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 (211)
2009 (325)
2010 (320)
2011 (163)
2012 (36)
2017 (1)
2018 (1)
那位說了,蜜瓜你不要狂妄,不要輕易下結論,不要——
蜜瓜說,我可真不愛討論這件事。其實這件事的結論非常非常簡單,一段話即可概括。
語言本身不是目的,是工具,是我們學習知識,駕馭知識為人類進步服務的工具。對於工具來講,打個比方,達到同一個目的有兩種工具,一種使用說明書洋洋灑灑有三頁,另一種簡簡單單隻有一頁就說得明明白白,你選哪種?
除非有智障的,蜜瓜相信大多數人會選隻有一頁說明書的那種工具。
簡單不?明白不?既然語言是一種工具,那麽我們為什麽要棄簡就繁?這不是傻瓜是什麽?
昨天健同學在海外原創貼了《 漢字不是象形文字 現行簡體字不是好漢字》 的文章,以下是蜜瓜和幾個常駐 ID 的回貼。
漢代蜜瓜 : 堅決擁護恢複漢語書寫文言文化,廢除白話文, 難死丫一群學理工滴!!!!
三頂: 再穿上長袍馬褂, 難死丫一幫上床下床搞一夜情滴!!!
中國月亮: 再加上堅決提倡以豐滿為美, 讓俺蜜瓜美一把,氣死丫哪些上竄下跳一“點”不動的所謂美女
**********
因子: 再留上長辮子, 難死一幫看廁所的大媽!!!
三頂: 再裹上小腳, 丫的還私奔!
因子: 現在私奔都坐奔馳了,奔得更快。
既然被你說的這麽徹底,為何中國漢辦對外漢語教學的課本上,還要在簡體旁注上繁體字?真沒見過有哪個國家這麽折騰自已文字的。有利的還有一條,讓台灣更有話講,我們用的字是不一樣的。
哈佛大學如果上中文或中國文化研究的,必須上三年日文,為什麽?研究一下吧。可是學日文專業的,不用學中文。
開罵了?您家教真好,偶搬個小板凳瞻仰瞻仰,嗬嗬。
估計你不隻專業沒學好,連家教都沒學好。還當媽媽呢!
看看你自己的回帖,哪一個不是批評別人,總認為別人不如你。真不知道哪個高校教出來的敗類,隻會讀書,不懂做人的基本道理!
貝哥哥
我的專業沒學好? 哈,你的老毛病又犯了,貶低別人不會抬高你自己的。貝哥哥。
嘿嘿嘿,認為要恢複繁體字正確,好,就是嚴謹地對待自己的文化和專業?嗬嗬,您這邏輯可真高超。
誰能說自己的專業就如何如何?偶又不是研究古代文學,並靠研究古籍吃飯滴(偶同學倒有,研究先前文學,偶很仰慕,但是不打算自己這麽幹)。
如果你認為偶是開口諷刺人,那麽說吧,隻能說您對您的專業沒學好,非常抱歉,要麽說您沒有幽默感!稍微有點邏輯的人都應該知道偶沒有在諷刺挖苦學理工的同學——因為就目前而言,偶還沒看到哪個學理工的同學在奔走呼籲恢複繁體字!
同學,偶真滴真滴非常奇怪,為什麽這麽多學理工的同學還沒對蜜瓜表示憤怒,你這個學中文的卻為那幾句對於“恢複保留傳統文化”的句子一再表示自己的義憤,硬說偶貶低人家學理工的同學?
偶哪種詞匯表示的意思是“貶低”????!!!
實在跟你這位大小姐說不到一塊去!你一個學中文,不嚴謹對待自己的文化和專業,還亂拿人開玩笑,不足我在此浪費筆墨。
蠻橫,不是瀟灑,不是俠女豪氣。 別亂說別人怎麽著, 你最大的問題,就是喜歡貶低別人。貶低別人,並不會讓你自己看起來好看。看起來,更是貝哥哥。
同學,你簡直是胡攪蠻纏了。
偶沒覺得寫簡體字麻煩——何況偶現在都不寫字了,基本上就是打字了。上超市買菜的時候,別說繁體字, 簡體字有時候都忘記怎麽寫,隻好用拚音代替。但是拚音也有缺點,就是要先拚,拚完再在腦子裏反應——這是啥詞?
