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戰一江山島:一座流血的小島換來浙東和平
(2010-01-05 08:46:23)
下一個
共軍首次海陸空聯合登陸作戰:血戰一江山島!
1955年1月18日,我陸海空三軍集中優勢兵力,對位於東海上的一江山島國民黨守軍發起進攻,迅速解放了一江山島。這是我軍曆史上唯一一次陸海空三軍聯合登陸作戰。
全國大陸解放後,國民黨軍的殘餘部隊退至東南沿海部分島嶼,其企圖利用這些島嶼作為拱衛台灣和對大陸實施反攻的前進基地。
一江山島位於浙東沿海,主要由南一江、北一江兩個島嶼組成,麵積約為1.7萬平方公裏。據守該島的國民黨軍由“一江山地區司令部”所轄之第4突擊大隊、第2突擊大隊第4突擊中隊及1個炮兵中隊共1000餘人。
華東軍區根據浙東沿海國民黨軍所占島嶼的指揮中心和防禦重點是大陳島,而一江山島是屏障大陳島的前沿據點等情況,遂決定集中兵力,首先攻占一江山島,爾後再轉兵攻取大陳島,以擊破國民黨軍在浙東沿海島嶼的防禦體係。
1955年1月18日,在華東軍區參謀長張愛萍的統一指揮下,華東軍區部隊發起了進攻一江山島戰役。這次戰役是人民解放軍首次陸、海、空三軍的協同作戰。發起進攻的當天,華東軍區出動艦艇188艘,航空兵22個大隊共184架作戰飛機,並以地麵炮兵4個營又12個連、高射炮兵6個營擔負火力支援和對空掩護,陸軍則以第20軍第60師第178團及第180團第2營約1個團又1個營的兵力,乘登陸艇在一江山島強行登陸。由於華東軍區戰前已經奪得了戰區製空權與製海權,使台灣國民黨軍方麵的海空軍當天未敢出動。在登陸前的火力準備過程中,華東軍區陸、海、空軍的火力有效地進行了協調銜接,在航渡期間更是有效地壓製了大陳島國民黨軍的火力,從而保證了登陸部隊的順利上島。
進攻部隊在一江山島登陸後,經一天激戰全殲島上守軍。守島的國民黨軍不僅築有堅固工事,其成員也大多是在大陸受過鬥爭的逃亡地主、惡霸及其子弟,對共產黨有刻骨仇恨,在進攻部隊成功登陸後仍依托岩縫、暗堡拚死頑抗。進攻部隊則采取小群戰術,逐個消滅各暗堡。在海、空軍火力的掩護下,進攻突擊部隊衝上主峰,以炸藥包炸毀了國民黨軍第4突擊大隊隊部的坑道,並以無後坐力炮、火焰噴射器抵近攻擊和爆破方式逐個消滅了殘存敵暗堡,至18日下午5時30分,除少數敵軍投降外,大部守敵被殲,至此戰鬥結束。
一江山島進攻戰役,人民解放軍共擊斃敵人567人,俘虜519人。此次戰役規模雖然不大,但卻是人民解放軍第一次十分成功的陸、海、空三軍聯合渡海登陸作戰。戰役的結果表明,人民解放軍實行現代化戰爭的作戰能力大為提高,更為重要的是,人民解放軍取得了諸兵種聯合渡海登陸作戰的寶貴經驗。
勝負關鍵
國軍在一江山島島嶼周圍隻布置了少量水下障礙物,卻沒有布置水雷,國民黨軍考慮的是解放軍如果采用帆船登陸,吃水很淺,水雷的作用不大,國民黨軍沒想到的是,張愛萍這一次不是用帆船,而是用鋼鐵武裝到牙齒的登陸艇來打一江山,其總數足有七十餘艘。
七十餘艘美製登陸艇!
張愛萍家裏不是美國華僑,他哪兒來的這麽多美國登陸艇呢?都是拜國民黨海軍之賜。解放軍登陸一江山,使用的,主要是美製坦克登陸艇LCU,機械化登陸艇LCM和人員登陸艇LCVP,它們都是二戰後期建造的優秀登陸艇,美軍吸取太平洋戰爭早期登陸艇和兩棲車在日軍輕武器打擊下損失慘重的教訓,新型登陸艇隻注重防禦並采用三台發動機以增強其生命力。解放軍哪兒來得如此多美製登陸艇?一個重要來源是1946年7月16日美國國會通過五一二法案,贈送中國271艘剩餘艦艇,其中多有登陸艦艇,共分為中,美,聯,合四大係列,中字號是大型坦克登陸艦,美字號和聯字號是輕型登陸艦,其他的各型登陸艇,國民黨海軍稱為“合字號”。因為國民黨海軍當時正在大肆排擠閩係,新任海軍司令桂永清暈船而且根本不懂海軍,合格的海軍人員極為缺乏,合字號這種小軍艦就有些管不過來了,有些幹脆稀裏糊塗的流入了民間各個航運公司。即便是留作軍用的,從大陸撤退時,也有很大一部分登陸艇無人管理,輕易被解放軍繳獲,被各個航運公司接收作為民用的艇隻,此時則被解放軍重新征用投入戰鬥。
這不怪國民黨海軍,國民黨海軍官兵回憶從大陸逃台的時候,海軍人才匱乏到極點,隻有領頭的艦長一個人會使用六分儀,其他艦長的本領隻是跟上前麵的船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