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老是說國內人已經不羨慕海外華人,請解釋這個
(2010-01-07 09:45:36)
下一個
內地的有錢人花那麽多錢都要到香港生孩子,目的是為孩子拿一個香港身份。而香港有錢人很多卻跑去拿美國英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的身份。請問內地人是否真的不羨慕住在歐美國家的海外華人?
內地赴港產子龐大產業鏈條形成
2009-10-27 第一財經日報
舒時
近日,33歲深圳孕婦汪風霞的死在香港各大媒體上占據了重要的版麵。
國慶期間,汪風霞入住香港浸信會醫院(一家信譽良好的私立醫院),準備生產第二胎。10月10日上午,產婦情況惡化,隨後醫院緊急剖腹產,將男嬰取出,但汪風霞卻不治身亡。
香港浸信會醫院於翌日召開新聞發布會,聲稱汪風霞疑似死於非常罕見的羊水栓塞,並堅持認為當中沒有涉及人為錯誤。
但是死者家屬對醫院方麵的解釋表示不滿,汪風霞的丈夫陳耀輝對主診醫生以電話遙控護士打催產針這一環節表示難以接受。這起醫療糾紛至今未能解決。
汪風霞事件讓內地孕婦赴港產子潮再度成為輿論關注焦點。
這些年,隨著內地人員赴港自由行的開放,不少內地孕婦選擇在香港的醫院產子。香港醫管局的統計顯示,2001年至2008年短短7年內,內地赴港產子的人數由每年620名增加至2.5萬名左右,翻了40倍。
這股風潮在給香港帶來巨大產業機會的同時,也擠占了當地公立醫院的醫療資源,引起本地孕婦們的不滿。是敞開大門接納還是限製赴港生產,對於特區政府是個兩難選擇。
生子潮產業鏈
自由行生子潮最早幾年前在廣東一帶成形,當時香港的分娩服務比某些內地醫院還便宜,再加上在港出生子女可以擁有香港永久居民身份證、享受香港醫療福利製度等,廣東一帶孕婦蜂擁來港。
蜂擁而至的內地孕婦為香港培育出了一條頗具規模的產業鏈。
在香港產科檢查中心門口,經常能看到一些銷售員,不停地向來往的孕婦及家屬推銷嬰兒用品,小至尿片、奶嘴奶瓶,大至嬰兒車、嬰兒床與玩具,應有盡有。大部分銷售員都能操流利的普通話,這與一般香港市民“很普通”的普通話水平形成鮮明對比。
CBN記者調查發現,來港產子的內地孕婦幾乎遍布全國各地。
據提供赴港產子“一條龍服務”的香港安寶醫療集團介紹,他們的客戶遍布廣東、上海、北京、浙江、山東、黑龍江等地。該公司職員向CBN記者透露,他們的收費介於2500~15800港元之間,保證任何月份能夠預約到香港的私家醫院床位,並於 1~2日內為新生兒辦理香港永久身份證件。
按香港現有政策,內地孕婦來港產子最少要花費4萬至5萬港元,還未包括其他交通食宿等消費。盡管如此,有婦產科醫生表示,越來越多的內地孕婦湧港產子已勢不可當。
汪風霞所入住的浸信會醫院,套餐價格其實不菲。據安寶公司負責人介紹,在浸信會醫院產子,入住8至12人房,順產套餐為4.5萬~5萬港元,剖腹產則多加1萬港元。入住兩人房標準間,費用為8萬~9萬港元;若入住單人房,則需10萬港元以上。
香港浸信會醫院發言人早前也曾對香港媒體表示,內地孕婦選擇的套餐越來越貴,當中不少內地夫婦都願支付逾10萬港元的費用,所以醫院的單人房需求也不斷上升。
香港身份含金量
價格如此昂貴的產子套餐為何還能受內地孕婦青睞?
