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內向性格,社會交往,自我表現 by 廢話多多

(2013-09-06 17:37:42) 下一個

美國總統亞伯拉罕·林肯,物理學家阿爾伯特·愛因斯坦,前微軟總裁比爾·蓋茨,喜劇演員斯蒂夫·馬丁。

演員奧黛麗·赫本,脫口秀主持人歐普拉·溫芙蕾,美國國務卿康迪·賴斯,奧斯卡最佳女主角朱莉亞·羅伯茨

這些來自五湖四海的人們有一個共同特點:性格內向,但內向的性格並沒有妨礙他們的社交能力和表達能力。

性格分類法反複強調,性格隻有不同,沒有好壞。可人們還是得出性格內向不如性格外向好的結論。從在我《心理走向: 內向與外向》一帖的跟貼中可以看到,認為性格內向不好的原因集中在:內向者不善於社交和表現自己,而此二者是現代社會成功條件。

這個看法有點片麵,因為:

·人的性格分類,由心理走向,信息感知,決定方式,和處事方法四個維度相輔相成。心理走向隻是其中的一維兩極。

·社會交往和自我表現隻是心理走向的兩個特點。

·內向不等於羞怯,話少不等於不善表達。一言九鼎的效果不比廢話多多差。有些表麵看上去的弱點,實際上正是性格內向之人的強勢。

·內向的人遇事冷靜,善思考,精力集中,做事全神貫注。內向的人善獨處,但善獨處並不是不善社交和不能自我表達。隻是性格內向和性格外向的人社交方式和自我表達方式不同。

比如,內向的人傾向於舉辦小型聚會,人少,大家相處的時間相對長,對每個人的了解比較全麵,印象也深。很少有今天爬梯認識了,明天看著眼熟但想不起來在哪兒見過的時候。

內向的人聊起天來或討論起問題來,思路清晰,條理性強,內容豐富。給人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的感覺。不至於聊了半天,對方腦子裏還是一盆漿糊。

內 向的人說的少,聽的多。其實人和人之間的交流,聽比說重要。隨便翻開一本講交流的書,或參加一個講交流的講座,強調最多的不是如何去說,而是如何去聽。天 下有多少人喜歡一個喋喋不休,說完就跑的人呢。反而是那些善於傾聽的人們讓我們覺得親切,關心我們,了解我們,給我們必要的注意力。

內向的人傾向用書寫的方式交流,這樣的自我表現不僅有條理,有說服力。而且留有記錄。對於不善爭辯的人來說,還有沒人打岔的好處。

所以影響社交能力和自我表現的,不單單是性格的內向或外向,還有一個人的成長環境和生活經驗。如果有同學想積累經驗,歡迎到論壇來灌水實踐。
-------------------------------------------------------------------------

法國作家小仲馬對其父大仲馬說:你的一本小說,我一句話就能寫出來。大仲馬答:你的一句話,我能寫出一本小說來。

我要是你,就保持現有風格,增加一些工作的細節。隻是說時要斬釘截鐵一些,聽的人就知道你有能力了。

稀裏嘩啦十幾分鍾的人,大多是不得要領。下次開會時你觀察一下,真正聽他們講的人不多。

如果想多說,就講細節。比如:

今天我在職壇回了一個帖子,原帖是一個跟貼,跟在我《內向性格,社會交往,自我表現 》的帖子之下。見題思意,我的帖子是在講性格與溝通的。我回答的那個帖子提出了一個很重要的問題,那就是在開會回報工作時有人能說十幾分鍾,但她三言兩語 就說完了。回帖前,我先想了想,其實,少說並非不好,可以顯得她胸有成竹,該說的說,不該說的不說。她話少的原因是因為她沒有談細節。有時細節很重要,有 時細節不重要,沒有條理的人經常談好多細節。比如我組裏有個人,談起工作來,搖頭晃腦,長篇大論,第一次聽還可以,再聽就有點煩,第三次左耳進,右耳出。 反複思考了半天,我決定在回帖時強調細節。隻是這樣一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