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西方的基礎教育,我前麵已經撰文論述過了。我女兒在加拿大公立學校的經曆讓我徹底地改變了對西方基礎教育的看法。這次我們講講西方的人情。
在國內的時候,對於西方的風土人情,我們偏信於這樣一個普遍的觀點——西方社會是不講人情的。父母對於子女的責任到十八歲為止,子女沒有為父母養老送終的義務,西方的老人很孤獨,子女對老人很冷漠,不探訪不照顧。
我一個朋友打算投資移民加拿大的時候,接觸了很多這個圈子裏的人,談論起來也說到這個問題。有一日他百思不得其解地問我:“據說西方養孩子是為社會養的,孩子十八歲成年後就不歸你了,歸社會——怎麽會這個樣子?養了那麽大的孩子,好容易培養到大學畢業了,說歸社會就歸社會了?”
那意思是好像他存在銀行裏的一筆存款,存著存著到期了,本應該歸還給本人,結果國家說,這存款沒收了,不歸你!
我聞言大樂,一時之間說不清楚,不知道該怎麽跟他解釋。
他說的話,也對也不對。
說對,是因為在法律上,孩子到了十八歲成年後,他們的各項事務都可以獨立自主了。比如他們十八歲以前,是作為父母的 Dependent (家屬,被撫養人)跟父母合並報稅,如果沒有需要撫養的未成年人,他們父母在相同的收入下要交的稅更多一些,有了需要撫養的未成年人,父母們要交的稅能得到部分的減免或者退還。但是孩子到了十八歲之後,他們作為獨立納稅人要跟父母分開報稅,他們的成績報告單也不再由學校寄給父母,而是作為成年人的隱私自己負責。給父母看一下那是友愛,不給看父母也莫可奈何。
從這個角度來講,孩子確實不是父母的私有財產,他們是社會財富,暫時委托父母撫養,十八歲成年以後交給社會,一切行為自己負責,父母可以不再為他們的任何事務埋單。
這種意識,實際上出自西方的基督教文化。《聖經》裏上帝對他的子民們說,孩子是上帝的子民,隻是暫時委托父母代管。
但是十八歲以後父母可以不再為孩子們的任何事務埋單,難道西方的父母真的在孩子十八歲的時候踢出家門,讓他們獨立,不管他們的死活了嗎?以前在國內這種說法非常普遍,到了西方之後才明白——這些觀點完全是一知半解的誤傳。
愛子女是天下人的本能,不獨獨中國人愛,西方人也愛。父母過得好,子女過得不好,哪裏的父母都會不開心。現在科技發達,經濟發展,人們的工資增長速度永遠趕不上物質豐富的速度。人們的需求越來越多,娛樂,度假,旅遊,服裝,戀愛等等開銷越來越多,錢總是不夠花,西方社會本來一個人工作可以養全家的模式受到了空前的打擊,很多家庭不得不夫妻工作才能維持高標準的生活需求,何況剛剛成年還在求學的孩子,賺的錢靠自己哪裏夠支付學費生活費,以及之外社交和旅遊?
筆者在多倫多求學的時候,同學們大部分在上課之餘還兼職打工。因為我學的是服裝專業,所以同學們大部分都在服裝店做售貨員。一個星期七天,他們一般選課集中在三、四天之內,剩下的至少有三天的整天時間在工作。這樣的收入僅僅能支持平常的生活費,學費還要靠父母支持或者學生貸款。
我的同學中,除了外地來多倫多求學的,本地人基本上都住在父母家裏,這樣就節省了租房費用甚至吃飯費用。很多學生為了節省吃住開銷都選擇報考本地的大學。甚至很多已經畢業找到工作的孩子,為了免去租房的費用,也選擇繼續住在父母家裏。
有一次我們有個小組作業,因為組裏的大部分成員都住在大多倫多地區的衛星城裏,我隻好乘城際火車 Go Train 到同學家裏聚會。同學 Heather 是個有一頭烏黑天然卷發的美少女,父母是愛爾蘭裔,上麵還有一個哥哥已經工作,她跟哥哥都住在父母家;另外一個同學 Alice 也是傳統的愛爾蘭裔,媽媽是家庭婦女,父親一個人工作,她在家裏也像公主一樣,媽媽忙前忙後為我們準備零食,討論結束後聽說我住在多倫多,還特地熱情地留我過夜。
