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為最後一句話 ZT 德國研製20年的科幻步槍,性能先進卻死活沒人要(圖)

(2019-01-12 13:48:09) 下一個

德國研製20年的科幻步槍,性能先進卻死活沒人要(圖)

文章來源:  於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 24090 次)
 



有些時候太先進了,也不是啥好事

人類步槍的發展曆史,從早期火槍的火藥+彈丸開始,陸續發展到火帽+火藥+彈丸,最終發展成為了金屬彈殼定裝彈的成熟時期,並一直沿用至今。金屬彈殼作為槍械發展曆史上的一顆耀眼明珠,也曾被譽為十九世紀最偉大的發明之一。不過到了20世紀70年代,也有幾個國家企圖拋棄金屬彈殼,研製使用無彈殼子彈,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德國HK G11步槍了。



▲19世紀步槍的紙殼彈也勉強算是無殼彈

因為發射瞬間紙殼被燒光,不需要拋殼

60年代,小口徑步槍成為世界潮流。與英美相比,擅長機械設計的德國人卻一針見血地指出,小口徑化雖然在單兵武器性能上有所提高,但無論口徑變多小,如果不脫離彈殼的瓶頸,就無法擺脫傳統步槍的缺點和技術局限性。他們準備研製一款全新的、劃時代的步槍。



▲德國HK G11,外形是不是很科幻?

新步槍在西德軍方的支持下開始研製,由HK公司負責槍械部分,諾貝爾炸藥公司負責無殼彈的部分。經過反複試驗,1969年諾貝爾炸藥公司研製成功了無殼彈,HK公司在1974年推出了原型槍。



▲第1型無殼彈原理驗證槍,口徑4.3mm

這款原型槍采用無托結構,射速高達1800發/分以上的超高射速三發點射和低至400發/分的全自動射擊,測試成績優秀讓德軍非常看好。



▲G11的最快射速可以一秒30發

但是隨後的測試狠狠打臉,因為早期的無殼彈不夠成熟,測試中發現G11的4.3mm無殼彈太易受風力影響,在300米距離上散布圓直徑居然有1.8米,比5.56子彈還不準,為了改善彈道性能,諾貝爾炸藥公司又研製了新的4.7mm無殼彈,HK公司也為此研發出多款原型槍。



▲G11使用的4.7mm無殼彈

那個棕色長方體是發射藥

G11的DM11型無殼彈獨具特色,整個就是一個由HMX耐高溫火藥壓製而成的長方型藥柱,彈頭深埋入藥柱內,彈頭底部和可燃底火之間有一個裝擴爆藥的銅盂。彈頭前方安裝有一個塑料彈托,可以幫助彈頭進入槍管後有更好的氣密性。這種無殼彈節省了金屬彈殼,重量大大減輕。



▲5.56子彈(左)與4.7無殼彈對比

因為沒有金屬彈殼,4.7mm無殼彈比北約5.56mm子彈輕50%,體積也隻有其43%大小,彈匣可以裝50發(後期45發),減少了換彈匣次數提高火力持續性,在同樣的負重下士兵可以攜帶更多彈藥。



士兵同樣在7.35公斤負重下,西德軍隊現役的G3步槍隻能攜帶100發子彈,美軍新裝備的M16A2隻能攜帶240發子彈,而G11可以攜帶510發子彈!並且雖然看著它的外形很大,但空槍隻有3.6公斤,比AK-47整整輕0.7公斤。



▲G11的裝彈方式

除了無殼彈的優勢外,HK G11步槍另一牛掰之處在於它的內部設計,因為使用無殼彈,不像傳統步槍一樣需要後坐力拋殼。G11創新性地設計了一個十分獨特的旋轉浮動槍機,這種槍機以旋轉替代了往複運動,還省去拋殼這一動作,可以大大提高射速。



▲G11的槍機設計與傳統步槍完全不一樣

它的整體在射擊時會前後移動來減小後坐力

G11采用無托結構,彈匣豎立平行放置在槍管上方,彈匣中的子彈與槍身呈90度垂直,彈頭向下。上膛時子彈被向下推進旋轉式槍鏜,然後旋轉式槍鏜旋轉90度,使子彈與槍管平行並且被拉到待發狀態。很類似與P90衝鋒槍的運作原理。



