蒂勒森所說“不允許中國進入”某些島礁雲雲,這和透露二代資料,希拉裏的電郵以及川普的談判說形成一個花狸狐哨的組合威脅性試探。但又反映出對手心態。
談判藝術有些像考古市場但看似又完全不像;目標在B但焦點在A。 結果討價還價之後在A上給對方以占了大便宜的感覺 而作為心理補償賣家願意以較大還價讓出B。結果買家實際達到目的。雖然在國際政治經濟談判中沒有傻子,但對於對手有時過於貪婪時,沉得住氣慢慢吐氣,讓對手試了七八招之後這邊還沒反應,讓其還摸不著頭腦。這樣至少讓對方達不到最好的效果。更技巧一點,有時設置一至三道‘絕密’但又會讓對手知道的紅線並在雙方感到非常困難的關鍵時刻讓對手突破某道虛擬的紅線以感到滿意的應對手法還是需要的。但這樣的手法不可輕用。
看得出中國對川普的“意外”當選的意外程度和對其亂招有點沉不住氣。其實馬雲前應該還布有一個子兒, 至少馬出場的時間上也拉長一些為好。馬雲行動早了點,使之感到得來太容易,胃口大開,還希望得隴望蜀。再試探還可以在吞下多少。
其實中國的南海和貿易損失關美國百姓什麽事?美國人關心的是川普上台後的生活是否有所大大的改善,口袋裏是否能多有些錢。美國人和媒體關心中國的貿易會在貿易戰中受損多少那都是談判前的心理戰和火力偵察;猶如武功上的“鐵尺寸進”,看看你的罩門在哪裏。這裏想起尼克鬆對老毛說他不遠萬裏飛到中國是為了中國的利益而來。老毛當時就哈哈大笑說你明明是為了美國的利益而來,哪是為了中國的利益。川普現在需要的是填補他競選大話的缺口。這個心態有點像吳王爭霸。如火如荼的背後是心虛。看看他班子的組合就知道他心裏沒底需要支撐。一旦這個班子達不到他私的商業利益就會變動的。關鍵在於找出他的心態閾值。
即便是真老虎也有紙做的地方。政治局委員們需要心理性固防,吸口氣,慢慢進入第二輪。太極最忌太急。
文章來源: 俠客島 於 2017-01-15 13:05:58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打印本新聞 (被閱讀 8556 次)
原標題:【解局】特朗普總統,您上任在即,有些醜話得說在前頭
近日,有媒體報道,即將走馬上任的特朗普接受采訪時表示,中美關係中,包括一個中國政策在內的所有事項都在談判之列。對此,中國外交部發言人陸慷1月14日夜裏回答記者提問時表示,一中原則是中美關係的政治基礎,是不可談判的。
而“出訪”中美洲的蔡英文,好像有了撐腰一樣,到處宣稱“以整體‘國力’來講,我們(台灣)也不是一個小國家”。不過,這次蔡英文過境美國,還是沒見到特朗普。通了話,沒見著麵,特朗普挑釁中國底線的同時,同樣給自己留了後手。
就在不久前,特朗普也曾聲稱,他完全理解一個中國政策。但從這幾次的表現看,他所謂的理解,僅僅是知道而已,而宣稱把“一個中國”原則當談判的籌碼,實在是幾十年中美關係史上罕見。
戰略遺產
一個中國原則誕生,有一個大的背景,就是當年美蘇博弈。
從美方來說,美國經過幾十年對新中國的孤立政策,逐漸意識到外交政策的失敗。而當時美蘇爭霸中,美國處於劣勢,不得不考慮改善中美關係。要改善中美關係,首先要認可的就是一個中國原則,以及處理如此相關的台灣問題。
說到美蘇博弈,某種程度上是“世界島”與海洋國家的對立。
在現代地緣政治學說的視野中,英國學者麥金德將歐亞大陸和非洲大陸概括成“世界島”,提出著名的“心髒地帶”理論。1942年美國人斯皮克曼又在大陸國家和海洋國家的二分法中,提出了“邊緣地帶”理論。按照這個戰略學說,冷戰時美國一方麵將亞歐大陸的西邊緣地帶——西歐/歐盟控製在手中,另一方麵積極拉攏東邊緣地帶的中國,以維持與蘇聯的戰略均勢。
可以說,由中美三個聯合公報支撐的一個中國原則,是特朗普的眾多前任留給他的外交戰略遺產。別人都是接過前任的棒接著幹,獨獨他不但接了蔡英文的電話,還要拿出檢討“一中”的姿態。
不久前,特朗普在接受《華爾街日報》采訪時表示,他不會承諾“一個中國”的政策,直到他看到北京在貨幣和貿易行為方麵的進展。這更像是一種在政言商,漫天要價。商人思維嘛,更懂得那句經典名言,沒有永恒的敵友,隻有永恒的利益。
畢竟,現在時代變了,冷戰結束,中國經過數十年發展,經濟政治外交軍事影響力今非昔比,已經成為“世界島”東端一股不可忽視的主導力量。有鑒於此,從亞太再平衡,到第一島鏈、TPP、C型包圍圈、鑽石聯盟,都不乏重新調整“地緣戰略均勢”的影子。正是這個新的背景下,特朗普做出了想賴賬的樣子投石問路。
見獵心喜
