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潤之 來由

(2010-04-07 21:03:05) 下一個

毛澤東的名、字、號

毛澤東這一名字是與偉大的政治家、軍事家、理論家和詩人緊緊聯係著的,在長達數十年的時間裏,深深影響著中國的命運,並引起全世界的關注。但許多人僅知毛澤東的大名,對他另外的名、號卻不甚了解。

毛澤東(1893.12.26-1976.9.9),字潤之,湖南湘潭人。他一生用過許多名、號,且大多有一些特定的含意。這些名、號與他的經曆和思想發展密切相聯。

毛澤東乳名為“石三伢子”說來有一段緣由。毛澤東的母親文氏18歲成親後,於毛澤東前,曾生有兩個孩子,但先後均在繈褓中夭折,毛澤東是第三胎。文氏敬重神靈,篤信佛教。她生怕毛澤東又不能長大成人,便將其寄居外祖父家唐家托。外祖父家的龍潭中有一塊巨石,孩子拜石為幹娘,寄名石頭。又因其排行第三,故取名“石三伢子”做為乳名,寓意堅如磐石,希冀百年長壽。毛澤東1923年在湖南從事革命工作時,為遮掩反動當局的耳目,亦曾用過“石山”之名,並以此為名在《前鋒雜誌》上發表過《省憲下之湖南》一文。

澤東,是毛澤東的正名、譜名。毛家的家譜為以下輩序:“祖恩貽澤遠”。他是家族中的“澤”字輩,以輩序取名。《韶山毛氏四修族譜》(寫於1941年)中記載:“毛澤東,之詠芝,行三,清光緒十九年,癸巳十一月十九日辰時生。”“澤東”二字意為潤澤華夏天地,恩惠東方。毛澤東早年撰文均以“澤東”為筆名,以發表在《湘江評論》上的文章較多。在黨的機關報《向導》周刊上撰文也時有以“澤東”署名的。

潤之(或詠芝,潤之),是毛澤東的字。“澤”與“潤”字義相近,均可理解為雨露滋潤的意思。潤之是潤芝的諧音,詠芝寓意“芝蘭生於深林,不以無人而不芳”。

關於“潤之”一詞的來由,毛澤東1945年重慶談判時,曾與當時任《新民報》副刊編輯的作家張恨水談起:“我以前常用的‘潤芝’一名,便是在湖南一師時,楊懷中先生為我取的。有一次,我在給楊先生的信中署名‘毛學任’,楊先生問我何故?我說學一學梁任公(即梁啟超)。楊先生便給了我一部《胡文忠公全集》要我讀。我反複閱讀後,覺得胡林冀確實值得學習,胡字‘潤芝’,我就改為‘學潤’。楊先生對我說:‘司馬長卿崇拜藺相如改名相如。你既然尊敬胡潤芝,就幹脆改成潤芝吧。’以後,師長和好友們多叫我‘潤芝’。”

毛澤東在青少年求學期,曾一度對資產階級改良主義者梁啟超極為崇拜,故取號為“子任”。梁啟超的別號梁任公,他著有《飲冰室文集》,還曾創辦過《新民眾報》,在當時中國社會頗有影響力,毛澤東常仿效梁的筆調、文風。毛澤東深感“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為自己取號為“子任”,寓以救國救民為己任之意。在延安時期,毛澤東曾給分別十多年、在國民黨統治區的老同學易禮容寫過信,信中的署名為“楊子任”。以“子任為雙方共勉,意在為拯救民族的災難而共同努力。楊姓,則流露出了毛澤東對其妻子楊開慧的深切懷念之情”。

毛澤東在長沙第一師範學校求學時,同學們還曾經善意地給了他一個外號,叫毛奇。當時毛澤東常對同學說:“丈夫安為天下奇(宋代王延瑰送王邦衡詩句),即讀奇書,交奇友,著奇文,創奇跡,作個奇男子。”同學們欽佩他是個奇特之士,所以戲稱為“毛奇”。稱“毛奇”還語意雙關,其另一層意思是,德意誌建立時的普魯士有一個名聲顯赫的將領也叫毛奇,他在普法戰爭中功績卓著,深深受到人們敬重。

毛澤東在長沙第一師範學校求學時,還用過“二十八畫生”化名,因毛澤東三個繁體字加起來共二十八筆畫,1915年毛澤東曾在長沙一中貼出《二十八畫生征友啟事》。1917年,毛澤東又在陳獨秀主編的《新青年》4月號雜誌上,登出《體育之研究》文章,署名為“二十八畫生”。

1929年在中央蘇區工作時,毛澤東還有一個寓意深長的化名,叫李得勝。當時,國民黨派出胡宗南向延安發動重點進攻,為了誘敵深入,進而在運動中消滅敵人,中共中央決定撤離延安,臨行前,毛澤東動情地說道:我們今天放棄延安,就意味著將要解放南京、解放上海、解放全中國!守延安失延安,離延安有延安。於是李得勝的名字就在轉戰陝北中使用傳播開來。李得勝,是“離得勝”的諧音。毛澤東在轉戰中逢凶化吉,最終大獲全勝。

此外,毛澤東一生中還曾用過的名字有:國彬、馬任、趙東、事任、自任、允滋等等。

從毛澤東眾多的名、字、號中,可以看出他以救國救民為己任的抱負、誌趣及豐富的革命經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