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不習慣對人進行指名道姓的評價,可是看了很多網友的空間都有於丹語錄類的東西,有關的網評也覺著於丹講的有道理。看到這種於丹現象覺著是一種文化的悲哀。聽過一次於丹在電視上的演講,感到十分的肉麻空洞,雲山霧罩沒有重點,直接把聽眾當作毫無知識背景的文盲,就像是在給幼兒園的小朋友講故事。於丹講《論語》看似是一種普及,其實是在糟蹋《論語》。宋朝開國丞相趙普“半部論語治天下”,曾國藩將論語奉為座右銘,於丹通俗化的講解完全看不出《論語》裏麵的哲理,隻是一種拆文解字的遊戲。上麵重提孔學儒教,於丹有些政治嗅覺,應時搞出一個所謂通俗版的論語,說直接了,有些政治投機行為的嫌疑。
隨便找到幾條網上的於丹言論,解開來看看有什麽真正的智慧在裏麵。
幸福婚姻的量表:給足對方3個評價
Hers:現代女性在職場上越來越風光,卻常常困惑於什麽是適合自己的婚姻,這有什麽相對可衡量的指標嗎?
於丹:這個問題是我常和我的女學生們談到的。我一直說,談到婚嫁,請一定對對方做好3個方麵的評價:
點解;不知於丹在學校是擔當哪一門課的老師,經常和在校學生直接談論婚嫁和選擇夫婿的標準。是否有些越過授課範疇了? 子女的婚姻是所有做父母關心的大事,家庭背景不同,個人要求不同,千人千麵,你於丹憑什麽越俎代庖替女學生的父母指點人家的私事。擇偶標準如果能夠規範化,何至於要等到文明幾千年,才有你於丹橫空出世進行點化?
1,你們精神生活上真的有默契嗎?在價值觀上有認同嗎?他的氣場是否罩得住你,讓你有一種精神上深刻的依戀?
愛情這東西不能替代一切,因為你們要過一輩子。一個特別愛錢和一個不太愛錢的人在一起,兩個人會互相衝突;一個特別喜歡朋友和一個特別討厭社交的人也沒法協調。這些電光石火的契合非常重要 。
點解;青春期的萌動一般在中學時期就開始了,中國人結婚的平均年齡是25/6歲。聖人曰; 人三十而立。就是說一個人自己的世界觀,也就是價值觀,是要經過一定的社會曆練才能基本定型的,這當然也包括婚姻觀。就是人到四十歲能夠完全認清自己的價值取向也是不太容易的。所以人在青春時期的擇偶是有盲目性的,如此理性的考慮問題,大多數會成為剩女,也是不現實和毫無意義的。如果拿上述問題去問20出頭的女孩,我看十個有十個會搖頭說;“不清楚”。不太理解於丹說的氣場是什麽,有些江湖黑話的味道。其實這裏於丹所指的不過是對方對你是否有足夠的吸引力。對一個沒有經曆過的人,沒有橫向比較的可能,誰知道氣場是否罩得住罩不住。對你有吸引力的人,未必會選擇你。
2,你們的社會生活能否夠融合?
戀愛是兩個人的事,但婚姻是兩個社會群體的事。最好的婚姻就是融合,認同彼此的圈子,愛彼此的親人,接納彼此的朋友,因為有彼此,你們更愛這世界的一切,你們比以前更知道父母養育之恩的厚重,更知道要經營自己的朋友圈子,更知道得去世界上去做很多精彩的事。這種接納,會讓你感覺更有根
,除了愛情還有恩情。
點解; 對這段話,不知道誰能看明白於丹想要表達什麽?說的全是空洞無物的廢話。兩個家庭的溶合,那是結婚以後的事。結婚前客客氣氣,什麽都可以包容,結婚後搞得仇人似的,這樣的情況不在少數。難道那麽多人都不懂包容和容忍,都那樣愛挑事,不知道和和氣氣過日子嗎?每一位女孩在結婚前都會有信心把自己的小日子過的和和美美,與丈夫的親朋相處很好。但現實是另一回事,兩個大家庭的溶合,不是一個人一廂情願就能做到的。至於愛世界,父母養育之恩,做精彩的事,好像和主題不太沾邊。
3,你們的性關係和諧嗎 ?
這是一個極其重要的指標。男女之間的激情,取決於身體之間的融合程度。
如果說你們的身體不默契,那你們可能不會直接把這件事說出來,但有點小事就會爆發戰爭。這也是婚姻的“七年之癢”甚至“三年之癢”的根由。
點解;這句話是明顯的鼓勵婚前性行為,或者說是“試婚”。家有女孩的家長,你們敢把自己的女兒交給這樣的老師嗎?簡單的把“七年之癢”歸類於性生活和不和諧,感覺上她自己就是這樣理解婚姻關係的,婚姻質量的衡量標準性事是第一位的,這種說法實際上是對大部分婚姻不和諧家庭的侮辱。講了一圈,拔的很高,終歸沒有脫離動物本能。這樣的問題要在婚前去考慮,作為擇偶必須預先考慮的條件之一,似乎有些不符合國情,也是一個十足愚蠢的問題。
——這三個指標隻要有一個低於60分,我覺得就不能倉促地走進婚姻。
點解;如果以上是於丹自己的經驗之談,她的所作所為早就背離了儒家的教誨。如果正在尋找意中人的女性按照於丹的說法去做,百分百就是失敗。能在心中引起思念,崇拜,衝動的人往往不是身邊環境中的人,偶像和現實是兩回事。追星傾向是女人的悲哀。比較實際的做法是;隻要彼此有好感,可以交流就可以成為伴侶,學會生活的藝術才是維護自己幸福的保障。不知於丹60分的評判標準是怎樣得出來的?對性和諧怎樣打分?沒有比較就沒有鑒別,難道還讓女孩們先當妓女再結婚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