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娃的果園

寫痛,你寫得過偶麽?
個人資料
漢代蜜瓜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葉檀:為什麽GDP超日受冷遇

(2010-08-22 11:36:00) 下一個

ZT
    
    今年二季度,中國GDP總量超過日本,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消息傳出,國內更多的冷思考,很少有人歡欣鼓舞。

     這是民族反省能力提高的標誌,也體現出民族處於改革三十年的十字路口的彷徨,土地財政、收入分配等各種深度矛盾糾結在一起,消解了經濟增長的幸福感。

     近代以前,中國是日本之師,近代以後,日本是中國之師,日本的明治維新取得了成功,直到1980年代成為現代工業強國,而中國仍在這條道路上艱難行進。

     就經濟而言,中國資源配置與國企發展學的是新加坡,出口導向型經濟學的是日本,我們學到了新加坡的國企至上,卻沒有學到新加坡的市場效率與法律框架;我們學了日本的出口導向,卻照搬了日本的政府投資主導與創新能力薄弱。

     中國經濟現在麵臨的最大風險不是匯率,而是低效的政府投資。匯率風險不是最大風險,近期中國的匯率政策是明智的。在政策方麵,以市場化的微調,維持人民幣實際匯率的穩定,人民幣絕對不會大漲大跌,而是極其溫和的上漲。今年6月,人民幣匯率再次與美元脫鉤,與大多數人的預想不同,人民幣匯率沒有出現大幅上升,據國際清算銀行公布的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6、7月份連續兩個月下跌。這也可以解釋人民幣匯率放開之後,中國為何還能接連出現雙順差。而此前的三到五月,人民幣實際匯率連升3月。

     由於歐美之間經濟形勢陰晴不定,貨幣比價時時動蕩,由於中國國內提高勞動成本,以資源稅、最低工資製等實現國內隱性通脹,人民幣匯率沒有大幅上升的空間。

     中國走日本老路的前提是,政府主導的低效投資無度擴張,生產效率越來越低。將近二十年的時間,日本陷於高赤字與高投資的泥潭。低效率的投資降低生產率,直接導致債務與通脹預期雙雙上升。日本資產泡沫崩潰後,政府投資成為拉動經濟的最大引擎。根據日本財務省的資料,2002年預算中,用於公共基礎設施投資方麵的支出比重達到17.7%。在地方財政支出結構中,公共投資的比重更高,達34.6%。二者合計,用於公共投資方麵的支出將達到33萬億日元,占到全部財政支出的27.8%左右。與其他發達國家相比,日本公共投資在固定資本形成中的作用也是最大的。

     即便是較為清廉的日本政府,製度性漏洞導致大部分資金被浪費。1998年道路投資額約為15萬億日元,其中僅有40%形成固定資本,浪費掉的資金達到 4~5萬億日元(《日本經濟新聞》2000年9月17日)。日本的浪費與我國的浪費不同,日本處於工業化後期,政府投資邊際效應遞減,隻能在三家村建白頭鯨博物館等形象工程,同時為了維持穩定,公共工程淪為項目層層分包的吃飯工程。而我國則是資源錯配的結果,廣泛鋪開的政府形象工程,據稱皖南某縣為追上城市化的步伐,拔除特色的油菜花鋪上大城市的綠色草皮,與此同時,綠化工程款遠遠高於教育經費。

     我國處於工業化初期,公共投資效應尚未到達臨界點,高速公路、高鐵等基礎設施必然帶動生產率的增長。統計數據表明,從1978到2006年,中國經濟的年均增長率高達9.78%,而固定資產投資的年均增長率也高達20.53%,儲蓄率長期維持在30%-40%之間的高水平。但投資效率節節下降,張軍的研究也表明,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中國內地的投資效率一直在改善(1989、1990年除外),到1992年達到了其曆史最高水平,其後,中國內地的投資效率一直在惡化。

     中國需要大規模投資,但投資效率的低下造成了集體浪費的財政狂歡,以及銀行資產負債表與地方財政的惡化。如果中國的投資效率無法提升,未完成工業化而陷入高負債泥潭,情況會比日本更慘。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社會收入分配不均衡導致公眾對總體財富增加不感興趣。作為工資屢屢“被增加”的一族,眼看著總體財富增長的第一反應是,與我何幹?收入倍增計劃的背景是一些壟斷企業的就業世襲製與終身雇傭製,階層之間的裂痕導致公眾失失去對社會的認同感。GDP超日受冷遇在情理之中。

     作為一個經濟總量大國,中國今後應該追求的是投資效率、財富的正確激勵,使國民以經濟增長為榮。全民冷對GDP超日,是放棄虛妄的狂傲的第一步。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zcw0 回複 悄悄話 喜歡她的評述,謝謝轉貼。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