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讓人感到無可奈何的腦殘! 評消息:獵鷹-9的第一級火箭成功地進行了回收

(2015-12-22 10:07:16) 下一個

使人想起文革用語:“路線錯了,幹勁越大越反動”

僵化的思維造成的巨大浪費。雖然技術先進。但該群豬腦們應該研究怎樣在馬蹄子上裝橡膠貼才能使馬兒不用訂鐵掌!

在現行火箭發射方式應該被淘汰的情況下,如此的嚐試正讓人感到是無可奈何的腦殘!!!

houtou72 評以下消息

================ =================

這個男人一個人就幹翻了美俄中三大強國?

“這個事情有多難,就如同在狂風中用手豎起一個掃把”,這不是最新的吉尼斯世界紀錄,而是專家眼中人類首次成功回收軌道運載火箭的技術難度。

  而這一技術突破在外界看來隻是由“科技狂人”馬斯克建成的私營商業帝國獨立完成的,因此有一種說法甚至稱,“這個男人幹翻美俄中”。

  但到底這一技術實現起來有多難?又會給人類的航天發射帶來什麽樣的變化?更重要的是,這麽複雜的技術,真的是隻靠一家私營公司就能完成的嗎?

  北京時間22日9時30分,SpaceX公司的“獵鷹-9”運載火箭帶著11顆衛星順利升 空。然而,人們關心的並不是它的衛星或者發射本身,而是它的第一級火箭能否順利回收。10分鍾後,答案揭曉了,獵鷹-9的第一級火箭成功地進行了回收。確 切的說,“獵鷹-9”並非世界上第一種實現回收的火箭,但這絲毫沒有影響這次回收成為航天發射史上的一次裏程碑事件。未來,航天發射的成本有望大大降低, 這也為將武器部署到太空創造了條件。

  在狂風中用手豎起一個掃把

  據美國媒 體報道,SpaceX此次沒有選擇通過海上平台去回收火箭,而是直接在地麵上回收。卡納維拉爾角的LaunchComplex 1是此次火箭著陸的目標地點,SpaceX大部分火箭回收也將在這裏完成。在此次發射之前,SpaceX曾兩次嚐試回收火箭,但都沒有成功。今年4月,據 稱由於格柵舵麵“卡住”,導致SpaceX軟著陸功敗垂成。6月,SpaceX在一次發射中發生了火箭爆炸事故。

  專家將這次回收的難度比喻為為“在狂風中用手豎起一個掃把”。 首先,要解決精度問題,要能夠回收到預定地點。其次,要以垂直的姿態降落,必須解決姿態控製問題,越是豎長的物體,越難以控製。第三,要解決減速問題,必 須是軟著陸,又不用降落傘,所以隻能用反向推力裝置。而且,回收的過程是一個變速過程,因為火箭的燃料越來越少,所以在這個變速過程中如何始終解決好以上 的幾大問題,難度非常高。據介紹,可靠控製是由兩部分組成的,一部分是位於火箭上端的格柵舵,另一個就是發動機本身。

  SpaceX公司twitter上最新發布的火箭回收照片

  對於這次成功的原因,專家認為,是他們吸取了之前幾次失敗的教訓,將以上的三個方麵,控製 得很好。同時,調高了安全係數,之前的幾次發射都推遲了,就是要把所有可能出現的問題都解決掉,並等待最好的氣象條件。還有一個重要原因,這次回收從某種 程度上講是降低了一定的難度,放棄了之前的海上平台回收,而選擇在陸地回收。陸地上氣象條件更好,回收麵積也可以更大,平台更穩定。不過,在陸上降落可能 意味著火箭在空中飛行更長,消耗的燃料更多。

  並非第一枚成功回收的火箭

  實際上,嚴格來看,獵鷹-9並非第一種實現回收的火箭。

  就在北京時間今年11月24日,亞馬遜CEO傑夫•貝索斯旗下太空公司Blue Origin成功地將New Shepard火箭發射到約100.5公裏的高度,隨後又成功地返回發射場。這是全球第一個發射升空後又完好無損地返回地麵的火箭。而在Blue Origin之前,美國航天飛機也實現了火箭發動機的部分可回收。安裝在外儲箱兩側的航天飛機固體助推器,可通過降落傘減速濺落在離發射場兩百多公裏大洋 上,被打撈後灌注推進劑重新使用,可重用數次。

  那麽,相對於上述可回收火箭,獵鷹-9又先進在哪裏呢?