英語也是,很多詞會說,真的寫在紙上拚的時候要查查字典先。
偶家某人經常說偶丟人——學中文的連字都不會寫了,但是這並不能證明他的語文水平比蜜瓜高。
偶覺得對於兒童啟蒙來說,寫繁體字比簡體字花的時間更長。偶沒覺得簡體字不像中文,偶覺得它就是中文。
至於拚音——是啊,哪些字母認起來是快,可是真的閱讀文章,反應起來更慢,因為漢語有四聲,有太多的同音字。
同學,再說一遍,偶讚成簡化字,不讚成漢字拚音化,兩者沒有什麽類比性。
至於“難死丫一群學理工滴”,偶真是好笑死聊!偶這裏這麽多搞理工的都沒那麽反應激烈,您這個學中文的在這裏跳腳,不覺得好笑嗎?您不是北方人吧?聽不出這是在調侃嗎?
您一個學中文的能說出這種話來,偶是沒啥好說的。
我已經說了,有人正在提倡漢語拚音化。你既然覺得寫字嫌麻煩,你幹脆就拚音化了。
什麽“難死丫一群學理工滴”?! 那是褒義詞嗎?!學術有專精,用詞小心點。
“驕橫當瀟灑”,形容得真好。我也懶得跟你回了。
1。有人論證過漢字拚音化後更有效率更容易溝通嗎?這種論證有說服力嗎?偶哪個時候的現代漢語老師說過,二戰後的日本曾經在美國人的倡導下廢除路牌的漢字改成拚音,造成司機同誌們的大混亂——因為漢字直接顯示意義,拚音還要在腦子裏翻個身。
主張簡化字的同學們好像沒有不切實際地要求非要簡化成偏旁或者要求用拚音。
主張簡化=/=主張拚音化。蜜瓜不主張拚音化,原因很多,在這裏不討論了,請你不要把主張拚音化硬套在蜜瓜頭上。
2。不知道你在這裏說有些學理工的文采耀人是啥意思,偶沒有說在文采上,學理工的就一定比學文科的差。過去很多理工大師,包括李四光等,都舊學功底深厚,多才多藝。包括很多文革前學藝術的,文采都比文革後學藝術的文采要好,海外原創的很多寫手都是學理工的,包括偶這篇文章第一個回貼的小泥山同學都是學理工的,他們也知道偶沒有貶低他們的意思,不過是調侃調侃而已。
鑒於您以前在原創跟偶有過爭論,偶真懷疑您的用心。
最後,偶還是要說一句,就普遍現象而言,現在學理工的,在漢語言文字上麵確實比學文科的要差一些,特例當然有,特例不是普遍現象。
這也沒什麽不能說的,也沒有貶低人家的意思——術業有專攻而已。如您所言,理工科同學能做的,文科的同學也不一定做得了。
還有,偶沒覺得偶隻能讀繁體字不會寫繁體字有什麽丟人的,哪怕偶是學中文的,隻要偶老的時候偶不會後悔偶曾經虛度光陰即可。
偶有家庭有孩子,還要工作,還要讀很多雜七雜八的書。偶不會繁體字,可是偶對這個世界的認知不見得比您少,甚至,偶可以大言不慚地說,偶的知識量信息量比一般的人要多,這一點,偶在泡論壇泡博客的時候自己已經證實了,嗬嗬。
估計梅教授他們也覺得,還在寫漢字的都是傻瓜!哈哈
簡化嘛,幹嗎不一次到位?
