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心

心若不動,風又奈何
個人資料
zhige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我所知道的孔子學院、訪問學者及其他

(2021-02-08 12:29:26) 下一個

我所知道的孔子學院、訪問學者及其他

近年來,特別是大選之前,屢屢有歐洲或美國的大學終止或關閉孔子學院的報道。在美國,涉及到中國政府的一些項目就格外引起人們的關注,比如“千人計劃”,再比如,孔子學院。例如大選前文學城的新聞報道中有標題是:美國兩黨學生領袖聯名簽署公開信 要求永久關閉孔子學院 https://www.wenxuecity.com/news/2020/05/28/9504642.html

無論這些新聞的參考價值如何,從政治層麵來看,這個機構在國際間已經引起持續的關注,而關注點主要是孔子學院是中國政府行為。我本人接觸過孔子學院,也認識了一些從國內來的訪問學者,借此機會一塊兒扒一下(說明一下:所聊的不涉及任何敏感領域)。

如果上網可以查到以下信息:

孔子學院是一個非營利性推廣漢語、中國文化的機構,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下屬正司局級國家漢語國際推廣領導小組辦公室管理,總部設在中國北京,中國境外的孔子學院都是其分支機構[1]

國家對外漢語教學領導小組成立於19877月。2002年成立國家對外漢語教學領導小組辦公室。嚴美華任主任,薑明寶張國慶任副主任。漢辦也是孔子學院的管理機構,主要職能是負責中國的對外漢語教學漢語國際推廣,其宗旨是向世界推廣漢語,增進世界各國對中國的了解。工作目標是漢語走出國門,走出亞洲,走向世界。

------

其實美國也有類似的機構叫做Peace Corps,這個機構成立更早,屬於美國政府運營,在國際上有一定的影響,也引起過爭議,維基百科就有以下信息,特別注意一下最後一段的黑體字部分:

和平隊(英語:Peace Corps),美國政府運營的一個誌願者獨立機構,旨在展開國際社會與經濟援助活動。

曆史:。。。

但是隨著和平隊的成立,對於其的懷疑和抨擊就沒有停止過。從1961年的尼日利亞開始,不斷有國家指責和平隊是間諜新殖民主義者等等。由於中國政府長期指責和平隊為美國進行文化滲透和間諜活動的組織[2],因此和平隊在中國並未采用本名,而以美中友好誌願者辦公室的名義[3]開展活動。2020116日美國聯邦參議員馬可·魯比歐宣布終止和平隊在華活動,理由是中國已非發展中國家

… …

別的國家也有類似的機構,比如德國的歌德學院,屬於民間團體,但受政府有關部門監管:

歌德學院是一個非營利的協會性機構,總部位於慕尼黑

依據1976年與德國外交部簽訂的框架協定,歌德學院受托執行一係列對外文化政策範疇內的任務,以此為基礎為國家服務,自負責任。除了框架協定中列舉的任務範圍,允許在事先征得外交部同意的情況下,從事其它的對外文化交流活動。

框架協定確定了歌德學院與外交部的關係,即在執行協定所述任務時緊密合作

在例外情況下,外交部可以直接幹涉歌德學院的活動,例如,德國駐外使領館可以提出反對、要求阻止外國分院的某項活動,當派駐國外的雇員有損害國家的行為時,外交部可以要求其立即停職。

===========================

在海外成立孔子學院的基本流程是這樣的,美國有意成立孔子學院的學校,首先在中國國內要有固定的合作院校,即姊妹學校,向漢辦申請後經過考察,如通過方可成立。孔子學院的課程由國內合作院校派教師輪流授課,孔子學院的院長可以是從中國派來的,也可由海外當地的華人擔任。至於當地院長的人選要有什麽背景,或具備哪些條件,不得而知。海外有意聯合辦孔子學院的大學,也得在各方麵通過評估,如辦公室,教師以及教學設備等硬件,還要看本校是否有基礎,其中有一點,是否有漢語/東亞研究的專業(MAJOR)或者至少是副科(MINOR),也就是生源問題,有沒有足夠多的學生來修孔子學院的課。這些評估都是由中國駐當地使/領事館教育處的人員來進行。不得不說,漢辦在海外選合作院校時還是慎重的,可以說是想盡量擴大影響,所以那些名不見經傳,又不具備各方麵的條件的學校就不予考慮了,並不是差錢。