  SpaceX公司twitter上最新發布的火箭回收長時間曝光照片

  SpaceX公司CEO埃隆•馬斯克指出,獵鷹-9和New Shepard有著明顯的不同。 “ ‘太空’和‘軌道’有著明顯的不同 。”獵鷹- 9的目標是將有效荷載運送到低地球軌道,而New Shepard的目標隻是將乘客送往亞軌道。一位中國專 家的觀點與之類似:New Shepard是亞軌道火箭,無論從飛行高度還是速度都和進行軌道發射的運載火箭不是一個量級。而獵鷹-9是一枚成熟的商用火箭,它的起飛重量比中國的長 征-2F號運載火箭還要大,如何把有效載荷安全、可靠、經濟地送入軌道,是他首先要考慮的問題,回收係統必須是在經濟可承受範圍內的試驗。而Blue Origin則是一枚試驗性質的火箭,可以把更多的重量放在這次軟著陸上。另外,獵鷹-9的第一級的長徑比遠遠大於前者,控製的難度更大。

  而相對於航天飛機的固體助推器,獵鷹-9的回收方式更為複雜,對火箭本身的損害更小。另外 固體發動機的結構相對簡單,其殼體在整個火箭成本中占比較小,其在海上回收尚可。而液體發動機的結構複雜,如果濺落在海中,很可能就很難繼續使用。而且這 次垂直回收,比航天飛機的水平回收難度要大得多。

  SpaceX公司twitter上最新發布的火箭回收照片,火箭接近著陸點

  真是一家私營公司打敗了眾多航天大國嗎?

  一名不願透露姓名的中國航天專家22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這次一級火箭成功回收是具 有裏程碑意義的事件。以往的運載火箭都是一次性使用,成本很高,就好比是一架波音747從紐約飛到洛杉磯之後就必須再重新製造一架。所以各國的航天專家都 希望能通過重複使用火箭以大大降低成本,這次算是太空探索技術公司成功邁開了火箭回收的第一步。

  如果SpaceX能夠定期回收火箭,就有可能迫使整個民營航天行業展開變革。SpaceX 公司CEO馬斯克指出,獵鷹9號火箭的製造成本為1600萬美元,但燃料成本僅為20萬美元。減少1600萬美元的費用可以大幅降低發射成本。因 此,SpaceX的競爭對手必須也開發類似的火箭才能與之爭奪未來的合同。

  SpaceX公司twitter上最新發布的火箭回收長時間曝光照片

  不過,專家認為,這次的成功隻是一個開始,意味著這項技術具有可行性,但想要真正掌握這一 技術,還需要通過多次試驗驗證技術的可靠性。一級火箭回收是第一步,接下來要驗證火箭的發動機是否可以重複使用,不過美國有著回收並重複使用航天飛機的經 驗和技術儲備,美國在掌握了這項技術之後,還將進一步驗證回收二級火箭的可行性。一旦這些技術可以完全實現,將大大降低航天的發射成本,使人類航天發射的 最大難題得到突破。如果回收並重複使用第一級,可以降低成本80%,而如果能回收並利用第二級將可以降低成本的98%。而航天發射成本降低後,向太空中發 射天基武器平台也成為可能。

  目前回收乃至重複使用火箭仍存在不小的挑戰。一次成功不代表完全掌握,距離技術成熟更有不 小的距離,而火箭回收之後,能否經過簡單修理,就可以加注燃料再次使用,這還需要驗證,美國之前的航天飛機就是因為回收之後維修的成本太高,加之航天飛機 本身的死重太大,所以不得不放棄,因此這又是一道很大的難關。因此,除了火箭的回收技術本身以外,還要提高火箭發動機的使用壽命。目前的火箭發動機,隻需 要工作幾十分鍾,然後就棄之不用了。一旦實現可重複使用或,對發動機的結構、材料性能都是一個巨大的考驗。而這項技術本身的難度,可能要比可靠地回收火箭 本身還大。

  回收後的火箭

  而未來回收二級的難度則更大,二級火箭飛得更高、速度更快,所以回收的難度就更大,那麽高的速度,而且還要再入大氣層,這些都對姿態控製等方麵造成巨大難度,就像天外的一顆廢棄衛星如果再入大氣層,人們很難預測它的落地在哪裏。

  對於其他航天大國有多大借鑒意義,這名專家認為,最大的意義在於證明這一技術方案是可行的,這必將激發其他航天大國與航天企業從事相關技術研究的熱情。

  在這家美國公司的火箭成功回收之後,鋪天蓋地的消息都是對於這種技術的讚歎,甚至有一種說 法認為,名叫馬斯克的這個男人幹翻了美俄中,但這真的是隻是一家私營企業獨立完成的嗎?看看之前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的中國航天領域權威專家是怎麽說 的:雖然號稱是商業發射,但這些私營航天企業並非白手起家,NASA向它們提供了數十年來積累的技術成果,否則光是重新打造一整套火箭研製和發射係統,都 是這些企業不可能完成的任務。而且它們的大部分零件都采用全球貨架式采購模式,直接從市場上購買成熟產品,也縮短了研製周期。這樣一看,這次的發射成功不 僅是一家美國公司的成功,而是美國航天的一次勝利。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