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娃的果園

寫痛,你寫得過偶麽?
個人資料
漢代蜜瓜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說說西方再生資源的回收(組圖)

(2009-10-09 08:23:49) 下一個

 蜜瓜按:蜜瓜在國內雜誌《出國》開了個專欄叫“東張西望”,主題是向國內讀者介紹西方的文化生活製度、自然風光等等各方麵的情況,以作者小女人的親身經曆親身體驗的角度去寫,不做大文章。欄目名稱的“東西”,也有中外比較的意思。

感謝網樂MM把自己博客的名字借蜜瓜一用。下一期寫西方教育體係的體驗。

雜誌編輯把雜誌用快遞寄給蜜瓜老媽,蜜瓜老爸詫異——怎麽改寫這類文章了?叮囑蜜瓜老媽好好收藏雜誌。蜜瓜小侄子看到蜜瓜大頭玉照,指著叫:姑姑,姑姑,蜜瓜姑姑。蜜瓜老媽問:蜜瓜姑姑好不好?人家回答:不好!

小鬼!夏天關他禁閉的事他還記著呢!!

****************************

在西方生活,印象最深刻的是西方再生資源的回收與利用。

筆者定居加拿大許多年,在東部和西部都住過,說說這方麵的見聞。

加拿大的住宅,通常一般分為 House 和共管物業 Condo Apartment 或者 Condo Townhouse 。

House 就是國內所說的別墅類住宅,但是跟國內的別墅又有不同。國內的別墅一般在高檔住宅區,有圍牆圈起來,有保安負責治安,業主要交昂貴的物業管理費,昂貴的房屋加物業管理費,不是一般的工薪階層能夠承擔的。國外的 House ,一般來說是 Free hold ,意即你自己管理經營,沒有物業管理,水電暖氣垃圾處理全部自己掌控。在西方,富人可以住富人區的大房子,窮人有窮人區的小房子。在國外,看一個人住的房子有多富,一要看地段,二要看房子以及房子所附屬的 property (也即前後院)大不大。一所房子,地段幽靜少人,前後院可以做足球場,那八成是億萬富翁的豪宅。

House 又有 Detached house ( Single house , Single home ), Semi-detached house 之分,翻譯成中文就是獨立屋和半獨立屋。獨立屋就是房子兩邊沒有連在一起的房子,有獨立的院子圍繞,跟鄰居是完全隔開的。半獨立屋一般是一邊牆壁跟鄰居公用,兩棟房子看起來像一棟,但是分兩個門出入,兩家共用一麵牆壁。



Detached house (Single house) 獨立屋 這種房子在卡爾加裏富人區,目前的價位大約在 60 萬加元





Semi detached house 半獨立屋 附近剛賣出一套,要價 40 萬沒賣掉,減到 38 萬售出。

還有一種 Free hold 的 Townhouse ,就是國內所說的聯體別墅,也沒有管理費,有前後院,冬天鏟雪夏天剪草,垃圾水電通通自理。




Townhouse 聯體屋(香港人稱鎮屋) 本圖內屬於 Condo Townhouse ,也即收管理費的共管物業,公共草坪都是統一修剪的。三間臥室 + 兩個半衛生間,在卡城筆者住的富人區大約值 33-35 萬加元。

共管物業分兩種,一種是 Condo Apartment ,就是國內的公寓房或者叫單元樓房。這種房子一般有附屬的院子,有些還有室內遊泳池,娛樂室等等,水電暖氣垃圾等有物業管理公司管理,每個月收物業管理費。西方很多人年輕的時候住 House ,等孩子長大,老了,鏟不動雪料理不了花園,就把 House 賣了住 Condo Apartment ,省了很多體力勞動。

另外一種共管物業是 Condo Townhouse ,就是收物業管理費的聯體別墅。這種房子一般沒有前後院,有的話也很小,院內房主自理,公共區域由物業公司定期找人維護,有些房子水電和暖氣包括在物業費裏麵,這樣物業費稍微貴一些,有些房子房主自理,物業費便宜一些。

再生資源的回收,沒有物業公司管理的 House ,包括 Freehold 的 Town house ,屬於政府的衛生部門負責,收垃圾的時候一起收。筆者剛剛登陸多倫多的時候,住在唐人街附近的一戶福建人家裏,房東交待我們垃圾要分類處理——水果蔬菜剩飯菜等生活垃圾放一個垃圾袋,紙張飲料盒罐頭盒飲料瓶 / 罐等可回收垃圾放在一個塑料筐裏,生活垃圾由房東的兒子扔進院子裏的大塑料垃圾桶,可回收垃圾放進另外一個有可回收資源標誌的藍色塑料筐,每個星期四由房東上班前搬到自家門前的馬路邊,等環衛工人開車上門一家一家地分類倒進垃圾車。

房東告誡我們,一定要做分類。同街的一家鄰居不做垃圾分類,被環衛工人拒收垃圾。

不同的社區,垃圾工人上門的日期不一樣,但是一個星期隻有一天。錯過了這一天,隻能等下個星期。

共管物業就簡單得多。社區內有專門指定扔垃圾的地方,每天都可以扔。筆者在多倫多住多大學生家庭宿舍的時候,每個樓層都有兩個某物資回收公司的可回收垃圾桶,一個專門放紙類,包括報紙打印紙包裝盒牛奶盒飲料盒,另外一個桶專門放玻璃瓶易拉罐罐頭瓶 / 盒等等。回收桶滿了由管理打掃人員紮緊透明塑料袋拖到樓下垃圾放房放好,每周專門的日子,物資回收公司會派車來拉走。