舊金山州立大學/北京師範大學合作的孔子學院 (網上截圖)

十多年前我曾在加州舊金山州立大學修過孔子學院的課。這個孔子學院是跟北京師範大學合作搞的,院長是國內派過來的,但當時不在美國。老師是北師大派過來的幾位30 歲左右的年輕教師,估計歲數大的教授們已經功成名就了,不缺這點經曆,不差錢,也就不想來美折騰了。

記得其中有一位老師姓陳,她之前在日本待過。開學時她晚來了三、四周,原因是她要跟她四歲的孩子一起辦簽證,因而耽擱了。她開的課程叫什麽我忘了,內容的一部分是講顏色、數字等在中國/東方文化中的特殊含義。一次討論中提到韓國的總統府叫青瓦台,以及韓國的總統、前總統都命運多舛,所以我印象深刻。似乎他們的課程內容是由老師自己來定,因為教師是1 -2年輪換,而各個老師研究的重點不同,所以開設的課程也不固定。修過的那幾門課我都喜歡,也沒有感到政治或其他意識形態方麵的壓力,但不知道其他學生感覺如何。之後我聽說這個孔子學院的院長要換人,新院長的人選是當地一家中文書店的主人,當然他肯定還有別的身份,開書店可能隻是表麵的。之後得知,這位的確當了下一屆的院長。

我所工作的另一所加州州立大學曾經也計劃辦孔子學院。本校人文學院的一位宗教方麵的教授是國內某大學畢業的,他極力想促成兩個學校合作開辦孔子學院。不幸的是在籌劃期間,這位教授和太太出了車禍,雙雙殞命。之後,另一名來自東北的老師接手繼續努力。這位東北老師明言,之所以想辦孔子學院,往大裏說是想弘揚中國文化,說小了是想拚個人業績。他原是英語係的教授,因競爭係主任位置跟另一位教授(也是中國人,後當選)搞得很難堪,所以調任學校國際教育部發揮才幹。之後在不同場合我還聽他說過:“我的手可以伸得很長”。事實證明的確如此。他曾陪同我們學院的院長訪問中國,成果如何不知道,但用係主任的話是:“。。。They spent so much money that we don’t even have.”

當地中國駐美領事館也的確派人來考察,無奈本校各方麵的條件差得太遠,折騰了一通,終究還是沒有辦成。我當時在做一個社區活動,COMMUNITY  OUTREACH PROGRAM,免費教小朋友學中文並介紹中華文化。當地的家長和小朋友還很踴躍,不論是零基礎的美國人還是華人家庭的孩子,學習熱情很高。一次我應邀跟來考察的領館兩位工作人員(具體職務不記得了)一起吃飯。席間我借機會向他們介紹了我們那個項目的活動情況,並提出通過什麽途徑能給我的學生配備幾個腰鼓,讓孩子們有機會親身感受一下。兩位官員對視了一下,其中一位斷然地說,這事不歸他們管,看來我們的“小打小鬧”入不了他們的眼。雖然孔子學院沒辦成,但事情並沒有到此為止。後來接手的東北老師跟漢辦申請在當地的中小學開了類似“孔子課堂”。

“孔子課堂”是全球首家和教育企業合作建立的孔子課堂。課堂成立後將開展漢語教育、漢語教師培訓、漢語水平考試、新中小學生漢語考試、漢語教材編寫出版、中國留學谘詢等業務。孔子課堂是由國家漢辦管理,為了在外國中小學推廣漢語和普及中國文化(曆史、地理、書法、美食、剪紙、茶道等等)而建立的教育機構,過去一般設立在中小學校園中。(百度百科)

