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娃的果園

寫痛,你寫得過偶麽?
個人資料
漢代蜜瓜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最愛》,台北名利場風俗畫

(2010-12-26 11:57:41) 下一個


我在多倫多讀書的時候,有個台灣的女同學經常在一起做功課討論。閑聊時說起看醫生的事,她說她要開避孕藥。我當時非常吃驚,因為她未婚,那個時候沒有固定性伴侶。我問她為什麽不讓男方自備避孕套,她聳聳肩沒說什麽。

我一直以為這是個例,直到有一天讀到糖朝栗子的《最愛》,才知道這不是個例,在台灣,避孕在兩性關係中是女人的責任,否則這女子就會被男人指責為有心計,別有用心。

看看成龍怎麽指責吳綺莉的吧。他自己沒有管好自己的下半身,還要怪人家女的設計陷害他,而一部分輿論似乎也支持他的謬論。這要是在西方,恐怕他得不到任何的支持。

之前在晉江文學城,曾經讀過一些所謂的豪門故事,不是在校大學生寫的,就是都市小白領寫的。這些人對於豪門根本沒有任何概念,寫出來的情節比較搞笑。栗子的《最愛》象一副台北上層社會的風情畫,又像是一本部台北豪門的生活指南,生動地告訴人們什麽是豪門,豪門是怎樣生活的。

顯然小說在一開始的時候並沒有打算寫長,以豪門閨秀嚴子沂的感情生活為主線,是個單線結構愛情故事。可是開卷之後,似乎一條線索承載不了作者想說的想描寫的台北上流社會的人生百態,將嚴子沂的兩位手足也加了進去,三架馬車並行,將故事推到了另外一個高度和視覺,不管有沒有主觀意圖,事實上故事本身完全可以具備跳出小言文的突破,成為一部風俗畫式的,百科全書式的現實主義小說。

作為一個初次試筆的作者,文筆的老練頗為令人驚奇,結構的駕馭讓人不能置信,對於人性的洞察確實令人拍案驚奇,沒有一定的人生經曆和文學素質的積累是做不到的。

尤其值得稱道的是作者的毅力——金融從業者的生活節奏快,工作壓力大,在這種繁忙的工作之餘能堅持寫完這麽長的一篇小說,沒有一股精神支撐是不行的。

當然作為初次試筆的作者,不能能事事做的老辣熟練。這部小說在構思方麵很奇巧,但是在結構方麵稍覺得欠失平衡。三兄妹的三條線索幾乎是平頭並進,不分仲伯,以致真命天子何亦傑在作品的重量中略顯輕,子淵子浩的戲份有些搶風頭。如果在寫作過程中能夠突出主線,稍微削弱一下副線,可能會更具主題感。

這部小說還有一個最大的特色就是箴言式的議論,幾乎變成了格式——每一個章節的開頭和結尾,都有作者對人生的感悟。但是小說其實就是講故事,而不是哲學教科書或者寓言故事,這種議論在敘事過程中畫龍點睛地穿插,比在開頭和結尾大段大段地畫外音似的陳述更能增強小說的故事性和畫麵感。

而作者到寫第三部的時候成為受洗基督徒後,這些箴言又變成了《聖經》經文的引用。原創原來也有幾位基督徒的作者,她們作為基督徒想把“好消息”傳遍地極的心理我理解,但是把這種思想代入到作品的最終結果就是,文字變成一種宗教的承載工具,所有的故事都將隻有一個結局——那就是上帝的意誌和福音。

於是好好的現實主義或者理想主義或者 WHATEVER 主義的小說,變成了傳教小冊子式的福音小說。

因為作者的對於人性的洞察力還在,我們欣慰地看到,雖然子沂的真命天子何亦傑幾乎被作者塑造成了上帝派來的,沒有缺點的天使,但是子浩還是人間本性難改的凡夫俗子。

一個宗教的男主和一個世俗的男配,對於一部小說來說,還算一個不壞的結局。

《最愛》確實是台北上層社會豪門生活的一幅曆史風情畫。想知道豪門怎麽生活的人們,都有必要讀一讀。


×××××

過節期間腦子極為混亂,這是我在接到中文新手機後用手機的記事本功能在一個 PARTY 的吃喝之餘躲在一個角落信守塗鴉的處女作,及其幼稚和不成熟。有個別的字找不到,隻能用拚音代替,回家後上傳到新浪博客的“隱秘博文”,然後複製粘貼編輯刪改之後才正式成文。

總體來說,我對手機的寫作和上網功能的滿意度高於本文。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歡顏展卷林中閑坐 回複 悄悄話 歐美的豪門有 old money, new money 的區分。中國也說「三代懂得穿衣吃飯」。由於中國近代政治的動亂,兩岸三地中,隻有香港可能有 old money 的豪門,中、台還隻有富二代。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