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夢

溫馨的感情,譬如尋夢,曆經艱難,尤其令人迷醉,人生有夢,何等美好,尤其這是來自於長輩們,先聖先賢傳承的! 男人的理想唯獨回歸到婚姻與家庭天倫裏,才更加踏實,不再懸乎。
正文

人間真情

(2011-08-19 18:14:59) 下一個

天涯孤客撰寫悲劇史詩之後,又演繹張力十足的人間真情

 

耶穌在宣教期間所作的仍然有一定的影響,也造成相當的漣漪,內中有曾經來尋求真理的尼哥底母,身為公會代表,他且質疑宣判逮捕的適法性。

 

結局:各人都回家去了,耶穌卻往橄欖山去。(約翰福音81

 

默想:在眾叛親離的硝煙迷霧中,耶穌孤寂的開始了聖殿中,對群眾熱情洋溢的

偉大邀請,人若渴了,可以到我這裏來喝,信我的,流出活水江河。人們再度無法理解神國度中永生的內涵,也造成了城中巨大的騷動。 官差雖領有逮逋的禦令,卻也無功而返,看似收效無幾的事工,唯一差能欣慰的是,那個頑石-彼得的宣告,但是,那也不靠譜,關鍵時,他仍然三次不認主。又一次烣宏,悲情的宣教之旅,

 

默想:曲終人盡,每一個人都回家了,也有家可歸,唯獨耶穌:“狐狸有洞,飛鳥有窩,人子卻沒有枕頭的地方。”,耶穌去了一個更寧靜,更平安的橄欖山上去,毫無疑問,像往常一樣,在那裏,他有一個神聖的約會。                        

 

悲壯的史詩:耶穌公開的大型事奉,在約翰福音第五章到第七章,不但高潮迭起,劇情也撐滿著玄疑的張力,更像一首激情澎湃的悲劇史詩。,朗朗乾坤,雲雲眾生,知己竟是如此難尋?孤寂的麵對漭漭人生,凡夫俗子的井底之見,甚至官府的追捕,卻仍然砌而不舍,一往直前,何等的動情,又何等的悲壯,能想象嗎?蒼茫大地,嵎嵎獨行,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天涯孤客,可那寒月孤星,人子卻沒有枕頭的地方。現在,這是最後十架道路的啟程,能想象,約翰當時是多麽隱忍,充滿著驚奇,激蕩著深情,回憶夫子當年的所作所為,麵臨著撲天蓋地而來的壓力,神子總是從容不迫,鎮定的,按著上麵來的意思,照著既定的計劃,向著十字架的標竿直跑,沒有一點遲疑,踏向征程。像天際橫空劃來,用生命點亮的一盞明星, 一直著陸到人間,撞擊出宇宙中永恒的璨爛火花。

 

約翰福音: 82 - 11    人間有真情:蒙恩救贖的行淫女子

 

時間:在前一天,住棚節的第八天,也就是節日的最後一天,他向人們挑戰內心的饑渴。住棚節第九天的大清早,他又出現了。

時機:前一天晚上,眾人各自回家去享受家的溫暖,但耶穌卻無枕頭的地方休息,他在柑欖山與父神相處了一晚。

 

地點:殿裏的庫房 v20。即寡婦奉獻兩個小錢的地方。

 

人群:許是前一天,耶穌在聖殿中教訓騒動的漣漪,人群仍然在此徘回。

 

角色:前一天是以希律王的角色,耶穌站著大聲宣告世人內心的饑渴,今天卻是坐著,回到一個教師的角色。於是,人群圍著這位教師。

 

事件:人群中一陣騒動,一個婦人被文士和法利賽人強押過來。法律上,他們並沒有權利將人強拖到公眾的眼前。而且,顯然是獸性的暴力。並且不是道聽途說,卻是正在行淫中。證據鑿鑿,也給於這個案例毫無轉圓的空間。讓婦人的罪行豁然暴露於大庭廣眾之下。

 

挑戰:倫理,道德,正義的維護者 (文士,法利賽人)直指按摩西律法,此婦人該亂石處死。

 

兩難:羅馬法律規定人的生命不可以奪去,除非經過權威法庭的審判,但是,摩西法律對此類現行犯卻可當即執行石刑。

 

