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聲波“黑”掉智能設備? 轉自 美國華裔教授專家網

(2017-09-16 18:57:04) 下一個

http://scholarsupdate.hi2net.com/news.asp?NewsID=23114 

聲波“黑”掉智能設備? 作者:袁一雪 9/12/2017 

 

聲波“黑”掉智能設備?

聲波“黑”掉智能設備?

在美國拉斯維加斯的全球頂級安全會議——黑帽大會(Black Hat USA)上,兩位來自阿裏巴巴安全部門的研究人員,針對其近期的研究成果發表了長達50分鍾的公開演講,並進行了現場演示。

演示中,他們使用了一段“神秘”的音頻,攻擊了包括蘋果、三星等智能手機設備,以及商業虛擬現實顯示器、大疆(DJI)無人機以及電動平衡車等設備。在“神秘”的聲音中,智能機器人突然向前“奔跑”起來,平衡車也失去了“平衡”,而無人機雖然沒有飛起來,但超聲波卻可以影響其電機的轉速。

這段神秘的聲音是什麽,為何會給智能電子設備帶來如此巨大的影響?

來自超聲波的物理攻擊

“神秘”的聲音是一段超聲波。“它影響了手機等電子設備中的陀螺儀。”該項目研究人員之一、阿裏巴巴集團安全部技術研究者王康在接受《中國科學報》記者采訪時解釋說。

若要了解超聲波與陀螺儀的關係,先要弄清何為陀螺儀,其工作原理是什麽。

陀螺儀最早被應用在航海以及航空領域中,幫助船舶和飛機在視線不佳時保持平衡,它的作用更像是人類內耳中前庭的作用——保持身體平衡。

在使用虛擬現實技術(VR)玩遊戲時,陀螺儀可以讓遊戲者在不斷奔跑和扭轉中感知虛擬世界中的平衡;在智能手機中陀螺儀負責檢測手機的姿態,比如當用戶將手機從直立狀態旋轉90度時,手機屏幕上顯示的內容也會隨之發生旋轉,以適應手機的改變;甚至,手機拍照時的防抖功能也離不開陀螺儀。

隨著智能設備應用領域的拓展,汽車上也出現了陀螺儀,有些汽車甚至配備了多隻陀螺儀,用來檢測汽車不同部位的工作狀態,給行車電腦提供信息,讓用戶更好地控製汽車。

與其他軟件應用程序相比,陀螺儀幾乎不必擔心會被黑客攻擊,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雖然電腦攻擊可以避免,但是來自聲波的物理攻擊卻令其潰不成軍。

那麽,人們是否可以關閉陀螺儀來避免這種潛在的威脅呢?王康給出的答案是否定的。“手機中一般沒有關閉陀螺儀的選項。而且,它在平衡車、無人機等設備中,屬於基本傳感器,不可關閉。”

這個漏洞看起來那麽明顯,可是人們在一開始卻並沒有注意。直到2015年,韓國先進科學技術研究院(KAIST)的研究人員,對無人機中的一個關鍵組件陀螺儀進行了共振測試,發現可利用聲波使陀螺儀發生共振,輸出錯誤信息,從而導致無人機墜落。

就在今年3月,美國密歇根大學的科研人員也成功利用聲波攻擊了加速度傳感器,並且成功入侵智能手機和智能可穿戴設備Fitbit手環。

“我們的研究也是基於這些發現。”王康表示。他與同事王正博合作,通過大量實驗測試,發現27kHz左右的共振超聲波頻率,可以對虛擬現實設備產生不同的效果影響。

今年5月前後,他們就對一些品牌的VR和AR產品做了超聲波幹擾測試。測試結果顯示,超聲波可以讓VR和AR發生畫麵抖動、旋轉甚至靜止的現象。當這些情況出現在用戶使用過程中,他們可能會因為無法觀察外界環境,讓大腦跟隨眼前畫麵的旋轉和抖動產生眩暈,造成摔倒。

更令人擔心的是,王康和王正博實驗測試發現,多款市麵常見的平衡車都會因超聲波幹擾失去平衡,從而使其向前運動尋找平衡點,不同平衡車受幹擾程度不一樣,有的甚至會直接發生翻倒。而當聲波“瞄準”汽車時,它甚至可能幹擾汽車的安全氣囊傳感器或者車身係統,從而影響安全駕駛。

智能設備的物理“盲區”

“除了陀螺儀,GPS及定位信息也在物理攻擊的範圍內。”王康介紹道。早在2015年,他就因“GPS和WiFi位置時間攻擊及防禦”的創新科研議題受到黑帽大會組委會關注,並受邀參加了在荷蘭阿姆斯特丹舉行的歐洲區大會。

該位置時間安全研究項目重點關注了兩種基於位置和時間的攻擊方式,如利用軟件無線電設備實施GPS位置、時間欺騙,或者基於WiFi輔助定位係統的位置實施欺騙。研究發現基於WiFi位置欺騙比GPS欺騙更容易被攻擊者利用,攻擊者甚至不需要任何特殊硬件設備,隻需一台普通筆記本電腦,即可對市麵上常見的地圖類應用進行攻擊。

中科院計算機技術研究所副研究員翟立東在接受《中國科學報》采訪時表示:“物理攻擊造成信息泄露的概率比較小,但更為嚴重的是會令設備癱瘓。”

但有個好消息是,並不是所有設備中的陀螺儀都在同一頻率。“在演示時,我們使用了27kHz頻段攻擊智能設備,這是因為我們選擇演示的設備都使用了同一家陀螺儀,它們的頻段是統一的。”王康解釋說,“但在實際應用中,還有共振頻率處於8kHz、5kHz等頻率附近的MEMS傳感器。”而且,聲波的攻擊範圍與功率有關,“聲波也會隨著傳播距離增加而衰減,且具有指向性,所以不必太擔心有人會利用聲波對智能設備進行大範圍的攻擊”。

“亡羊補牢”

當然,目前尚未出現的漏洞,不代表以後也不會出現,所以在“羊”丟掉之前,修補“圍欄”避免傷害是非常必要的。“這就需要相關製造產品的企業配備更高級別的防護。”翟立東表示。

“針對這種物理攻擊,我們也提供了可能解決的方案。”王康進一步解釋道。一方麵,廠商研發產品時可對設備增加緩衝層,如增加一些覆蓋材料,讓外界聲音進入不了陀螺儀,來防止由於傳感器的聲波或超聲波幹擾所造成的安全威脅,並為造成威脅的聲音頻率提供聲音消除的功能;或者在設備上加裝降噪裝置,通過主動發射反向聲音,抵消進行幹擾的超聲波,實現防幹擾。

“不過,長期而言,最佳的解決方案還是開發出可以抵抗聲波攻擊的新型傳感器,例如不易受外部震動影響的陀螺儀。”王康補充道。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