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美三十年 (1)
說是三十年,實際不到,但很接近了。
自認為三十年是個特殊的時間段,不是有“三十河東三十年河西”的說法嗎?雖然當今快節奏社會,有什麽變化三年足矣,就比如眼下,不到三年的時間,全世界都被整了個底朝天。兩個三十年呢又是個“甲子”,在過去,60年幾乎就算是人的一生,不是有“七十古稀”之說嗎?雖然現在人的壽命大大延長,80、90 歲都不稀奇,但無論如何,三十年怎麽說也不算短,何況過去這三十年來經曆了風風雨雨,失落空虛,迷茫無助,艱難困苦,愉悅快樂,歡聲笑語,趣事糗事。。。現在想來值得回顧值得嘮嘮。
(1)人生諸多第一次
先說出國。其實當時並沒有太多想出國的事。三十多年前在中國,一般人別說出國,出個省都不多見,除了那些比如在單位搞銷售采購的,一天到晚往外跑。工作的原因我偶爾出過幾次差,但真正往外跑卻是為出國辦手續那會兒。那時(現在不清楚,不打交道了 - 謝天謝地)的官僚機構都是大小衙門,一件再簡單不過的事不讓你來來回回跑三趟,他都覺得對不起他的工作。還好,最遠不過是去省城。最後到北京辦簽證也是一錘子買賣,簽了就走,被拒了直接打道回府。結果真給簽了,所以國最終是出了,但人還是懵著,糊裏糊塗。
第一次坐飛機。不知為什麽當時沒吃暈機藥。我其實坐什麽都暈,大小轎車,快慢火車。。。當然坐卡車、拖拉機後麵的鬥子裏好點兒,算例外。第一次坐飛機應該是怕吃藥犯迷糊誤事,所以硬扛著。先飛的16個小時到舊金山還好,落地轉機時頭腦清醒沒出問題。換了小飛機後明顯不行了。同座的兩位是母子,60 多歲的母親前不久來這邊看兒子,40多歲的兒子送母親回去。兩位都很友好,問了我一些有關中國的問題,而我雲裏霧裏(絕對的),基本是答非所問,不知所雲。到了目的地,我已經難受得坐在座位上無法動彈。小飛機乘客不多,看似乘客已經下完了,開車來接我的先生開始著急了,這是沒上飛機?那對母子猜出了誰是接我的人,走上前去通知我先生我的情況。等十來分鍾後我晃晃悠悠走出來時,麵色煞白嚇了老公一跳。當然是他過後才說的。算糗事一件。
第一次坐自己家的車。先生來接我開的是他前不久買的二手車,早年留學生來後有點積蓄都會走這一步。有車自己開,很方便。我坐在車上,第一次不需要客客氣氣討好司機師傅,感覺不錯哈。從機場所在城市到我們住的地方還有一個半小時車程。出了機場,看到井然有序的街道,川流不息的汽車,讓人眼花繚亂的高架橋。。。其實也都是第一次。努力從暈機帶來的嚴重不適的恢複,我們離開了這個城市,結果還是在一路給我的種種新鮮感中迷糊睡著了。
第一輛自家的車
第一次學開車。這事兒得多說說,因為上麵說到車,那就直接說學開車吧。擺弄操作像汽車這種機器,對我來說絕對是第一次。之前接觸過的算是機器的,一個是自行車,一個是縫紉機,那也是隻管用,不明白的或者出了毛病那都是別人的事。來美後最初學開車是專等周日早晨,還得找那些僻靜得再不能僻靜的路段。坐在方向盤後,還沒啟動,那個緊張啊。再僻靜的路上也擋不住有其他車輛走過。第一次看到有車迎麵開過來,怎麽都覺得對方要撞上來,所以下意識地一直把方向盤往右打。
說到這兒就要強調影響夫妻感情最不該做的事是什麽了,不是錢、不是家務,甚至可能不是外遇(?),是老公教老婆開車!從最開始的耐心細致、輕聲細語,到抓耳撓腮、欲言又止,直到耐心耗盡,暴跳如雷。說起來罪魁禍首歸咎於車是手動式的。勉強聽懂了基本的機械原理,自認為觀察好了別人如何操作,自己上去一試絕對是手忙腳亂。紅綠燈、stop sign、上坡 。。。熄火、熄火、還是熄火。還有那麽兩次似走似熄抽風式的抖動,真的讓人崩潰。
不得不說周日早上練車還有一個大好處。那天開到一個stop sign 停下,再起步時發現是在個小上坡處,本來就犯怵,恰巧後麵停了一輛車。一緊張油沒給夠就熄了火,車還往後溜,一下還沒刹住,車尾就倒頂上了後麵車頭。老公趕緊拉了手刹止住了繼續後溜,然後下車去查看人家的車。我當時沒敢下車,但從後窗看去應該是對年輕夫妻(記得後座上還有孩子),穿著正式。當時後溜力度的確不大,隻把對方的前車牌頂回去個小凹坑。老公誠懇道歉後人家也沒說什麽,應該是要趕路去教堂。我裝作不尷尬,下車換了司機,趕緊溜之大吉。
接下來是考試,筆試一直沒問題(之後搬家,有的州規定得再考),路考又是一番緊張。一路下來強作鎮定自我感覺還不錯,直到考官指揮我把車開到體育場的停車場,在石子兒路麵兒上倒車。倒時嚴格遵照教課書說的扭頭往後看,等再回過頭來看前麵時傻眼兒了,兩道車轍印明顯是無數個S串起來嘛。哼,怪隻怪偌大的停車場空空如也沒有參照物!強壓內心不安還跟女考官開了個玩笑:Do you call these straight lines? 答曰:No! 雖然心中忐忑加劇但還能自我安慰:豁出去了,是啥算啥吧,大不了再練再回來考唄。把車開回到DMV停車場,考官發話了,You were doing fine, but you parked the car too far away from the parking blocks (parking stops? curb stops? 忘了她用的哪個稱呼了哈) so one point deducted. 哈哈,居然倒車沒扣分!看來剛才的小幽默沒白瞎了!如此這般,生平的第一個駕照到手了!
