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 (107)
2013 (179)
2014 (312)
2015 (483)
2016 (242)
2017 (225)
2019 (110)
2020 (257)
2021 (215)
2022 (337)
2023 (175)
看完網上那篇說高考與各階層子女關係的文章, 覺得還是想再說說自己的看法。
先說說社會階層的分類。
文革前,有經濟上的“貧富”之分,差別當然沒有現在大,主要是那時的“富”比現在差多了, 但當年的“窮”可真有窮到現在的年輕人想像不到的地步,不過,隻要你能考上大學,一切OK,國家包圓了。但當年有個政治上的“分層”,則是無法逾越的鴻溝了,這兩類“分層”很難和現時類比。
文革後改革開放初期,可能算是最為公平競爭的時候吧,貧富差別不太大,政治歧視沒有了,農民的孩子隻要考進大學,一切也能OK,有錢有勢人家的子弟,考大學可能略有方便但也有限,進了大學後的差別大概就是分配時留大城市的可能性大些,而農村學生還可以通過成績好考研究生的渠道,一樣可在大城市站住腳跟,即便被分配到基層或邊遠地區,上升(當官)的空間甚至比留大城市還多了。
當年和現在,有一項差別不能不提,而這項差別的方向則是30年倒轉了。那時,簡單說77,78,79等年的高考,大學的錄取線是越往下走越低,是和教育資源成正比的,京津滬等大城市沿海發達地區的錄取分數,要高於內地教育資源相對貧乏的如河南山西等地,其考慮因素不外是既然上海北京之流,你的教育資源原本就比較豐富,你的考生就得考得高些,非常合理,而現在則正好相反了,這是掌握話語權的人的權力起的作用, 咱說不過他們,就不說了。
回到現在的小老百姓子女如何通過高考和富二代競爭的主題。
現在的高考比之三十年前是不公平些了, 但是, 畢竟是有一條還算是公平的分數線,好歹,你拚命你努力你發奮(發瘋?),你還是有可能在你所在的環境中通過高考,博得高分,進入好大學好專業,畢業後還是可能找到好工作,也可以靠讀研出國,是可以與“富二代”有得一拚的。不過, 這條路,比三十年前難。
有高考,到底有了一條路,這是你自己可以努力的,相信每年那些“一本好大學”的錄取新生中,“富二代”不會占多大比例(反倒是爛學校可能還多一些),普通老百姓的孩子還是大多數,一些通過比別人更刻苦更努力的奮鬥進入高校大門的“貧二代”,一樣坐在教室裏。
近年我在美國見到的80後博士後,不少就是毫無家庭背景的農家子弟,一步一步,普通農村小學,鎮上初中,縣城高中,重點大學,中科院碩士博士,美國博士後,或找到好位子回國,或美國大學找到位子,等等,全靠自己的努力,畢竟走出來了,他們的孩子不敢說會成“富二代”,至少不會是“貧二代”了。
再一回頭看看,我上大學時候的很多校友,好些央企老總和核心人物,比如您去看看中X中X的高級管理人員,他們的孩子現在的確被歸類到了“富二代”,肯定也是真正的是富二代,可他們的老爹,當年在大學裏,也的的確確是普普通通的農民的孩子啊,分配的時候“任人宰割”地到了山溝溝裏的工廠,山不轉水轉,水不轉人轉,到底還是翻了身,自己若在眼下整個一“貧二代”,而自己的孩子卻成了“富二代”,轉機在哪兒?就是三十年前那上大學,否則, 他們就會和幼時很多玩伴那樣,有如我一個同班同學所說:“你別看我現在人五人六,當個什麽二本大學的副校長,要不是當年考上大學,憑我這身體,絕對是當民工蓋房子的好料!”
我無意取笑民工,隻是想用這個例子來證明,靠著自己的發奮努力,讀了大學就可以把你的孩子變成“富二代”,當然我也不是讚同這種起跑線不同的不公平競爭。
===========================================
放心吧,他們的孩子不久也會成為富二代和官二代。因為現在的富二代和官二代的父母多數也是苦孩子出身。這就叫輪回和宿命。
===========================================
放心吧,他們的孩子不久也會成為富二代和官二代。因為現在的富二代和官二代的父母多數也是苦孩子出身。這就叫輪回和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