我們的一個關於“創業資金”的作業裏,籌資方式,排在前列的就是 Love Money ,也即親朋好友的投資(當然最重要的是父母的投資)。在這之前,我們聽到的論點是這樣的——在西方,要投資找銀行,親朋之間是不借錢的。好像西方的銀行很容易借到錢一樣。其實天下的銀行都差不多,存錢容易借錢難。初出茅廬的孩子,沒有工作經驗,沒有投資經曆,沒有信用記錄,沒有財產抵押,很難從銀行借到可以創業的資金,父母的支持是一個重要的資金來源。
可見,西方的父母並不是在孩子十八歲的時候就把他們一腳踢出家門不管不顧。一般來說,他們會為孩子付學費,孩子自己的生活費娛樂購物旅遊的額外開銷,由他們自己打工賺取。
當然也有例外。我們有個同學父母是離婚的,生父不負責任,繼父不願意支付她的大學費用,她隻好靠學生貸款來支付自己力所不能及的部分。
在西方,繼父如果不領養妻子跟前夫的孩子,那麽他們對孩子沒有撫養義務。
另外,美國的很多私校非常昂貴,比如哈佛等長春藤大學,也不是所有的父母都願意支付並且有能力支付的,一般他們會量力而為,孩子自己在選擇學校的時候也會考慮到家庭負擔。
我 2003 年初剛登陸多倫多的時候,住在一個葡萄牙人的社區。那時是冬天,一個天晴雪化的日子,在社區內的小街散步,看到一個頭發花白的五十歲以上的那男人小心翼翼地攙扶著一個頭發雪白的八十以上的老太太坐進車裏,應該是兒子帶媽媽去醫院檢查。當時的感覺是——誰說西方人不管父母?父母老了要被孩子送進養老院?這不也有跟父母同住的,照顧父母,帶著他們去醫院檢查的?跟中國父母子女一樣,有愛心,有責任。
剛剛登陸的時候英語不好,聽力尤其差,所以我天天聽廣播,有很多訪談節目。有一次就是一個關於照顧年長父母的話題,有一個聽眾打電話進去,是個男人,說自己為了照顧年邁的父母,已經十年沒有出去度假,因為父母太老了,帶出去不可能,把他們單獨放在家裏不放心,於是他隻好犧牲自己的個人生活。
當時聽了特別感動。不僅僅是西方也有孝子,還因為這些男人對於自己的父母的愛和責任,確確實實地做到了擔當,沒有說把本該自己承擔的責任推到妻子身上去。
中國人在這方麵的思維比較奇怪,就是男人們認為的孝順是——娶個老婆回家讓她替自己孝順父母,要老婆像女兒那樣想父母所想,而不是他自己想父母所想,這也是很多家庭婆媳關係不合的一個因素吧。
一般來說,西方的家庭父母和子女之間比較寬鬆民主。父母不會強迫孩子去做自己不願意做的事,選擇自己不願意學的專業,替孩子強行做主。孩子犯了錯誤也能夠循循善誘。小孩子在這種寬鬆民主的環境長大,從小就培養了很強的自我意識和自我做主的精神,長大以後也會以自己的事業發展為重。很多西方家庭養很多孩子,孩子們長大後在全球發展,天南海北飛得很遠。經常聽一些西方的老太太說,我大兒子在荷蘭,二兒子在美國,女兒在溫哥華等等。也許加拿大是移民國家,父母都是來自於世界各地,所以他們的子女從小就有全球視野,加上愛好廣泛,發展也就寬泛。
西方的社會安全體係比較完善,養老是社會的責任,孩子們對父母不需要負經濟贍養責任,這也是西方的父母和子女之間矛盾較少,關係比較寬鬆的原因之一吧。
前一陣十一國慶節,我從網上看到長假期拖著行李趕車回家團聚的人塞滿了北京的地鐵,那景象真是蔚為壯觀。加拿大沒有這麽長的長假。但是我的鄰居 Yana 是東歐人,生了一兒一女,這一兒一女也都留在卡爾加裏工作,有了孩子。每次到周末,都會聽到她家後院有孩子們的笑聲,她家的露台上,也總有年輕的男人,不知道是兒子還是女婿在燒烤。
無論東方西方,需要愛與被愛,都是人類的本能。每逢春節,那些放飛的兒女們千山萬水地也要趕回家跟父母團聚過年三十;每逢聖誕,西方的兒女們也一樣,天南海北地也要飛回父母身邊共享天倫之樂。
××××××××××××××××××××××××
網友LONGHAIR 的兩點補充:
1)孩子滿十八歲後, 如果還在FULL TIME的讀書, 家長是要繼續負責撫養的責任的. 一般是到拿到post sencondary的第一個degree. 大意如此, 如果蜜瓜要看出處, 我可以給你個LINK.
2)這邊還是有不少老人,孩子們要對他們是負擔經濟上的贍養的, 雖然應該不是法律上的責任, 但是父母經濟上不能自顧, 還是會要求子女的.
