熱情很高,鋼鐵卻沒有煉出來多少,當時流傳的一個順口溜形容說:“說煉鋼,就煉鋼,無論工農兵學商。遍地築起烽火台,人喊馬叫砍樹忙。商店關門改了行,農民背礦不收糧。學生運礦用衣兜,幹部怠慢扯縣長。礦石燒紅就是鋼,煉出民眾‘好思想’。”
“浮誇風”致災
1959年冬天的那場大雪,讓本已饑腸轆轆的豫南百姓永生難忘。數十年難得一遇的大雪,把許多房子壓塌了。
因為當時下邊虛報糧食產量,國家下達的征購任務自然多,社員的口糧大部分都被征購了。再加上所有的勞力都去大煉鋼鐵,糧食豐產沒豐收,浪費驚人,秋天地裏的紅薯很多沒有收回來,爛在地裏,糧食越發緊缺了。大糧食囤裏隻在上頭有一層糧食,下邊全是麥秸、麥糠。
1959年,出現了震驚世人的“信陽事件”。據中共河南信陽地委向中央報告:僅1959年冬到1960年春,信陽地區餓死老百姓100多萬人!餓死10萬人的息縣,自然村減少639個。餓死8萬人的正陽縣,不少人家絕戶了。新蔡縣餓死10萬人。嵖岈山衛星人民公社僅4萬多人,3個月期間就餓死了近4000人,占總人口的10%,有的隊竟高達30%
遂平縣文化局調研員、前嵖岈山衛星人民公社團委書記曹新誌回憶說:“當時別說群眾沒吃的,幹部也餓得發暈。”於是,餓急了的嵖岈山社員們就挖空心思地尋找替代食品:喂豬的糠,吃了;樹皮,吃了;連鳥糞,也吃了。
據遂平縣委原副書記婁本耀回憶,大約在195911月中旬,在醫院的他接到群眾一封來信,信中說,他莊上已經餓死了62口人,外出跑到黃河北的有幾十口子,剩下的人隻有一口氣。婁本耀看後大吃一驚,急忙到縣委找到辦公室秘書趙文亮和通信員徐文堂到這個村莊去。婁本耀實地一看,群眾反映屬實。婁本耀連夜走到關帝廟,見到公社書記別守誌。別守誌介紹說,苗莊餓死最厲害,十室九空。他們3個人就急忙往苗莊趕。
婁本耀看到,苗莊很靜,連聲狗叫都沒有了,狗都沒有力氣叫了。月光冷冰冰的,雪仍在不停地下。走著走著碰到一個小孩,婁本耀問他隊長家在哪兒住?小家夥說往東走第三個門就是。婁本耀到了隊長家,隊長叫苗長富,兒子前幾天也被餓死了。婁本耀一問,村上百十人口,已經餓死20多口了。全村200多畝地,全年打5萬斤糧食,可今年一下子就征購了10萬斤,村裏連塊紅薯都上交頂任務數了。苗隊長哭著說:“上級說這叫大購大銷,今年購,明年返銷給老百姓。可沒等返銷,老百姓都餓死了,這是共產黨的政策嗎?”
到了1960年夏天,信陽地區的大食堂普遍斷炊,最嚴重的村子80天沒有一粒糧食,浮腫病洪水般蔓延,農民大量逃生。沒有了糧食,公共食堂的煙囪終於不冒煙了。曾經熱鬧非凡的嵖岈山衛星人民公社變得冷冷清清。
大饑荒後,大食堂成為“罪魁禍首”,被中央限令全部撤銷,開始允許農民有自留地,家禽家畜也開始出現在農民的庭院裏,“一大二公”的公社沒有了當初的氣勢。
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後,我國農業和整個農村經濟進入了改革和發展的新時代。1983年年底,人民公社壽終正寢,嵖岈山衛星人民公社的曆史正式宣告結束。
舊址今成旅遊區
從遂平縣縣城西行20多公裏,就到了嵖岈山鎮政府所在地。在一座院子的大門入口處,還留有“嵖岈山衛星人民公社”字樣,牆壁上的“人民公社萬歲”標語、毛主席語錄和畫像隨處可見。走在這裏,仿佛有一種時空交錯穿越的感覺。
始建於195810月的嵖岈山衛星人民公社辦公樓,是一幢坐北朝南、雙麵兩層磚木結構、青磚牆麵、紅瓦鋪頂式的建築,是公社舊址內的主體標誌性建築。如今樓內各辦公室門頭上還掛著聯合辦公室、農業水產部、林牧部、工業交通部、財政貿易部、勞動福利部、文教衛生部、人民武裝部和計劃委員會等字樣的小木牌。
嵖岈山衛星人民公社舊址是我國“大躍進”時期遺留下來的保存最完整的一座人民公社舊址,具有很高的曆史、文化和觀賞價值,在全國乃至全世界有較高的知名度和影響力,是研究曆史、探索體製改革、進行當代思想教育的絕好教材。2000925日,該舊址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為近現代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00251日,嵖岈山衛星人民公社舊址正式對外開放。館內設立文物陳列室,展出曆史圖片200餘幅,文獻資料180餘件,其他珍貴文物176件。2006年,該舊址被命名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後,當地政府開始對舊址進行大規模保護性重建,同時開始規劃旅遊基地。20074月,嵖岈山鎮被命名為河南省曆史文化名鎮,20101月又被命名為河南省首批特色景觀旅遊名鎮。
2010年,嵖岈山鎮的《嵖岈山鎮總體規劃》、《旅遊發展規劃》、《人民公社舊址規劃》3個規劃通過省、市、縣專家評審。該旅遊發展規劃把嵖岈山鎮分為5個旅遊區,分別是紅石崖旅遊區、嵖岈山溫泉水城旅遊區、嵖岈山風景區、山地公園旅遊區、“中國第一人民公社”旅遊區。
“中國第一人民公社”旅遊區就是要圍繞嵖岈山衛星人民公社舊址,打造“全國第一個人民公社”品牌。利用其被批準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契機,逐步開發公社舊址展館、體驗場景再現,創造讓遊客參與的活動項目,開發出一條“公社文化體驗之旅”。隨後,當年的公社辦公樓舊址被修葺一新。
201011月,有關部門先後投資500多萬元建成開放的嵖岈山衛星人民公社博物館裏,4個反映該人民公社演變軌跡的展廳裏,沉澱著那段特殊歲月的曆史印記。
現在,嵖岈山衛星人民公社旅遊區的招商帖子還在網上靜靜地掛著,帖子中說:“嵖岈山衛星人民公社是我國建立的第一個人民公社,也是世界上繼巴黎公社後的第二個人民公社。它是當時社會曆史麵貌的一個縮影,具有重要的曆史價值。”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