困局:耶穌如何突破祖宗法律與現行法律的衝突。結果:要不,耶穌被棄絕於摩西法律,要不,耶穌觸犯了羅馬法律。

 

處理:眾人要一個滿意的回答,雖然那是一個明顯而刁鑽的設局,但是,“不要照愚昧人的話回答他。”箴:264 耶穌彎身,在地上畫字,曆世以來,多少人猜測那都是一些什麽字,但是,撇開這些,言語上沒有回應,耶穌麵對眾人來勢洶洶,堅決的態度,他繞開了設局,在神國倫理的高度,態度上,他回應了:“誰是沒有罪的,誰就可以先拿石頭打死她。”,耶穌反過來,回以一個神聖的刁難,任命一個無罪的行刑手。“要照愚昧人的愚妄話回答他。” 箴:265。挑戰誰是無罪的,然後,接著彎腰不理眾人,(不照愚昧人的話),繼續寫字。

 

回應:一個一個地都出去了。有趣的是,眾人圍著耶穌時,並沒有按著年齡大小來排隊,可是,出去時,約翰細膩的描述卻別有深意,相信,沒有人操縱當時的場景,可想象,從群情激憤,到眾人嘩然,跟著,靜悄悄地,很有默契的,從老到少,一個一個灰溜溜的出局,卻是一種非常有趣的秩序。

 

默想:此有趣的秩序,約翰卻富有深意的盡情著墨,意味無窮地別有所指。

 

結局:從喧囂的場麵驟然回到冷清的場景,可想而知,婦人的驚訝。不久前,她被人粗魯地,不把她當作人,帶到公眾麵前羞辱她,可知,她心中的憤怒,羞愧,恐懼。如今,隻剩下一人站在她麵前,而這恰恰是宇宙中唯一有資格可以真正審判她,無罪的神子。能想象嗎,她忐忑不安,等待那來自宇宙中最終的審判:“我也不定妳的罪,去吧!叢此,不要再犯罪了。”。

 

無法知道婦人當時的反應,但是,在短短的幾小時內,她心靈上經曆了三溫暖的桑拿浴,那是一種靈魂救贖的洗禮。與托爾斯泰齊名的杜斯朵也夫斯基即經曆過同一場景,原本是醉鬼的他,因政治鬥爭,被流放西伯利亞途中,在刑場上,即將行刑時突然被飛騎而來的沙皇特赦令,得以槍下留人。然後,一個酒性不改的賭徒,才剛剛在流放途中讀著一本別人贈送的聖經,有感於這其中主恩的奇妙,寫了一本曠世巨作:救贖,身為天涯浪子,他記錄下來,他本不配得,一切,隻因恩典

 

憐憫:當婦人遲疑,忐忑不安時,她等到的,不是審判,而是那令人驚異,充滿著慈悲心腸的稱呼:“婦人!”v10。, 此稱謂在新約中隻出現過兩次,一次在加南婚宴對馬利亞那溫柔的呼喊,一次在十字架前,對馬利亞牽腸掛斷的囑咐。能想象嗎?群眾是怎麽稱呼她嗎?妓女,娼婦,能有比這更好聽的名詞嗎?可,如今卻是何等強烈的對比,那如此touchingtenderly的稱呼,“婦人“. 更且看到的是,這些有暇疵的女人在耶穌的事奉中,從來都是匿名的,井邊的撒瑪利亞婦人,可,相信在另一片土地,她們都有一個美麗的新名字。

 

回轉:“沒有人定妳的罪嗎?“, 可想象,婦人因著先前眾人對她的粗暴,羞辱,造成她內心的叛逆,憤怒,以及創傷,如今臉上從焦慮中釋放出來的平和,帶著不可思議的驚奇,她看著這位赦免者。於是,顫顫巍巍地,她回答:“No, Sir! 主啊,沒有”, v.11. 更令婦人驚訝,來自至高者的回答:”我也不定妳的罪。“。

 

救贖:行淫必牽涉兩人,可是,“我也不定妳的罪 no condemnation v11。,妳是單數的,就她一個人,就是她。”如今那些在基督裏的,就不定罪了 no condemnation。“ 羅八:1,耶穌將驚人的大愛,救贖,並對人類無限的愛情passion, 放在婦人與她的罪之間,去吧!離開妳的罪刑現場,不要再犯罪了,從今以後,遠離罪惡而去,妳不再屬於罪的管轄,妳且是恩典救贖出來,神國管轄權下的新新人類。