問題是,那還是中文的特色嗎?可是就像你說的,省時間,省精力。
學理工的,很多文采是耀人的。像匹茲堡大學的張係國教授。學文科的, 還沒聽說誰可以在科學雜誌上發表幾篇論文的。
別亂貶低人。
同是中國人,別人做得到,就是大陸人做不到。估計聰明不到哪兒。看古書,認得了字,寫不了,不是什麽光彩之事。就像小孩,會認字,寫不全,還得加把勁,而不是自滿說,我會認了,我已經很不錯了。何況你是大人,還學語言出身的。
照你的說法,其實應該再簡下去,把中文完全拚音化,隻學拚音就好,反正你要求隻是能溝通就好。賓大為首的梅教授會很高興有中國人願意支持他這位西方漢學家完全去掉漢字,隻教拚音就好。這樣中國廣大的農民就可以知識化,不再是文盲。當然,我個人隻能祈求,別弄到後來是,知識分子農民化。
演變,是時間推波助瀾,不是人為幹預。
嗬嗬,原來是同門,失敬失敬。
貌似這篇文章裏沒有哪個地方說繁體字違反漢字的造字原則,也沒說所有的現行簡體字都是當年的俗體字。人家說得很明顯,很多字是某個“委員會”研究簡化的,某些字是自古就有的。
既然您是學語言專業出身的,別的偶也不多講了,語言文字自繁至簡,不僅僅是漢語的發展規律,也是所有的語言的發展規律。
至於台灣人香港人是不是比大陸人聰明,蜜瓜沒有做過科學研究,沒有確切的數據支持,不敢妄言。貌似多認幾個繁體字,也不是衡量聰明與否或者知識是否淵博的依據。蜜瓜隻知道,花在文字上的功夫越少,用在其他方麵,比如玩耍,運動,學其他學科上的時間越多。
畢竟時間是有限的,人的精力也是有限的。
大小姐,我沒有懷疑過簡體字怎麽來的,這段曆史,就留著你自己看看吧。哈哈。上上各大院校開設的“漢字研究”,也可以幫你了解這段曆史。本人的專業就是現代漢語專業。
俗體字,不等於現在的簡體字。去把1930年以前的俗字表,拿來一一比對,再說。有的漢字是該簡,比方說“龜”。因為不像台灣小孩聰明的人很多, 上泰山,念不了路兩旁的字的人,也太多了,為了服務大多數,該簡。沒辦法,打多數都沒人家香港台灣聰明,人家學得來,人家文盲率低,大陸的人,學不來,沒辦法。
可是有的簡過頭了。草書?請問幾個人認得?草書怎麽更符合六書原則了? 請不吝賜教,哈哈。那正體字,就不符合造字原則了?先有繁,才有簡吧?! 繁不符合造字原則,簡反而符合?說給自己聽的吧。
用其它國家來做佐證?問題是其它國家的,可沒簡那麽凶吧。
5、原來的形聲字改換簡單的聲旁。如“遼”、“遷”、“郵”、“階”、“運”、“遠”、“擾”、“猶”、“驚”、“護”等。
6、保留原字輪廓。比如“龜”、“慮”、“愛”等。
7、在不引起混淆的情況下,同音字合並為簡單的那個字。比如“裏程”的“裏”和“裏麵”的“裏”合並,“麵孔”的“麵”和“麵條”的“麵”合並,“皇後”的“後”和“以後”的“後”合並,“憂鬱”的“鬱”和“鬱鬱蔥蔥”的“鬱”合並。這些合並在現代文中不會引起詞義的混亂,簡化字的使用者從未感到不便,反而是些從未用過簡化字的人在那裏想當然地杞人憂天。
漢字簡化的原則是:“述而不作”、“約定俗成,穩步前進”,也就是說盡量采用已經在民間長期流行的簡體字,隻作收集整理和必要的修改,不擅自造字。那種“簡體字是共產黨發明的”、“簡體字是郭沫若等人造出來的”的笑談,不過是國民黨的宣傳。漢字簡化的方法是以錢玄同在1922年提出的方法為基礎的,共有七種:
1、采用比畫簡單的古字。如“從”、“眾”、“禮”、“無”、“塵”、“雲”等等,這些字都見於《說文解字》,比繁體字更符合“六書”,有的繁體字反而是寫錯了的(參見《字源和漢字簡化》一文)。
2、草書楷化。如“專”、“東”、“湯”、“樂”、“當”、“買”、“農”、“孫”、“為”等。