對於內地先富起來的人群來說,赴香港產子具備多重利益驅動力。CBN記者采訪到一位從福建前來生子的郭姓孕婦。她表示,自己之所以來香港產子,主要是看中在港出生的子女可以馬上領到香港身份證,這對以後出入境可以提供很大方便。“我希望子女還可以享受香港人的各種福利。”
需要指出的是,香港雖然並沒有養老保險,也不存在住房公積金等福利,但是普遍工資絕對額仍然高於內地,而且香港居民在公立醫院治療基本上全數免費(每日隻需要繳交50港元住院費)。
和郭女士不同,正在香港就讀某高校的一位女士在畢業前選擇在香港生下了第一個女嬰。她擔心,如果一旦回內地,可能無法再生下第二胎。
“就我所了解,目前在香港生的小孩並不計入內地的政策範圍,我希望在回內地前先解決一個指標。”她說,自己有不少內地女同學都希望不止擁有一個小孩,有人寧可被罰款也要生下第二胎,給第一個小孩做伴。
“也有人正向我了解來香港生產的情況,在他們看來,來港生第二胎、第三胎雖然價格不低,但若在內地超生,有關罰款已經能抵消在港產子的費用。”這位女士說。
同樣選擇在畢業前一年在香港生產的Angela向CBN記者表示,她對香港醫療體係和醫務人員的質素表示信任,而對內地醫院的高收費低素質服務頗有微詞。
“在內地,我在深圳一些高檔次醫院都能見到有人在婦產科外吸煙,而且產房裏許多閑雜人等,大聲談笑,簡直讓人無法忍受。而在香港,到處都很安靜,吸煙更是要被罰款的。”Angela說。
在收費方麵,香港的醫院也透明得多。Angela表示,不止一名香港醫生拒絕了她要求補鈣或是給小孩增加營養的要求。“他們認為,自身產生的營養已經足夠,完全不需要廣告上那些藥物。”
事實上,汪風霞不幸身故後,她的丈夫陳耀輝仍對香港媒體表示不會因此否定香港的醫療衛生水平及健全的保障製度。
動了誰的“奶酪”?
但眾多的內地孕婦入港,給醫務人員原本就緊缺的香港,帶來了一些意想不到的難題——許多當地孕婦輪不上正規床位,不得不在醫院過道臨時加裝床位。這令不少香港婦女心懷不滿,甚至出現了有孕婦上街抗議的現象。
在各方壓力下,香港醫管局終於在2007年采取措施,推出非本地孕婦赴港公立醫院產子的產科套餐服務,所有費用必須在第一次預約時全部繳交。作為配套措施,特區政府入境事務處要求,從內地來的懷孕七個月以上的孕婦,必須持預約確認書才能過境,否則不予批準進入香港。
這一係列限製措施出台後,內地孕婦到香港公立醫院產子的人數一度大減近三成。但去年,這一數字再度回升,而今年前8個月便已有6426名。
香港醫管局提供的圖表顯示,公立醫院非本地孕婦預約產科服務已經爆棚,一些老牌公立醫院如廣華醫院,其明年3月份的預約都已滿額。
就在深圳孕婦汪風霞出事前兩天,香港醫院管理局發出通告,宣布香港公立醫院自10月8日起暫停接收非本地孕婦預約當日至今年12月底期間的分娩服務。
雖然有香港本地孕婦認為內地孕婦來港產子是搶了自己的“奶酪”,但特區政府對於內地孕婦卻不敢大意。一方麵,這涉及人道理由;更重要的一個原因,是香港人普遍麵臨巨大工作與生活壓力,不願生子,直接導致香港的出生率曾出現連續下滑趨勢。
特區政府不願杜絕內地孕婦赴港生子還有一個現實理由是,這些孕婦所催生的巨大商機對於香港可能意義重大。
香港婦產科醫療服務市場正日漸擴大,這或許將成為香港的另一經濟亮點。特首曾蔭權上周在施政報告中已經宣布,將發展六大產業,其中一項就是醫療產業。政府並預留了4幅地皮給予醫療產業,準備發展私家醫院。
業界卻早已按捺不住。上個月,一家老牌私立醫院寶血醫院已經開始投入約3000萬港元翻新,重開停辦15年的產科,並且推出較市場便宜10%~15%的分娩套餐,主攻內地孕婦。
(CBN實習記者郭豔對本文亦有貢獻) (本文來源:第一財經日報 ) 胡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