 

默想一:憑著自義,多少時候,我們何等激動地想自命為正義的維護者,可是,耶穌向世人挑戰,我們真是全然的無罪嗎?即便無罪的神子擁有對罪的審判權,他也富有深意的放棄了。

 

默想二:這本是人類的最大的悲劇,沾滿著汙穢,卻以一罪孽之身,證據鑿鑿,毫無轉圓的空間,站在道成肉身,純潔無瑕疵的神子麵前,就像這行淫的婦人一樣,是如此的忐忑不安,惴惴於懷,自形相慚,手足無措,不敢奢求任何恩典的憐憫,可,一句”婦人!“,卻是何等溫馨感人,不但是赦罪恩典的事實,更是何等動人的真情,神從來都以慈聲憐憫來呼喚人類,我們何等的不配!在神的聖潔之前。

 

默想三:我們本來都是罪人,而且是在刑場上的現行犯,仇敵來勢洶洶的聲討,像待婦人一樣,不把她當人看,當陷入罪中到毫無轉圓的餘地,仇敵蹂躪,得以肆虐摧殘,又何曾讓我們留存一點作人的尊嚴,就像婦人絕望般的忐忑,仇敵壓縮我們的空間到幾乎沒有出路,但卻因著羔羊的犧牲,神子成為罪身的形狀,作了贖罪祭,condemned sin in the flesh, 羅八:3

 

當婦人或杜斯朵也夫斯基在絕境中,經曆了心靈的洗禮,像浴火鳳凰般,清楚感受到神那unfailing love 無比的大愛,我們難道不也一樣,對靈魂的救贖何需疑懼,雖驚訝“恩典”白白的降臨,婦人不配,連世人原來也都不配。但神卻親自說:“去吧!不要再犯罪了。“,何等美的一段臨別祝福。阿門!

 

默想四:仇敵沒有資格定罪我們,不要怕!無罪的神子也放棄了定罪的權力,神從來沒有拒絕罪人,對行淫的婦人,不是原諒,也不是忽略了她的罪刑,神拿去了前麵三個字的形容詞,隻剩下那一句感人肺腑,動人心弦的稱呼,溫馨的一聲:婦人,神卻是完全的赦免,不再有任何形容詞的枷鎖,婦人!回到素淨的原點,恢複作人的尊嚴,坦然的去吧!不要再犯罪了。平安!

 

評:人間有真情,這絕對是最感動人的時刻,且以戲劇化的形式向世人披露。

 

約翰福音: 812 - 31    揭示人間真情之後,當走的路線圖:我是世界的光

 

V12

序言:是的,主耶穌憐憫行淫的婦人,也帶出一個重要的真理,我是世界的光。

            雖然赦免人的罪,但是,在黑暗中的人們當來就光,像這婦人一般。

 

普世性:我是世界的光,其概括性,對宇宙的一句震撼的宣告。在原文恰與神愛“世人“一樣,並是至高的,無比的。

私人性:跟從我的,就不在黑暗裏走。不止是普世性,且針對每一個人,我們不是那六十億的雲雲眾生,我們卻是那跟從主的一個一個珍貴的個體。

本體性:人必要得著生命的光。不隻是不再行走在黑暗裏,他且是光的本體,中心,源頭,光必由他散發出。

 

住棚節期中,耶穌宣示:“人若渴了,可以到我這裏來喝。“,從他肚裏要流出活水江河來,緊接著,又宣告:”我是世界的光。“,光要由他傳出。兩次宣告地點恰都是寡婦奉獻兩個小錢的銀庫前 (可:1241),根據猶太學者,住棚節期,銀庫前,燈都點亮的,節期後,燈即滅了,此時耶穌具有深意地,在這裏宣告,我是世界的光。

                                     

默想:恰恰是,都在聖殿銀庫前,神聖的地方,神聖的宣示,可卻又是人可以執

             行,最卑微的起點,兩個小錢,不多的奉獻,最虔敬的心意,人就可以連

             到那神聖的旨意,成為世界的光,喝那生命的活水。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