3、用簡單的符號代替複雜的偏旁。如“雞”、“觀”、“戲”、“鄧”、“難”、“歡”、“區”、“歲”、“羅”、“劉”、“齊”等。
新加坡:1969年公布第一批簡體字502個,除了67字(稱為“異體簡化字”),均與中國公布的簡化字相同。1974年,又公布《簡體字總表》,收簡體字2248個,包括了中國公布的所有簡化字,以及10個中國尚未簡化的,如“要”、“窗”。1976年5月,頒布《簡體字總表》修訂本,刪除這10個簡化字和異體簡體字,從而與中國的《簡化字總表》完全一致。
馬來西亞:1972年成立“馬來西亞簡化漢字委員會”,1981年出版《簡化漢字總表》,與中國的《簡化字總表》完全一致。
泰國:本來規定華文學校一律不準用簡體字教學,在聯合國以簡體字為漢字標準後,宣布取消原來的限製,於1983年底同意所有的華文學校都可教學簡體字,發行簡繁對照表手冊,並在小學課本上附加簡繁對照表。
日本:日本使用漢字已有近兩千年的曆史,在民間也長期流行一些簡體字。1946年日本內閣公布《當用漢字表》,收字1850個,其中有131個是簡體字,與中國簡體字相同的有53個,差不多相同的有9個。
南朝鮮:1983年《朝鮮日報》公布第一批簡體字90個,在《朝鮮日報》上使用,與中國相同的有29個,差不多相同的有4個。
1951年,在上表的基礎上,根據“述而不作”的原則,擬出《第一批簡體字表》,收字555個。
1952年2月5日,中國文字改革研究委員會成立。
1954年底,文改委在《第一批簡體字表》的基礎上,擬出《漢字簡化方案〔草案〕》,收字798個,簡化偏旁56個,並廢除400個異體字。
1955年2月2日,《漢字簡化方案〔草案〕》發表,把其中的261個字分3批在全國50多種報刊上試用。同年7月13日,國務院成立漢字簡化方案審訂委員會。同年10月,舉行全國文字改革會議,討論通過《漢字簡化方案〔修正草案〕》,收字減少為515個,簡化偏旁減少為54個。
1956年1月28日,《漢字簡化方案》經漢字簡化方案審訂委員會審訂,由國務院全體會議第23次會議通過,31日在《人民日報》正式公布,在全國推行。以後這個方案根據使用情況而略有改變,1964年5月,文改委出版了《簡化字總表》,共分三表:第一表是352個不作偏旁用的簡化字,第二表是132個可作偏旁用的簡化字和14個簡化偏旁,第三表是經過偏旁類推而成的1754個簡化字;共2238字(因“簽”、“須”兩字重見,實際為2236字),這就是今天中國大陸的用字標準。
轉貼一篇《簡體字的發展曆史》,供您參考——
http://www.culcn.cn/info/shownews.asp?newsid=18352
一、漢字簡化簡史
簡體字是漢字演變的邏輯結果。漢字從甲骨文、金文變為篆書,再變為隸書、楷書,其總趨勢就是從繁到簡。隸書是篆書的簡化,草書、行書又是隸書的簡化,而簡體字正是楷書的簡化。楷書在魏晉時開始出現,而簡體字已見於南北朝(4-6世紀)的碑刻,到隋唐時代簡化字逐漸增多,在民間相當普遍,被稱為“俗體字”。我們今天使用的許多簡化字,在這時候就已經開始出現,例如“營”、“壽”、“盡”、“敵”、“繼”、“燭”、“壯”、“齊”、“淵”、“婁”、“顧”、“獻”、“變”、“燈”、“墳”、“驢”,等等。唐代顏元孫著《幹祿字書》和王仁〔日句〕著《刊謬補缺切韻》,都收了極多的俗體字。宋代以後,隨著印刷術的發明,簡體字由碑刻和手寫轉到雕版印刷的書籍上,從而擴大了簡體字的流行範圍,數量大大增多。根據《宋元以來俗字譜》,宋元明清12種民間刻本中所用的簡體字多達6240個,合為繁體字共1604個,平均每個繁體字有3.9個不同的簡化字,與今天使用的簡體字完全相同的有“實”、“寶”、“聽”、“萬”、“禮”、“舊”、“與”、“莊”、“夢”、“雖”、“醫”、“陽”、“鳳”、“聲”、“義”、“亂”、“台”、“黨”、“歸”、“辦”、“辭”、“斷”、“羅”、“會”、“憐”、“懷”等等共達330多個。