對呀,小孩粘大人的感覺也特煩人,正經就象牛皮糖粘胳膊上甩不掉的感覺,讓你除了配合他之外,基本啥也沒法專心做。
兩個年齡很近的孩子,如果都是你們自己帶,不會厚此薄彼的。
養一個反而累,因為TA沒人玩就粘大人。
俺家小蜜都大了,房間還要踮著腳進去。昨天爬到我被窩裏,把腳放在我的腿上取暖,跟我發了半天嗲。
唉,這樣的日子沒見天了,趕緊ENJOY,髒亂俺就睜一眼閉一眼了。
蜜瓜你是說對了,有孩子的家就沒有不亂的,不亂的那父母是超人哈。
我們家倆孫悟空,一個周末就把家裏糟踐得天翻地覆,我跟在屁股後麵都收不過來,有時看著我剛收拾過的地兒又被她們糟踐得一團糟,坐在地上直泄氣兒。有時幹脆就走開,該幹嗎幹嗎,眼不見為淨。。。實在不行了,先就亂著,過幾天有精神了再收拾。
以前在多倫多見到倆年輕人,一個是老外一個是ABC,為了帶孩子兩人都做PART TIME,估計是未來職業前景還不明朗誰能有更大發展。
給你建議哈,第一生孩子不要太晚,第二要生不要隻生一個,一塊兒生兩個以上,一起帶可能還輕鬆一些。
小孩子累人的地方在於他們小時候纏大人,有兄弟姐妹一起玩,反而不纏大人了。
就是家裏亂點。亂就亂吧,有孩子的家庭沒有不亂的,嗬嗬。
這種情況一般發生在單親家庭,特別是女兒是單親的情況下。一般的家庭都沒有讓父母給自己帶孩子的傳統。不過祖父母時不時地搭把手也是有的。俺去健身,經常看到祖母陪著孫子孫女去遊泳,一起鍛煉,特逗。
中國父母給孩子帶孩子,那是普遍情況了。不過也有些人寧可出去兼職(退休以後),出錢為孩子找保姆也不願意帶第三代,俺過去的同事就是這樣。
西方也有許多母親幫忙帶孩子,如果子女自己不能自立的情況下,往往連孩子孫子一起養。這些人就象是中國溺愛子女的父母一樣,當初沒教育好子女,如今子女啃老,她們往往心不甘情不願地為自己失敗的教育買單。
我還知道很多黑人家庭有這種傳統,一般都是兩代單身母親住在一起,grandma就會幫忙帶孩子,女兒出去賺錢養家糊口。
以後的事誰知道呢?不過我覺得我肯定不會把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小蜜身上,我會有自己的生活和朋友圈子。
我現在就跟小蜜說,如果你將來在藝術上麵發展,媽媽和爺爺(我父親,我們小蜜從小叫外公為爺爺)都可以幫你,尤其是在中國。如果你不在那方麵發展,就要靠自己了。
她還指望我給她帶孩子呢。我說西方的人沒有這麽想的。
她說,唉呀,我們不是中國人嘛!!!
確實如此
這樣最大的好處就能做到每個人自己一生(18歲以後,18歲以前是與父母很相關)的生活質量是自己來決定和負責的。
有些人的孩子沒能力也不會影響父母太多, 頂多就是自己的孩子沒出息不太有麵子, 加上工業化人人流動大, 孩子好壞別人也不見得多知道, 這樣父母也不會使勁逼孩子上進了。
你說的對。第一點俺知道。俺那個同學很不幸,父親是沒有經濟能力,母親是家庭主婦,繼父不同意支付她的學費,她隻好貸款+打工了。
第二點,到目前為止還沒遇到過這樣的父母,不過我想子女也不會看著父母過不好的,特別是在西方,如果真的很窮了,有政府的廉租屋,老人也花費不了多少,子女付出的不需要太多。
1)孩子滿十八歲後, 如果還在FULL TIME的讀書, 家長是要繼續負責撫養的責任的. 一般是到拿到post sencondary的第一個degree. 大意如此, 如果蜜瓜要看出處, 我可以給你個LINK.
2)這邊還是有不少老人,孩子們要對他們是負擔經濟上的贍養的, 雖然應該不是法律上的責任, 但是父母經濟上不能自顧, 還是會要求子女的.
確實如此。俺記得俺姥姥就非常獨立,自己能動就堅決不跟媳婦住。去女兒家也是幫著幹這幹那。我回老家過暑假,她那個時候住在我城裏姨媽家,一看到我就迫不及待地說:“走,咱們回家去!”
她覺得她跟我媽以前住的鄉下房子才是自己的家。
俺這裏這幾天也不太好,又冷陽光又少。
這兩天天氣也不好,真想把天上那些雲扯開,讓陽光露出來。。。
俺還見到過離婚後回家住的,雖然父母給住地下室,嗬嗬
我還知道有很多西方人,兒女18歲之後也還是住在家裏,有的20好幾了不成器,父母也是恨鐵不成鋼的,但是也還是盡力幫他們生活走上正軌的。當然也有比較冷酷,子女一成年馬上把他/她推出家門不聞不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