之所以“類似”是因為不正規,未達到漢辦的要求,當然也沒有協議什麽的,隻不過是漢辦派一些“自願者”來當地的中小學教中文。這種安排不需要國內的合作院校,派來的自願者是在國內招募來的本科畢業生,專業不限,在漢辦底下培訓4周後(還是6周?),通過考核,就可以外派了。漢辦每月付給他們一些生活費(聽說是1,000美元)。這些年輕人在國內或者一時找不到/不想工作,或者想借此機會來美國玩兒一圈,也或者想先來美國探探路,以後再來美國。他們來美的簽證一般是一年,但可以適當延長,但不許他們留在美國,不僅如此,他們期滿回中國兩年後才可以重新申請赴美簽證。美國這邊公立中小學(加州尤其如此)教師如正規上課必須有教師資格證(teaching credential),所以這些中文老師大都是做after school program。我見過其中的幾位年輕老師,都是女孩兒。其中一位來美一年後又延長了3、4次,找了個美國男朋友,回國後不知道做了什麽。另一位東北女孩一年到期後回國(知道她結婚生孩子),兩年後又來美,在我校讀碩士,2018年畢業後在校國際部那位東北老師手下工作(不知道以什麽身份,據說把孩子也接出來了)。

再回頭說我們學校,在申辦孔子學院期間,國內的“關係學校(還不能稱之為姊妹學校)”通過漢辦每年派一位中文老師來教基礎漢語,從拚音學起。第一位女老師據說口碑很好,工作兢兢業業,我沒見過。第二位是男老師,我跟他通過email。據說是研究古漢語的,過後有學生反映老師上課給他們講甲骨文,應該完成的五個章節隻學了兩章。據他們學校後續派來的老師講,這位男老師抱怨美國這邊給的錢少(他們這種是原學校工資不變,漢辦不會給他們錢,但海外的學校會給,多少因國家和學校而異),他之前曾被外派去韓國教中文。還說一年期滿時這位男老師帶回國幾箱複印的參考資料。

男老師之後派來的是個在讀博士生 A。A 原本是英語專業,讀博時改為對外漢語教學。她三十剛出頭,孩子三歲,出來待一年。我是在她來一個學期後開始在係裏工作的。那位東北老師介紹我們認識後便提出讓我去聽A老師的課,我當時不明白為什麽。後來聽到了一些學生反映,比如學生考試成績不好,她上課時說學生 “You suck”,等等。 A告訴我她跟係裏其他老師沒有交集,一個月一次的係工作會議她從來沒參加過。我說這樣恐怕不合適,雖然隻呆一年,但畢竟還是係裏的一員。她聽了我的建議,新學期的第一次會議出現了。因為每學期可能會有新聘用的或者外係來兼課的老師,開會之前大家都要輪流自我介紹一下。輪到她介紹之後,在座的老師都鼓掌歡迎她來美國,她試圖說點什麽解釋一下,但也沒說出個所以然,很是尷尬。

學者B是我來半年後接替A 的,是國內關係學校文學院搞外國文學的副教授,40多歲,離婚有男朋友,準備提教授。係主任找到我,說讓我有時間招呼B一下,因為她“交流有困難”。她租住的地方跟我家一個方向,所以時間能碰上我就搭她一程。一次忙了一天後她打電話說要搭我的車回家,除了辦公室我大腦極度疲勞一時忘了把車停到哪個位置了。進了三層加頂層的停車場,我說了一句“車停到哪來著”,便得來“那怎麽辦?那怎麽辦?慘了,慘了。。。”一串反應。因為她帶的班學生少,係主任讓我轉告她得帶兩個班,結果那晚她在電話上來來回回說了至少兩小時,圍繞的重點是多帶一個班會影響她寫文章。快一年頭上她提出邀請我吃飯,我謝謝她說不必麻煩,當然我也沒指望能吃上這頓飯。這位老師之後,國內的關係學校沒再派老師來我們學校。  