現在,或許“第一島鏈”才是斯皮克曼所言的東“邊緣地帶”。而台灣正處在最關鍵的位置上。
特朗普拿台灣問題說事,自認為看到了這個交易砝碼的珍貴。話說中美邦交正常化前後,狡猾的美國人除了三公報確立的“一中”,還鼓搗了一個“與台灣關係法”出來,留了個後手。通過“一法三公報”的架構,在拉攏中國實現抗衡蘇聯的同時,也在兩岸間砸下了楔子。或許,特朗普認為當年的這招棋可以派上大用場了,尤其是他所在的共和黨,就是代表大軍火商利益。
但台灣問題和一中原則是中國的核心利益,不僅僅是民族情感、曆史淵源那麽簡單。隨著國力激增,利益全球化的中國必然要從陸地國家走向海洋國家。要走向浩瀚的太平洋,台灣是門戶。處理好了,它是麵向廣闊的西太和全球的跳板,處理不好,則成了關閉海洋大門的鎖鑰。對於這種明確可見的地緣利益,台灣作家李敖有個粗俗的比喻“gaowan論”。這個上不得台麵的比喻,某種程度上確是栩栩如生地描繪出東方雄雞的要害。
台灣幾個政客比如蔡英文和陳水扁想做的,就是在第一島鏈的關鍵問題上待價而沽,條件成熟了就引狼入室,然後給大陸關門,自己充當門栓。這樣做功不唐捐,可為將來有朝一日獲取獨立地位謀“勢”。這也是蔡英文求爺爺告奶奶也要牽上線跟特朗普通話的潛台詞和投名狀。
見獵心喜的特朗普,自然心領神會。最近幾年,除了傳統的友台派,美國還出現了一種聲音,叫“棄台論”。之前馬英九在台上時風靡了一陣子,核心要點就是如果中國大陸出價夠高,就可以放棄&ldldquo;協防台灣”。蔡英文接棒後,麵子裏子上都最怕美國人棄台而去。而從特朗普任命的官員來看,團隊裏“友台論”又開始抬頭。這種“順勢而為”,明顯地緣政治邏輯裏麵套著時刻準備交易的商業邏輯。
“戳爆美殼”
特朗普自從勝選後,已經不止一次試圖拿台灣問題開價。中國則進行了沉穩有力的回應。
比如,這次遼寧艦出第一島鏈,然後順便圍著台灣畫了一個圈。什麽意思?如果台灣是艘不沉航母的話,大陸才是它的永恒之錨。再說,這艘航母也應該屬於遼寧艦陣營的,而不是卡爾·文森號陣營的。大陸是簽了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的,信守承諾,超過百公裏寬的台灣海峽當然是國際水道,但從地緣上講,台海必然是中國的“內海”。
說到底,核心利益不是商業談判,是絕不能上交易桌的。維護核心利益有兩大要素,一是決心,二是能力,沒有以物易物這個選項。如今的中國,兩者已經齊備。“圍點打援”、予取予求的打劫思路恐怕行不通。想要借台灣問題繼續壓中國低頭,在其他方麵做出讓步,恐怕會竹籃打水一場空。非要霸王用上弓,中國也不會坐以待斃。
這是有前車之鑒的。
男主角叫陳水扁,上台後自認為內有民意支撐,外有美國支持,在“台獨”的問題上躁進不已,結果讓美國越來越被動,被小布什大罵為TROUBLE MAKER(小赤佬)。這個詞島上都知道啥意思。島叔更願意歪譯一下,直接翻為“戳爆美殼”。美國在台灣問題上的外殼正叫“協防台灣”。如今一不小心被阿扁這個愣頭青給戳爆了。地緣上的兩岸均衡戰略,才最符合美國的核心利益。一旦約束不了台灣,台海容易成為東亞火藥桶。
俗話說,強龍不壓地頭蛇。為台灣到大陸門口跟人家幹一架,無論總統姓布還是姓特,恐怕都是美利堅無法承受之重。從地緣政治上講,恐怕也會失道寡助。布熱津斯基在《大棋局》中念念不忘的,是1996年台海危機時,東南亞國家要麽沉默,要麽站在中國一邊。
這一點蔡英文倒是學聰明了,在姿態上學會了做小腳女人,什麽不挑釁、零意外、麵對打壓不屈服但是兩岸還是要溝通交流雲雲,做足了腔調。麵對國際地緣政治的形格勢禁,她“乖巧地”在陳水扁和馬英九的區間裏晃蕩,各取一邊,湊成“維持現狀”這個真實的謊言。可以預見,即使想跟特朗普互相唱和,也得考慮大陸的臉色。島叔更傾向於認為,她會重新撿起“戒急用忍”政策,並升級到2.0版。這種漸進台獨,尤為危險。
“一超多強”的天時,亦不如隔岸相望的地利。台灣離大陸很近,中間隻有一道淺淺的海峽,離美利堅太遠,中間是沒有加蓋的太平洋。中國在強調統一的決心和意誌,展望台灣問題的前景和大勢時,喜歡用一句話叫“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這話頗為合乎地理邏輯的詞後麵,緊跟著兩句是“江晚正愁餘,山深聞鷓鴣”。
鷓鴣說的啥?行不得也哥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