▲P90衝鋒槍的子彈90度旋轉設計

G11和它很像,但彈匣是豎立的

當子彈射擊時,後座力會使槍管、彈匣和所有槍機結構在槍身內後移動,以此減小後坐力。由於G11射速高達1800發,所以在在3連發射擊時,第一發子彈射出槍機和彈匣同時後移,後移過程中再發射2發子彈,也就是說槍口還來不及上跳的時候3發子彈已經在60毫秒內全部打出去,然後後坐力才傳遞到射手肩膀並槍口上跳,非常NB。



▲彈匣在射擊時會向後移動

由於沒有了槍口上跳幹擾,點射射擊的3發子彈會非常密集地散布在一個極小的圓中,大大提高射擊命中率。

據研究,G11的子彈飛到250米處約需0.3秒,當一個目標以時速6公裏的速度跑動時,0.3秒能跑出約0.51米。而G11的一個高速3發點射在250米處的散布圓半徑也是0.51米。肯定會有其中一發打中目標...(我不知道HK公司的這個理論靠不靠譜)



▲西德士兵在試用G11

G11沒有設計機械瞄具,因為設計人員認為未來步槍將會普及瞄準鏡,很少有人會使用機械瞄具,所以上麵隻安裝了一個可以兼做提把的瞄準鏡。據1989年德國部隊測試,G11K2步槍比德軍現役的G3步槍的射擊命中率高50%。



▲G11上的瞄準鏡

它這個想法也是很前衛的

雖然G11性能很優秀,但西德軍隊一直少量試驗了好多年都沒正式裝備。讓德軍遲遲無法下決心裝備的願意是:G11最大的問題在於槍機機構太複雜,齒輪通過導氣裝置驅動槍機旋轉,這種結構的槍機複雜宛如鍾表,德國人再一次展現了其卓越的機械設計能力的同時也忘了虎式坦克在東線戰場上的教訓。



▲G11槍機設計的很巧妙,但看著也很複雜

這種結構在惡劣環境下真的靠譜嗎?

眾所周知戰場上的環境非常惡劣,雖然這種點射控製機構是被密封在一個模塊裏,但也難免會出現異物進入或機械故障,但是戰場上上哪去找鍾表店去?槍機損壞的G11連根燒火棍也不如。

另一個問題就是無殼彈的自燃問題。傳統步槍在拋殼時,金屬彈殼會帶走大部分熱量,使槍膛溫度不會太高。而G11由於沒有拋殼裝置,熱量全部會留在槍膛內,這種熱量極有可能引燃發射藥。1977年的實驗中,G11打了十幾發彈就發生彈藥自燃被迫退出試驗。

雖然後來的新型無殼彈在抗自燃能力方麵下足了功夫,還塗了防潮、防黴、抗自燃的塗層,但是總讓人覺得不放心。再加上發射藥直接在彈膛內燃燒的,對槍膛和槍機的燒灼比普通步槍嚴重得多,時間長了厚厚的火藥殘留很可能會影響內部機件可靠性。

西德軍隊還在為是否裝備猶豫不決時,1986年美國發起了一項“先進戰鬥步槍”試驗計劃(簡稱ACR計劃)。當時斯太爾、柯爾特、AAI等著名公司開發多款先進步槍參加競標。HK公司也拿著G11去參加了。

結果測試發現,G11的中距離射擊精準度還不如美軍M16A2打的準。其他公司的槍也沒有達到美軍的預期,1990年ACR計劃被終止。G11的出口計劃就這麽泡湯了。

1990年4月4日,經過了將近20年的反複扯皮與改進,西德軍隊終於向HK下達了一份價值6000萬馬克的G11訂單。但是HK沒想到的是,兩個月後柏林牆拆除,兩德統一,緊接著就是華約解體,西德曾經的假想敵不見了,這就使G11的裝備必要性大大減小,再加上東德地區急需建設資金,德國政府決定,取消G11的采購計劃,使HK公司空高興一場,一代名槍落得個尷尬結局。

雖然G11型無殼彈步槍生不逢時,未能成功列裝,但其設計思想確實是革命性的,有人稱讚它“與發明後裝槍具有同等重要意義”。瞄準鏡普及、無殼彈有極大的可能會在未來裝備。隻不過對於當時來說太先進了。

LMG11是無殼輕機槍,G11PDW是無殼手槍

但是這種不斷敢於突破傳統,大膽設想的行為,是需要值得點讚的。因為敢於創新,才能真正推動人類進步。

▲在未來,複活的G11會不會率先前往太空?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houtou72 回複 悄悄話 我的每一個ZT都是在我的發明設計中占有一席地位的。而且沒有發現任何其他人有類似的思考。
更本不要說有其他人的設計了。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