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土的後花園

天空有鳥飛過,卻沒有留下蹤跡。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上墳-父親去世後的日子

(2024-06-16 06:54:41) 下一個
去年暑假回家次日,先生和長子陪我給父親上墳。

早起露水正濃,空氣中已開始有濡氣。我們仨拎著把鐵鍬就出發了。

先是沿著北縣道往西走,到了養魚塘子,驚見兩塘荷花正開得盛。那是我小時秋天撿鴨蛋,夏天洗澡的魚塘。不知何時開始有人養了兩大塘荷花。岸邊柳樹枝條或垂落或支叉出去,不多的野草邊有行人踩出的路徑。父親去世時,先生回去奔的喪,所以他蠻有把握能找到父親的墳。我聽說是葬在奶奶旁邊,而奶奶是立有墓碑的,所以也覺得一定可以找到。然而,到了路口,卻是滿眼的玉米地。

正在猶豫商量,小路邊出現了一個人,跟先生打招呼,“四姐夫,你啥時回來的?”細看去,是叔伯家的大堂弟,小名叫小福子的。奇怪,多年不見,眉眼間還是辨認得出。跟他說想去“我爸的墳上看看。”

“那你哪能找得著?!”

跟一旁站著的他媳婦說,“我領路,帶他們過去。”

堂弟在前,我們隻要跟著就好了。用手臂擋著玉米葉子,抬高腳,手臂和腿腕處,都是玉米葉邊緣帶細刺劃出的一道道傷口。兒子在他爸和我中間,我在最後,不遠出傳來堂弟的聲音,“就是這兒。我大爺的墳在這。”

我趕過去,爸爸的墳在玉米地中擠著,擠在奶奶的墳旁。墳旁還有家人祭奠時留下的紙花,刺目的紫和黃,然而更驚異的是墳上長滿了大顆的植物,大的土塊堆積著成了一個不大的土丘。

千山萬水奔回來,父親,我看到的是這樣的一個你?!我兩手空空地來看你,你也不再需要什麽。

我知道墳裏隻有父親的骨灰。我流不出眼淚,也說不出話。靜靜地站在那裏。

堂弟給我和先生兒子在墳邊拍了張合影。他說,墳上長植物是好的。

謝過堂弟,幾個相跟著穿出玉米地,手腳皮膚暴露處劃出了更多的痕跡。

回到家,保姆問我們去哪了?

父去母重病,不能講話也沒有明確的意識,家也不是記憶中的家了。保姆當家,哥嫂不是每天都回來,無意得罪她,她也不是家人。我們不願扯謊,也不想講實話,先生回答說:“我們出去走走。”

保姆當然猜到我們去了哪裏。哥哥早晨回來問:“你們去上墳了?” “是。”

我能看到的是,苦毒。對父親。即使在父親去世後也溢於言表的,苦毒。

彼此無話。

遼南的夏日,照例多雨,可能還會有路過的台風,掃過。幾年前的南大壩決堤就是這樣發生的。那是悲劇性的時刻,父母家被洪水一掃而過,洪水過後,淤泥以尺計,很多珍貴的東西也毀掉了或不知而終。那時家裏還是第一個保姆,父親也還能勉強照料自己,能大致管理錢財。可是心裏是怯的:沒有兒女在身邊照料,兒子不管,老邁的父親經曆著自己的孤單與艱難。終於一些事情發生,父親摔倒後竟然沒人攙扶,換了另一個保姆。兩任保姆同樣:借錢,不還。父親也無法。洪水後,與哥嫂關係估計更惡劣,我不知。人生無助、不易,到了暮年的老人應該最能體會。

那個暑假,我們在各處玩耍,老家是我們待得最久的地方。去南大壩,真的找到了姑姑的墳。去韓薑教會,媽媽以前去的教會,在我姥姥姥爺家的村子。

“你們去教會了?”
“是。”

離開老家前一天,先生陪我帶著大兒子想再去爸爸的墳上看看。以為絕無問題可以找到的,沿著同樣的路徑,卻被一池糞水擋住了去路。想來是暑期的雨使糞池漲滿了,加上成熟的玉米地,鑽來鑽去,失去了方向,悻然而返。

回去的路上,有小販在路邊兜售南果梨,家鄉的一種汁水足香氣濃鬱的水果。先生念我在鄉思鄉,於是買了幾個。到家,保姆問:“你們去哪了?”“買梨去了。”先生答。

最後一個星期,女兒病倒了,哮喘發作,不能躺下睡覺。嫂子說是因為我們上墳帶回了邪氣。講了爸爸老後,他的小堂弟要走了他的一些衣服,結果穿上後發病的事。“你不信?”我是真的不信。但我知道,她是真的相信。