生活垃圾則由政府的垃圾車負責。





筆者所住公寓下的垃圾箱,被單獨隔離起來。


多倫多是加拿大人最大的城市,人口和房屋都很密集。但是筆者搬到西部山地城市卡爾加裏後,感覺跟多倫多完全不同。卡爾加裏相比大城市,更像一個鄉村。它的市中心非常小,相當於國內稍大的縣城的一倍半。大部分的人口分散居住在城郊的居住區,由快速公路跟市中心連接。在這些居住區的之中,隔一段路會有一個大型的 MALL 和幾個小 MALL 。這些 MALL 裏有服裝店,餐飲店,咖啡店,加油站等服務設施。

筆者剛到卡爾加裏,落腳一個三層的公寓樓,樓下有個院子,居民的車都停在院子裏,垃圾有專門的垃圾房,但是沒有看到有回收桶,一開始還以為卡爾加裏人不做物資回收,很多瓶罐牛奶盒廣告紙都被當作生活垃圾扔掉。

後來出去購物,才發現周圍的小 MALL 大 MALL 的停車場邊緣都設有物資回收箱,很多人購物的時候,把平時積攢的可回收垃圾自覺地放進物資回收箱。


 


筆者家附近的小 MALL 的停車場邊有物資回收箱,這是招牌,最上邊的標誌是可回收物資的標誌。凡是能回收的包裝盒,都會印有這種標誌。





 回收箱外麵貼著紙,告訴人們什麽東西可以收。以前是要求分類的,不同的箱子放不同的材料。但是最近大約物資回收公司購買了新的分類機器,不要求分類的,所有的可回收物資都扔在一起。




箱子對麵掛著兩個牌子,說明物資公司收的東西和不收的東西。有些包裝盒最然有可回收標誌,但是這家物資公司不回收,比如塑料發泡的肉類或者蔬菜的托盤,塑料袋等。






Mall 附近的富人區獨立房,每一座房屋款式都不一樣。在西方供房壓力很大,每年要交房產稅,卡爾加裏是 0.005 ,也即你買一棟 60 萬的獨立屋,每年要交 3000 加元的房產稅,每個月 250 加元。再加上取暖,水電 300-400 加元,還有房貸,是一筆不小的開銷。萬一失業,房子斷供,隻能賣掉去租公寓。


認識了本地朋友之後,本地朋友告訴筆者,卡城有很多的 Bottle depot 店回收礦泉水瓶酒瓶可樂罐,一毛錢一隻。筆者從此以後把紙張,紙質包裝箱,雞蛋盒,礦泉水瓶,酒瓶,可樂罐等分類放在陽台的紙箱裏,攢得多了,把紙張,紙質包裝箱,雞蛋盒東西拿到附近的 MALL 裏,扔進可回收物資桶,把那些塑料瓶可樂瓶玻璃瓶拿到 Bottle depot ,積少成多,居然也有五塊十塊地拿回來。

去了一次 Bottle depot 才發現,原來他們還收塑料的果汁桶牛奶桶。一公升以下的一毛錢,一個公升以上的一個 Quarter (兩毛五)。

買大包裝的果汁牛奶本身就比小包裝的便宜,退瓶子的錢還比小包裝的多,那麽是雙重的合算。

對了,在加拿大的阿爾伯塔省買瓶裝的飲料,收據上都會單獨列出一個項目—— Deposit $0.10/pc ,也即,押金一瓶一毛錢。征收這筆錢,也是政府鼓勵你去退瓶拿錢,資源循環再利用。

[ 打印 ]
閱讀 ()評論 (9)
評論
漢代蜜瓜 回複 悄悄話 回複全方位的評論:


5555~~~~ I didn't catch up the good time.


全方位 回複 悄悄話 卡爾加裏05年之前房子還是相當便宜的。幾乎是跟北京的房價差不多時候猛漲。有朋友03年登陸卡城的時候,普通的獨立屋也就十來萬。有更早時間過去的一些中國人,在卡爾加裏大學附近買了十棟八棟房子用來出租的,在07年的時候以原來4、5倍的價格出手,這輩子都不用再工作了。
smeagolrocks 回複 悄悄話 I did not know houses are so expensive in Canada.
九十 回複 悄悄話 蜜瓜搬家搬好了沒?啥時開始寫故事呀?
piao11 回複 悄悄話 哎~~~那誰,2位姐姐是怎麽進來的(什麽渠道?)
今天實在想來,就跑到原創論壇去繞道來此。。。


不是一般的那啥

今天記得收藏一下。。。


東張西望


簡潔明了
一目了然


對了
以後我弄個欄目叫一目了然(我叫一一嘛~~~)

小泥山 回複 悄悄話 “東張西望”,挺有意思!

瑞士人這麽認真?我喜歡!
老姐 回複 悄悄話 最認真的是瑞士人。扔掉可回收的瓶瓶罐罐,要罰款的。第二次被發現,罰款三倍。垃圾按重量交款。
漢代蜜瓜 回複 悄悄話 回複SINEAD4273的評論:

可能卡爾加裏除了蔬菜水果飯店以及服裝,其他的東西都比多倫多便宜
SINEAD4273 回複 悄悄話 Calgary's property tax is lower than that of Ontario! We pay $4000/year! I am sure, Toronto is even higher!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