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行(二):錢不值錢(1)?(絕對原創)
(2010-02-04 12:49:38)
下一個
回國都抱怨東西貴,四個人吃個湘菜,隨隨便便1800.其中剁椒魚頭就400多,好像國內的魚頭都長的生猛個大。飯後喝個咖啡又400多,一合400加元出去了,還什麽都沒幹呢,多鬧心呀。這要在多倫多,無論是KEG的牛排或是海鮮都得搞一大桌,怎一個爽字了得。最後隻好來一句:以後到多倫多我請你們。開玩笑。
小孩照個百日照,24張,啟齒跨差一頓閃光燈,1580元.
2007年,北京養大個孩子要48萬,2009就得64萬。更不用說房子,2007的80多萬到2009的150萬.(見中國行(一):買不起房?)
我這篇文章不是為了抱怨物價而寫的,而是要探尋一些深層的東西。
俗話說“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實際上就是讓你給自己做一個短期,中期和長期的規劃。有了計劃,就好實行,就不易被外界所幹擾。
我是13年前來到加拿大的東方民工,2000年,IT所謂的高薪就已經是8-9萬了,可現在呢?我過去的同事,無論老中還是老外,都沒有什麽太大的變化。換句話說,在過去的十年中,如果你不是幹著某些特殊行業(如石油等),你的行業工資沒有大的變化(當上老板Manager除外)。可是在過去的十年中,物價特別是房價有了顯著地漲幅。汽油從5毛一升到一塊。房子從均價二十幾萬到四十幾萬。保險從新車新司機1400到現在的2800/年.大家想到過為什麽呢?
其實沒有什麽好奇怪的,就是因為中國加入WTO的全球化。什麽是全球化說白了就是自由貿易下的商品交換。美國和中國進行商品交換的時候,美國交換的產品科技含量高,具有獨特性,即高溢價或Premium。 從而帶動了價格的提高,也帶動了生產者的工資。同一樣的事情,各位的工資比中國的高,大廚比中國的高。剃頭的也比中國掙得多。本質上都是靠著商品交換時科技的premium. 可現在呢,隨著北美科技產品領先地位的失去。兩邊製造的東西差不多。工資也最終會達到一個相對合理的程度。
2009年中國汽車銷量超過美國。2010年1月,GM中國同比銷量提高98%,Ford提高120%。而他們在本土則差點倒閉。
在“中國行(一):買不起房?”中我分析了7大原因造成房價飆升,其中最後一條最重要。乍一聽,你會覺得天方夜譚,可是你要用自己的頭腦好好分析一下,這將決定我們今後投資的大方向。戰術錯了,爬起來再戰,無他。戰略錯了,耽誤5年10年,甚至事業。可是貼了之後,得到的大都是嘲笑。現在我再分析一下:
“7.中國的消費已經超過美國(汽車,通訊,家電。。。)但銷售總額卻不到美國的20%。這中間有巨大的Gap扭曲,必然會被糾正過來。人民幣升值,風險太大。隻有更快的印錢才能對衝。所以,理論上至少還有3-4倍的升值空間。”
西方老壓製中國升值,但是升值有太大的弊端,出口就業都會快速受到衝擊,這會引起動蕩。所以政府會長期采取相對慢速的通貨膨脹,輪番提高物價,房價,工資,職位,退休金等。同時加大醫療,養老福利。2009 國家低息信貸超過10萬億。人均8000元。創造工作職位超1200萬。
我們這邊工資未動,那邊工資一直在漲,什麽時候結束呢?直到兩邊相對平衡。所以呢,我們的苦日子才剛剛開始了沒多久。
那麽怎麽辦呢?
如果大家捧場的話,我將繼續寫幾篇文章討論我自己對國內的電子商務,海歸,管理以及北美投資的一點認識,希望能拋磚引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