我跟C 老師打交道不多,她碰巧來自國內同一個城市,但跟關係學校或漢辦沒有任何瓜葛。C老師來我的班聽過課,參加過我們會社的活動,我也邀請她到我的班講過一次課,她還說她是帶著8歲女兒來的,為她聯係了當地一所小學在上課,如此而已。我們這邊學校有位教授熱衷於教會活動,每每從國內新來的學生和老師他都會聯係,前麵說的B老師就是其中一位。這位C老師也參加教會活動,並認識了我一個當地的華人朋友,其實C老師的更多情況是我從這位華人朋友那裏得知的。據華人朋友說,在國內C老師跟她丈夫在同一學校工作,她的丈夫不久前因公殉職,作為補償之一,他們學校給C老師爭取到一個訪問學者的機會,結果就來了我們學校。有一次去華人朋友家聚會看到了C老師和她的女兒,女孩兒胖胖的,好像有點任性,吃蛋糕的時候執意要把奶油往她媽媽胳膊上抹,媽媽一臉的無奈。過後才聽說,女孩可能是她爸爸突然去世才變成這樣。後來又聽說C老師在我們當地相親,還說要把國內的一套房子賣掉在美國買房子安家等,後來相親對象怕此事靠不住,打了退堂鼓。C老師最後還是帶著女兒回國了。

在校園內還看到過別的來自中國的訪問學者,大都是帶著孩子過來的。因為搞的不是什麽尖端領域,估計時間不緊任務也不重,出來度個假帶個娃,體驗一下美國學校和生活。肯定有抱著學習取經為目的來的學者,不過沒讓我碰上。新聞中報道的那位有軍籍的女學者,搞尖端科學那肯定得分秒必爭,但又不想把娃落下,所以把老母親一起帶來看娃。我校有一位讀研的中國學生,因為實習、論文等事打過幾次交道。某天她跟我說,能否我出麵邀請她嫂子來美做訪問學者,然後明確地告訴我:“主要是想讓我小侄兒(3歲?5歲?不會再大了)來體驗一下美國的學校生活”。

對於這些國內來的訪問學者,我學會持著見怪不怪的態度,之所以如此源於十多年前的一次經曆。D是我大學同班一男生,關係也不是特別近。十多年前的一天我意外地收到他從國內發來的email,說他申請到國內留學基金,能出國進修半年,如果X月X日之前沒有找到海外接受單位,這一筆基金就作廢了。學我們專業的出國進修非常有必要,但機會少之又少。我們在國外的同學不多,估計他都跟其他同學聯係了,既然他也聯係到我,無論如何還是不想讓他失去這個機會。當時我並不在學校工作,所以托了我老公在另一州大學工作的朋友幫忙。當時那位朋友其實行動很困難,因為一不小心(現在忘了怎麽發生的了,後來醫生診斷為“疲勞性骨折”)搞了個腿骨折,走路拄雙拐,路遠時得靠太太開車送他。我們開口請他幫忙時並不知情,一直到事情聯係得差不多後他才告訴我們。這位D同學來後,我們這位朋友跟太太還去他的住處忙前忙後招呼他。

辦成後我感到欣慰,也十分感謝我們這位朋友。我給D同學打過幾次電話,前兩次是他接的,告訴我他那邊的大概情況,然後問我怎麽申請SSN。我不解,問他隻待半年,為什麽要申請這個?他說想打工。我感到意外也很不爽,也不知道他這種情況如何申請。說實話如果事先知道他來是想打工,我肯定不會搭他這個茬兒,更不會麻煩朋友為他聯係了。之後我再打電話過去,是他的室友接的,是中國學生,張口閉口D教授不在,D教授如何如何。心想這是打工去了。那邊幫過忙的朋友說,我這同學是向他打聽過如何申請SSN,最終是否/怎麽弄到的我沒再問。以後我沒有再聯係他。後來我回國時同學提起他,說他去美國進修回來了,怎麽他老婆倒去了美國,咋回事?我當然知道是咋回事。同學們聚會時我不再提這回事,直到2017年又一次同學聚會是他出的錢,要謝謝我,說那年進修是我幫他聯係的,雲雲。我再一次強調說是我們那位朋友直接幫的,那時他還拄著雙拐呢。

