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毛澤東:勤儉持家 勤儉建國 (作者:東極老翁)

(2010-08-20 08:26:26) 下一個


毛澤東的一生,是艱苦奮鬥的一生。早在青年時代,他就說過“嚼得菜根,百事可做”。穿越艱苦的戰爭歲月,走進和平建設時期,他一如既往地保持簡樸的生活。50年代,他提出“勤儉建國”的方針,指出:“要提倡勤儉持家,勤儉辦社,勤儉建國。”“要使全體幹部和全體人民經常想到我國是一個社會主義大國,但又是一個經濟落後的窮國,這是一個很大的矛盾。要使我國富強起來,需要幾十年艱苦奮鬥的時間,其中包括執行厲行節約、反對浪費這樣一個勤儉建國的方針。”毛澤東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

作為領袖人物,毛澤東生活上的簡樸,令人驚訝。在他逝世後,人們看到他的生活遺物有:廉價的牙粉,用禿了的牙刷,為了續裝火柴棍的空火柴盒,破舊不堪、多次縫補過的衣物和鞋襪,甚至毛巾都打上了補丁。其中,最為引人注目的是一件縫了74個補丁、已看不見“本色”的睡衣,一雙穿了20多年的拖鞋。據說,這雙穿壞的拖鞋連鞋匠也不願意補。

1949年冬,毛澤東首次訪蘇,要乘十來天的火車,專列為他備了一雙皮拖鞋。在來回的路上,毛澤東都穿著它。回京前,工作人員正收拾他的書籍、行裝,毛澤東囑咐不要丟下這雙拖鞋,他還要繼續穿。此後,這雙鞋在中南海陪伴著他度過了無數個夜晚,即使是外出也攜帶著,各地招待所備有的拖鞋他都不用。

1966年6月,毛澤東經長沙回韶山,還帶上它。此時,這雙鞋已經曆了17載春秋了。鞋麵斑裂,已縫過的底子又張開了大嘴。在省委招待所,服務員以驚奇的目光注視著這一“怪物”。聊天中,服務員建議他換雙新的,毛澤東不讓換,反而請服務員找鞋匠再補一補。於是,服務員帶著這一“使命”上街了。鞋匠拿到這雙鞋,在手裏隻翻看了一下,見鞋底已快磨透,就往鞋攤上一丟,同時話也撂下:“這樣爛的鞋,我還沒補過,實在無法再補,還是買雙新的省事。”當時,服務員不好說明這是毛主席的鞋,隻是再三央求:“這鞋子的主人最喜歡這雙鞋,硬是舍不得丟,還是請您多費神,好歹給補補吧。”鞋匠這才想方設法補了補。

有的人對此難以理解,有的曲解為“苦行僧”主義,也有的人歸結於“戀舊”。其實,毛澤東的簡樸生活,道理也很簡樸,就是:物盡其用,反對浪費。

一次,因為天寒,衛士給毛澤東添衣,隻找出了一條補丁疊補丁的舊毛褲,已經破得不能再穿了。衛士建議他換一條新的,說:“你是黨中央的主席,叫管理科給你買條新毛褲完全是應該的,再節省也不在乎一條毛褲呀!”毛澤東是這樣對衛士解釋的:“不論是誰都要注意節約,不能浪費一分錢,……現在我們國家很困難,很多群眾還吃不上穿不上,他們連我這樣的舊毛褲也沒有啊!”最後,毛澤東反而說服了衛士,讓他幫忙再補一補。

1990年,毛澤東的部分遺物送回韶山。1994年,雷潔瓊觀看後題了八個字:“公者千古,私者一時。”






[ 打印 ]
[ 編輯 ]
[ 刪除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