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繼”的故事。
原來計劃很快完成這一個係列,結果拖到現在。說兩個過繼的故事,做為最後一篇吧。
第一個是同學的經曆。老同學一直未婚。說是老同學,因為我們是三十多年前國內大學的同學,再就是在上大學期間她已經有足夠長的工齡讓她帶工資,所以比我們要大很多。同學上學時已經過了一般女孩子找對象的最佳年齡,雖然當時沒有“剩女”一詞。在校期間,據說曾有熱心的老師想給她介紹對象,但無結果。
大學畢業後同學回到家鄉,在市的一所大學任教。因為無家庭的牽掛,所以對工作全力以赴,全身心投入。幾年後成了所在係的領導。在這個期間也有人給她介紹對象,但總是不成。加上工作忙,她自己對此事也喪失了信心。也是在這個期間,她的妹妹違反政策,在有了一個女兒後,又生了一個女兒。在大家的協商下,她同意過繼妹妹的小女兒為自己的孩子,這樣妹妹不會受罰,而她自己也有了女兒,似乎兩全其美。
同學給女兒改成自己的姓,老母親和她住,在家裏照顧。因為同學家姊妹多,都在本市,本來就來往多,現在母親又和她同住,所以姊妹常來她的家,包括她的那個妹妹和妹夫。後來據她說,她妹夫來他家時,孩子還叫他爸爸,妹夫趕緊阻止。想來孩子過繼給同學時,已經會說話會認認了。
因為有母親照顧孩子,同學自己還是忙工作多一些,但節假日會帶孩子外出旅遊,見見世麵。除了行萬裏路外,同學更想讓孩子把書讀好,她還是有傳統觀念,覺得小孩應該好好學習,將來擁有一技之長,才可以立足社會。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妹妹和妹夫自覺不自覺地給了孩子過多的關注,特別是經濟方麵的。當時妹夫在一家很賺錢的單位工作,有權有錢。因為他的關係,家裏很多人進了那個單位(2011年我回國看同學,還沾了一點兒小光),當然現在都不行了。不知是出於本能,內疚,親情,自私還是什麽,妹妹一家在物質方麵給這個孩子很多甚至太多的補償。從關係上講,即使不是女兒了,那還是外甥吧,誰也不好說什麽。這種物質補償當然跟同學自己的理念背道而馳了。
同學告訴我,孩子上大學後,有一學期說要買雅思複習資料,想去出國學習。同學當然積極支持,立馬給人家買。為了讓孩子有吃苦的思想準備,同學告訴孩子複習會很辛苦,第一次如果考得不好,不要泄氣,再繼續努力,等等。女兒一聽,說這麽麻煩啊,那我就不複習不出國了。2011年我去看同學的時候,正趕上女兒學校放假,同學讓女兒來我們住的地方見見麵。人倒是來了,風風火火來,急匆匆地就走了,因為她“爸爸”早就給她買好了票,就等她放了假去坐在國內剛開始運行的輕軌列車。那年孩子正上大二,但早已心不在焉,因為“爸爸”的戰友正在給她辦理轉學,要轉去的那個學校有一個特別代培班,學生畢業以後直接去部隊當兵,而“爸爸”的戰友是代培項目的負責人。同學還說這些年孩子來她的家就是點一下,大部分時間是在妹妹妹夫那邊。用同學自己的話,她知道最後的結果就是竹籃打水一場空。
那年同學已經退休,但還在原校兼職。之後又去了鄰近一個城市兼課。這幾年去了千裏之外另一個城市代課。如果不去代課,她說,每天早上起來都在想:今天做什麽呀?到了晚上,又在想:今天什麽都沒做,又浪費了一天的時間。女兒的事她沒有再提。
第二個故事不那麽傷感了,是有關老公原來同事的。因為都在一個學校工作,多少聽說他是過繼的,他自己也提到過他有兩個家,但不願意多說。去年他作為訪問學者來美,就住在我家,隨便聊起來了,就說到這個話題。看得出歲數大了以後,他對這事不那麽忌諱,雖然還是有點不自然。
同事的父親有弟兄三個,老大在省城當工人,家裏孩子多,生活不寬裕。老二在老家務農,也有孩子,老三離家在一個礦上做工,老三媳婦在老家,結婚有幾年了但沒有孩子。這三媳婦就去省城幫老大的媳婦看孩子。看的時間長了,對孩子也就親了。八個月頭上,孩子大了,三媳婦想回老家了,大哥和大嫂就跟她商量,要不把這個孩子過繼給老三家吧。老三家當然高興了。為了表示誠意,這個兒子就是老三家的了,還特意把孩子省城的城市戶口,換成老家的農村戶口。這孩子就是這位同事。
孩子跟著新媽媽回了老家後沒幾年,媽媽就接二連三地生了三個孩子,但這個孩子從來沒有受過委屈,反而這邊的父母一直把他當做長子,事事都和他商量。他也對父母孝順,對弟妹招呼照顧有加。同事長大之後,兩家他都走動,有時候還在經濟上補貼那邊的父母。他說小的時候知道自己不是親生的,還是會感到不舒服,雖然他們幾家這麽多年來往頻繁,相處和睦。去年來美時間較長,他說家裏幾個上了年紀的老人不要出事就好,其中就包括那邊的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