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報道,從9月中旬開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下稱住建部)、中國銀監會組成聯合檢查組,對主要一線城市第二套住房貸款政策的執行落實情況進行檢查。此前,國務院已經要求住建部和銀監會對8月以來房地產市場的“回暖”情況進行調研。
這次檢查受到社會普遍關注,與房地產二次新政預期密切相關,如果房地產現有新政的落實情況不佳,房地產市場持續回暖,預料可能會推出二次新政。
推出房地產新政的宗旨主要不是為了抑製房地產泡沫,而是防止中國經濟借由房地產渠道空心化、虛擬化,因此,新政必須從中國經濟未來的大局著眼,明確激勵機製要彰揚什麽樣的經濟模式,抑製什麽樣的經濟模式與投資消費模式。從這個角度出發,房地產不存在二次新政,隻有以抑製投資、恢複消費功能為目標的一以貫之的宏觀調控。
摧抑二套及二套以上房貸非常必要,抑製房貸的目標非常清楚,降低房地產的金融杠杆率,使銀行不再成為房地產投資者的彈藥庫。給二套以上房貸單獨加息,是減少投資的題中應有之義,現在以及今後,都不應該為了短期的GDP等數據漂亮而有所動搖。
事實上,在7月份一些銀行放鬆二套、三套房貸之後,監管層進行了嚴厲的監管,目前房貸控製較為嚴格,為業績發愁的銀行叫苦不疊。要注意的是上有政策下有對策,主要表現在通過消費貸款暗度房地產貸款之陳倉,年中我國消費貸款不正常上漲在很大程度上與房地產有關。另一個漏洞則是銀行間與地區間的聯網,北京居民在海南購房,通過虛假的納稅單等滿足監管條件,在不同銀行貸款能否無法得到及時反應,信息割據各把一方成為監管盲區之一。
要抑製投資與投機性購房,僅靠抑製房貸是不夠的,必須通過稅收機製進行激勵與懲戒。
我國是個資源貧乏的人口大國,處於從低端工業化向中高端邁進的關鍵時刻,我國的稅收與經濟大勢相逆,對於實體經濟征收重稅,而對於房地產、股市等投資資本卻青眼有加,資本利得稅或者輕如鴻毛,或者卻遲遲不出爐。政策取向上出現悖反情況,政府一方麵在極力抑製房地產泡沫,但寬鬆的貨幣流動性與稅收政策卻在鼓勵房地產投機。
征收房地產保持稅或者累進利的資本利得稅勢所必行。
房地產投資之所以如此盛行,主要是普通工薪階層的財富因為負利率受到剝奪,而權貴階層卻通過房地產投資營造出一夜暴富、全民眼紅的財富效應,在目前情況下,征收資本利得稅、為實體經濟降稅,減少貨幣流動性,鼓勵資金流向實體經濟,是減少國民對房地產投資的熱衷程度。
房地產利得稅並非新稅種,早在1986年,國家稅務總局所頒布的《個人所得稅法》中就規定,個人轉讓居住5年以上的、家庭惟一生活住房享受免交個人所得稅政策,其他交易均須交納個人所得稅。當時的規定是交易後自覺申報,現在改成“先稅後證”,也就是不納稅不能辦理產權過戶。個人所得稅的稅率是成交價與原價差額的20%,或者是合同價的1%、2%(視持有年限與商品房的性質而定)。為了鼓勵房地產市場發展,房地產個人所得稅“變性”後,完全失去了原來的作用,僅僅成為多如牛毛的房地產固定稅費中無足輕重的組成部分,邊際效應下降為零,因此才出現了在貨幣刺激下房地產十年狂漲的黃金投資期。
征收房地產資本利得稅同樣不會損害大部分普通收入階層的利益。我國的房地產大部分掌握在擁有雄厚資本的人手中,或者有能力調動金融與房地產資源的人手中,征收級差式利得稅獲利越多者納稅越多,交易越頻繁者納稅越多,普通工薪階層或者隻有一套自住房,或者擁有一套為子女購置的商品房暫時出租獲利,基本不會受到級差式資本利得稅的負麵影響。更重要的是,資本利得稅可以為實體經濟與普通消費者的減稅打下基礎。
我國的房地產調控進入深水區,隻可進不可退。國家統計局改革房價統計辦法、房價與房貸調研可能引來二次新政,不論房價的暫時漲落、不論房貸鬆緊,收緊房地產的金融杠杆、增加資本利得稅、減少實體經濟稅收不能變。
我國從來不缺朝三暮四、朝四暮三的政策調整,而是基於未來百年的對於經濟結構調整的執著,與堅定的可以忍受經濟數據暫時下挫的大局觀。
好像還好,她在社科院待過,大約懂得在不違反體製的條件下盡量說真話。
據說她所在的報紙因為她才賣得那麽好。很多人買報紙就為了讀她的頭版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