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養雞的故事 (2) : 雞的倫理道德 (Still drafting)

(2010-06-26 21:42:55) 下一個
養雞的故事(1):沒有公雞照樣孵小雞 出籠了以後,好友們都鼓勵我寫係列,隻有我家領導潑冷水,說我觀察不仔細,故事裏沒感情。

為了故事裏有感情,花了點時候觀察,結果發現雞沒有什麽倫理觀念。

我家的咖啡雞有3個養子1個養女,兩個月後,養子們長大了,見了母雞就騎,養母也照騎不誤。我覺得簡直是不可思議,我家領導確認為這樣我們就有自己的受精雞蛋了。

公雞們長到三個月就開始打鳴了,為了不影響鄰居,隻好把三隻白公雞送走,留下一隻白母雞。等白母雞一落單,三隻蘆花雞就聯合起來揍白雞,往往是兩隻蘆花雞按住白雞,另外一隻蘆花雞拚命啄她。白雞的養母咖啡雞不是按就是啄,毫不留情。



朋友轉給我一篇文章,難道是雞隻對小雞有智慧,對長大了的雞就沒有了智慧。

雞的智慧
  歐洲一個專門研究動物的機構中,有位教授負責研究「雞」,他很用心地觀察 各種雞類的生活形態。      有一天,他在樹林裡發現一隻山雉生了好多蛋,就悄悄地拿了幾個蛋帶回去。剛好有一隻母雞也生蛋了,他把母雞生的蛋取走,換上山雉的蛋。母雞看到蛋不一 樣,猶豫了一下,但是很快地就去孵這些蛋,既溫柔又謹慎,好像在孵自己的蛋一樣。      經過一段時間,小山雉破殼而出,母雞帶牠們到樹林裡,自己用爪子將土撥開,尋找土和樹根之間的小蟲,然後咕咕地叫著那些小山雉來吃。教授看了好驚訝!因 為以前這隻母雞生的小雞,都是餵食人造飼料;這一次,母雞居然知道小山雉不吃飼料,隻吃自然界中的食物。      教授又拿了一些鴨蛋讓母雞孵化,母雞一樣耐心地把鴨蛋孵化成小鴨,然後帶著小鴨到水池邊,讓小鴨在水裡遊泳。      這兩件事讓教授明白一個道理──人類認為愚蠢、沒有感情的雞,其實是既有愛心、又有智慧!      牠僅僅幫忙孵蛋就能瞭解新生命的習性,並帶領牠們學習上帝賦予新生命不同的生存技巧。牠們都能如此,更何況是我們,有著不同的個性、習慣、觀念。但是我們往往會要求鴨學雞鳴,山雉學雞吃人工飼料,強迫他人按自己的意思走。往往 人與人之間的誤會、衝突,源自於此。 
     一個團體能否和諧安定,關鍵就在於團體中的個體,能否相互尊重、包容,以慈悲的胸懷彼此扶持,而非相互計較、埋怨;以清淨的智慧化解紛爭,而非任由無明 的情緒蔓延。
     一隻母雞能夠以愛心和智慧,對待外形和生活習性皆與自己不同的異類,身為人類的我們,隻要肯用心,當然也能以「知足、感恩、善解、包容」彼此相待。
 
[ 打印 ]
閱讀 ()評論 (3)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