想說的最後一位是訪問學者Z,碰巧是我們夫妻的同鄉,國內某校博士畢業後在一家研究所工作,他老板(我老公的朋友)想讓Z來我先生單位做7、8個月的科研,用的是留學基金會的錢。Z來後先住在我家,說他不會呆7、8個月,因為很快他的單位要評職稱,他不想錯過。可以理解。坐在一起聊天,覺得小夥子挺聰明,也很上進,因為來之前就麻煩我先生給他找個當地的租住人家,他好跟房東(我老公刻意找了同一單位的)練英文。還覺得他知識麵挺廣,說我們家鄉的方言不同於普通話,有七個聲調,同時對其他話題也是侃侃而談。第一個意外來自一天我們吃飯,桌上有一個菜是前一天做多了的剩菜。Z看到後大驚失色,說:“你們還吃剩菜”!我知道國內的講究,隻好說如果覺得不安全,你就不要吃了。

來後的幾個月裏,Z 的房東每天載他上下班,房東太太還親手給他做了一件襯衫,他也為 房東做些中餐一起吃,看來跟房東處得挺好。回國的時間接近了,Z開始了采買回國要帶的東西,包括給他3歲的兒子買的多維片,lego等玩具。我們家離當地小機場很近,所以走的前一天他就來到我們家。怕他行李超重,我老公還特意從單位借來手提秤。Z說沒問題,他已經研究了航空公司對攜帶行李的要求。

走的那天因故當地飛往州府機場的小飛機取消,老公臨時決定開車(單程一個半小時)直接送Z到州府的機場。老公考慮到Z應該沒問題,又擔心路上耽誤時間過長影響上班,所以把Z放下就往回返,開出約半個小時再給Z打電話,才知道出問題了。為了行李不超重,Z把所有重的東西都放在隨身箱/包裏,其中包括他的房東和我老公各送給他的一瓶葡萄酒,我老公送他老板的五瓶裝(不同口味)一盒的橄欖油,還有送給Z自己同樣包裝一盒橄欖油。過安檢時這些全部被拿出來扔掉了(我倒希望機場工作人員不會真的扔掉,特別是橄欖油)。隔年我老公回國又見到研究所的朋友即Z的老板,說起這件事,Z的老板卻一點兒都不知情,Z回去後竟然對此事隻字不提,就當沒發生的一樣。之後碰到Z的美國房東,老頭說自從離開Z跟他們沒有任何聯係。再後來還發現在工作上Z的人品也不怎麽樣。

-------------------

十多年前,從我那位同學來美做訪問學者起,我就想中國有錢了,對公費出國沒那麽嚴了。後來這些年世界各地爭先恐後開辦孔子學院,和蜂擁而至的訪問學者,也證明了中國的確不差錢,這的確是好事。不理解的是來的那些千奇百怪莫名其妙的“學者”們,以及可能會引起外交/政治糾紛的“學術交流”,誰能說是好事還是麻煩。

孔子學院或許會成為曆史,至少這個機構/項目應該不會沿用同樣的名字繼續在西方國家存在發展。其實在歐美國家很多人特別是年輕人不知道Confucius 是何許人,如果從現在起在他們的認知中,Confucius所代表的是另一種理念,那還真有點兒。。。怎麽說呢 ,可悲 ----- 至少對於中國文化來說。

就事論事,有感而發。

(完)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zhige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qun0' 的評論 : 謝謝你的關注。你說得很對,交流溝通是國與國之間了解、理解的做好方式。
qun0 回複 悄悄話 寫得不錯。有很多第一手材料。我不太了解孔子學院的具體操作。但我肯定這絕對是中國人民的一廂情願,是想跟西方建立良好關係的美好願望。但是無恥的西方政客卻睜眼說瞎話,汙蔑中國政府。這些人以為關了孔子學院就可以製裁中國雲雲。真是可笑至極。其實所有的孔子學院都關了,中國不損失什麽。東西方不往來,不交流也沒什麽了不起的。在中國太陽照常升起。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