爸爸,萬水千山回來看你,我看到的是一座墳。我帶著先生和大兒子,爸爸,你已經不知道了。離開家前,我沒能再去跟你告別,就像我沒能見你最後一麵。

上墳

去年暑假回家次日,先生和長子陪我給父親上墳。

早起露水正濃,空氣中已開始有濡氣。我們仨拎著把鐵鍬就出發了。

先是沿著北縣道往西走,到了養魚塘子,驚見兩塘荷花正開得盛。那是我小時秋天撿鴨蛋,夏天洗澡的魚塘。不知何時開始有人養了兩大塘荷花。岸邊柳樹枝條或垂落或支叉出去,不多的野草邊有行人踩出的路徑。父親去世時,先生回去奔的喪,所以他蠻有把握能找到父親的墳。我聽說是葬在奶奶旁邊,而奶奶是立有墓碑的,所以也覺得一定可以找到。然而,到了路口,卻是滿眼的玉米地。

正在猶豫商量,小路邊出現了一個人,跟先生打招呼,“四姐夫,你啥時回來的?”細看去,是叔伯家的大堂弟,小名叫小福子的。奇怪,多年不見,眉眼間還是辨認得出。跟他說想去“我爸的墳上看看。”

“那你哪能找得著?!”

跟一旁站著的他媳婦說,“我領路,帶他們過去。”

堂弟在前,我們隻要跟著就好了。用手臂擋著玉米葉子,抬高腳,手臂和腿腕處,都是玉米葉邊緣帶細刺劃出的一道道傷口。兒子在他爸和我中間,我在最後,不遠出傳來堂弟的聲音,“就是這兒。我大爺的墳在這。”

我趕過去,爸爸的墳在玉米地中擠著,擠在奶奶的墳旁。墳旁還有家人祭奠時留下的紙花,刺目的紫和黃,然而更驚異的是墳上長滿了大顆的植物,大的土塊堆積著成了一個不大的土丘。

千山萬水奔回來,父親,我看到的是這樣的一個你?!我兩手空空地來看你,你也不再需要什麽。

我知道墳裏隻有父親的骨灰。我流不出眼淚,也說不出話。靜靜地站在那裏。

堂弟給我和先生兒子在墳邊拍了張合影。他說,墳上長植物是好的。

謝過堂弟,幾個相跟著穿出玉米地,手腳皮膚暴露處劃出了更多的痕跡。

回到家,保姆問我們去哪了?

父去母重病,不能講話也沒有明確的意識,家也不是記憶中的家了。保姆當家,哥嫂不是每天都回來,無意得罪她,她也不是家人。我們不願扯謊,也不想講實話,先生回答說:“我們出去走走。”

保姆當然猜到我們去了哪裏。哥哥早晨回來問:“你們去上墳了?” “是。”

我能看到的是,苦毒。對父親。即使在父親去世後也溢於言表的,苦毒。

彼此無話。

遼南的夏日,照例多雨,可能還會有路過的台風,掃過。幾年前的南大壩決堤就是這樣發生的。那是悲劇性的時刻,父母家被洪水一掃而過,洪水過後,淤泥以尺計,很多珍貴的東西也毀掉了或不知而終。那時家裏還是第一個保姆,父親也還能勉強照料自己,能大致管理錢財。可是心裏是怯的:沒有兒女在身邊照料,兒子不管,老邁的父親經曆著自己的孤單與艱難。終於一些事情發生,父親摔倒後竟然沒人攙扶,換了另一個保姆。兩任保姆同樣:借錢,不還。父親也無法。洪水後,與哥嫂關係估計更惡劣,我不知。人生無助、不易,到了暮年的老人應該最能體會。

那個暑假,我們在各處玩耍,老家是我們待得最久的地方。去南大壩,真的找到了姑姑的墳。去韓薑教會,媽媽以前去的教會,在我姥姥姥爺家的村子。

“你們去教會了?”
“是。”

離開老家前一天,先生陪我帶著大兒子想再去爸爸的墳上看看。以為絕無問題可以找到的,沿著同樣的路徑,卻被一池糞水擋住了去路。想來是暑期的雨使糞池漲滿了,加上成熟的玉米地,鑽來鑽去,失去了方向,悻然而返。

回去的路上,有小販在路邊兜售南果梨,家鄉的一種汁水足香氣濃鬱的水果。先生念我在鄉思鄉,於是買了幾個。到家,保姆問:“你們去哪了?”“買梨去了。”先生答。

最後一個星期,女兒病倒了,哮喘發作,不能躺下睡覺。嫂子說是因為我們上墳帶回了邪氣。講了爸爸老後,他的小堂弟要走了他的一些衣服,結果穿上後發病的事。“你不信?”我是真的不信。但我知道,她是真的相信。

爸爸,萬水千山回來看你,我看到的是一座墳。我帶著先生和大兒子,爸爸,你已經不知道了。離開家前,我沒能再去跟你告別,就像我沒能見你最後一麵。

1/30/2018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油翁 回複 悄悄話 Hello! How can I assist you today?
菲兒天地 回複 悄悄話 感動。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