這裏還要加一句,教開車這事不僅影響夫妻感情,對父子(沒閨女哈)感情也是個極大的考驗。多年後兒子到了學開車的年齡,我就有此先知但什麽都沒說。那天先是兒子摩拳擦掌,躍躍欲試,當爹的也是自告奮勇熱情爆棚,外加按捺不住的激動。我一人在家也就一個小時吧,父子倆回來了,一個氣急敗壞,自暴自棄:不學了不學了!爸爸。。。。!另一個咬牙切齒,恨鐵不成鋼:笨死了笨死了!連個。。。都不會!這下袖手旁觀的老媽該出場了。和風細雨安撫情緒,耐心鼓勵還循序漸進,沒幾天,搞定了!還是我帶他去考車,一次通過,還是手動車(不是先前的那輛)!
下麵說說第一次打工。是真正意義上的打工:在連鎖旅店打掃房間,在老人院伺候老人,在學生宿舍做清潔工,在學校的苗圃打包樹苗。。。說實話,起初幹這些活時很不舒服,心理落差很大。來美之前怎麽也是大學講師,下一個目標就是副教授然後再奔教授去的,怎麽就淪落到這個地步?這裏絕對沒有歧視這些工作的意思哈,就是自己覺得。。。心裏難受。雖然失落難受迷茫,其實是有收獲的。在國內出差幾次住酒店旅館,好像沒怎麽跟房間的服務員打過交道。真正幹過後就體會到看似簡單的工作也有它的不易,自此以後,我和家人外出住旅店時對工作人員都是客氣有加。在老人院打工的直接體會就是,有朝一日自己到了那個地步,堅決不去老人院等類似的機構,無論如何都要在自己家養老。
苗圃打工
在學生宿舍做清潔工是我最有感觸的。那是一整座宿舍樓,隻收大四(seniors)學生和研究生入住,由一個全職清潔工負責。住宿的學生素質都很好,見了我都是客客氣氣的,但不能保證他/她們的女/男朋友也是如此。有一天一個男生回到宿舍,一同回來的還有一個亞裔麵孔的女孩兒,看似他的女朋友。照常打招呼,女孩看了我一眼沒啃氣。再次看到女孩是她單獨一個人,打招呼時,女孩一扭頭做鼻孔朝天狀,趾高氣揚從我麵前走過。當時我心裏。。。不可名狀。但這更堅定了我的決心,不僅要繼續上學,還要再回到大學工作 --- 以不同的身份。多年後的確回到大學工作了,但沒有達到當時心中設立的目標,因此這也是我最對不起自己的地方。
由於頻頻搬家,之後在辭工作和找工作之間,我還在快餐店、加油站、中介公司指派等地打過工,那時心理上就容易接受了。其實這也是不同於中國的一個社會現象。我們都說美國人普遍素質高,很少有歧視服務行業工作人員的現象,細究下來,很大的原因是因為大部分美國人青少年時期,多多少少都有過類似打工的經曆。正是因為有這些身體力行、感同身受的經曆,他們深知其中的辛苦和不易,因此對那些服務人員們就更寬容和尊敬。出於同樣的原因,我很鼓勵我們的孩子打工,高中時期是在Arby’s,大學期間做的工作之一是在校園裏開接送學生的Shuttle,也有人叫wildcarts。
網絡圖片
這篇最後想提的是第一次離開兒子。兒子差兩個月六歲的時候我第一次離開他,托付給別人照顧。雖然經過各種努力,由於當時國內所在省的政策,還是沒被批準把他帶在身邊一起來美。接下來就是我對孩子牽腸掛肚、對國內家人滿懷愧疚的十個月。至於十個月後孩子是怎麽來的,下一篇我再接著聊。
再上傳一張照片吧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