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1999年到阿市開會,借住在邱晨家裏,曾遇到邱媽媽,那時她剛六十出頭,印象中是個開朗健談的阿姨。她一生與籃球結緣,入過國家集訓隊,以後長期從事教練工作,現在寫出了近十萬字的回憶錄,真不簡單!她在序言中稱自己“連文學愛好者都不夠資格”,隻求“真實”,其實她的文字很豐滿入情,相當有文采,而且這樣的家庭故事也是最能打動人的。
因為家庭出身的緣故,盡管邱媽媽不到十六歲即參加解放軍,愛國且愛黨,球藝精湛,雖然已被選入國家女籃集訓隊,但終不能政審過關,繼續發展,最後隻得黯然離去,到省裏當教練。但她是個頑強奮鬥、不屈不撓的人,這個與真正的”國手“失之交臂的巨大遺憾三十年後終於讓她和丈夫精心培養的女兒邱晨的成就彌補了!
1988年,在堪培拉初識邱晨,她是個純真、正直、熱情、開朗的女孩子,讓人喜歡。年齡不大已經很成名,巾幗國手,還是隊長,已官拜副團級,又曾是軍中最年輕的“十三大”代表。她能拋棄這些,出來從頭開始打拚,也很讓人佩服。
那時為了幫助她,我們一幫“粉絲”朋友經常帶她去找工,她說會打毛衣,我們開車跑了好遠,還真找了個打毛衣的活兒,結果沒黑沒白地打了快一個禮拜,自己打、朋友也幫著打,最後雇主說質量不過關,辛勞竟打了水漂。以後就再也不敢去找這個活兒了。她也曾到學校的食堂打工,一米八二的大個兒,漫步於餐桌間收拾碗筷,神態自如,一個西人朋友曾跟我說:這姑娘真漂亮、引人。我也曾思索她為什麽能這樣放得下身段來吃苦。看邱母的回憶,知道邱晨自小也曆經過磨難,父母不在身旁,還在鄉下生活了好幾年。剛出來時僅有小學的基礎和初級的英語,她後來竟在澳州大學裏拿下了本科和碩士學位,確實不容易!邱晨也是幸運的,出來後不久,會英語的男朋友就過來和她一起打拚,父母和弟弟以後又來團聚,現在寶貝女兒都上大學了。
說來,邱晨如果當年不出國,或者早些回去,應該能比現在“混得更好”,以她的基礎,仕途和商途都應該是較暢通的。中國的發展曲折難料,人的本性難移也好移。很難想象她如果沿著“十三大”的路走下去會是個什麽樣,但人還是能保持住真性情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