1909年,陸費逵在《教育雜誌》創刊號上發表論文《普通教育應當采用俗體字》,這是曆史上第一次公開提倡使用簡體字。
1922年,陸費逵又發表論文《整理漢字的意見》,建議采用已在民間流行的簡體字,並把其它筆畫多的字也簡化。
1922年,錢玄同在國語統一籌備委員會上提出《減省現行漢字的筆畫案》,得到陸基、黎錦熙、楊樹達的聯署。這是曆史上有關簡體字的第一個具體方案,主張把過去隻在民間流行的簡體字作為正體字應用於一切正規的書麵語。它提出的八種簡化漢字的方法,實際上也就是現行簡體字的產生依據,影響深遠。
1928年,胡懷琛出版《簡易字說》,收簡體字300多個。
1930年,中央研究院曆史語言研究所出版劉複、李家瑞合編的《宋元以來俗字表》,反映了一千年來簡體字的發展情況。
1932年,國民政府教育部公布出版國語籌備委員會編訂的《國音常用字匯》,收入不少簡體字,並指出:“現在應該把它(簡體字)推行,使書寫處於約易。”
1934年,中國圖書館服務社出版杜定友的《簡字標準字表》,收簡體字353個。徐則敏在《論語半月刊》發表《550俗字表》。錢玄同在國語統一籌備委員會提出《搜集固有而較適用的簡體字案》。
1935年,錢玄同主持編成《簡體字譜》草稿,收簡體字2400多個。同年8月,國民黨政府教育部采用這份草稿的一部分,公布“第一批簡體字表”,收字324個,雖然在第二年的2月又通令收回,但畢竟是曆史上由政府公布的第一個簡體字表。也就是在這一年,上海文化界組織“手頭字推行會”,發起推行“手頭字(即簡體字)”運動。
1936年10月,容庚的《簡體字典》出版,收字達4445,基本上本自草書。同年11月,陳光堯出版《常用簡字表》,收字3150個,約一半本自草書,一半來自俗體字。
1937年,北平研究所字體研究會發表《簡體字表》第一表,收字1700個。
抗日戰爭爆發,簡體字運動才被迫停頓,而主要在中共統治區繼續發展。共產黨取得政權後,立即著手繼續推行簡化漢字。
寫字跟裹小腳可以劃等號嗎?那時女人還不得識字呢,哪管得著用什麽字體!
今天那個健同學在走廊裏看到這篇文章很不爽,給蜜瓜寫了首打油詩如下,怕蜜瓜看不見,還特地發到蜜瓜的QQH裏來,嗬嗬——
雖然剛剛過三八
莫把粗魯當潑辣
我的文章既荒謬
炮彈需向文中發
海外原創是你窩?
文化走廊非我家!
我博常開迎憨袋
何來此處覓傻瓜?
眾口鑠金銷繁體
我獨一人愛護它
眾強我弱君何懼
不容異株稍露芽?
自詡先進當反省
莫把驕橫當進化!
偶看到你們在原創掐架了。你們一看就是年輕人, 讓俺嫉妒ING!!!
偶要好好吹一把,這個讀繁體字、豎版的的書偶是絕對不頭疼的。上網,有選擇時是絕對要簡體的,但讀好多小說就隻有繁體了.
偶將來退休一個願望就是練書法。
等練好了來曬一曬!
別急,我讀了很長一段時間的世界日報,所以涅,還是覺得正體中國字好看,有意思,不過隻能讀不能寫,所以還是不要恢複繁體字吧。你看我這三心二意滴!跑~~~
哈哈哈,那個貼子下的回貼都夠可口可樂滴。
據說以後漢語考級就給Y老外上甲骨文!
大家都用文言文,至少歸納總結能力要提高很多,節約用紙,環保!
hahahahahahah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