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的遷徙

我不太會寫文章,但是很愛讀網友們的博客,所以我的博客就是我的讀書筆記,以摘編為主,從他人的文字裏尋找自己的感慨。
正文

所見·所聞·所想 2009-04-04

(2022-11-20 11:04:34) 下一個
所見·所聞·所想  2009-04-04 
 
                    這裏的公園   
                                               
   時間過得真快,到薩斯卡通不覺已快半年了。
 
  若在北京,正值春光明媚。每到這個時候,蟄居一冬的人們,都傾巢而出,在美好春光裏,舒展一下筋骨,陶醉在和風徐徐柳花紅的美景裏。我們也不約而同的帶著相機,水壺,吃的,穿梭於各大景點。真的,這個時節,北京最美——先是植物園的桃花節;接著是玉淵潭的櫻花開;海棠花溪如煙如雲;植物園內鬱金香如錦如畫;景山公園的牡丹千嬌百媚,花香四溢,每一朵花都是那樣燦爛,讓人流連忘返讚美不已。徜徉在花的海洋裏,身心愉悅,煥發無限美好的渴望與向往。
 
  在這兒,整個一個冬季,我都深鎖在冰清玉潔的天地裏,心隨飛颺的雪花起舞,凝望皚皚雪原的遠處和蔚藍天空交融的一線,深感大自然的博大神奇,我恨不能在漫天飛舞的雪花裏,變為一棵樹,或是一塊石頭,在大自然的懷抱裏靜靜的回歸。
 
   直到最近,這兒的氣溫才艱難的回升,時而0ºC,時而 -10ºC,這不,外麵又飄起了雪花,興許到4月底能和現在的北京氣溫差不多。聽說薩市北麵的‘愛爾伯塔王子公園’不錯,碧波蕩漾的湖麵,無邊無際,鬆柏深深,成群的麋鹿出沒其間,別有一翻滋味。這裏的公園大都自然遼闊,不像國內公園那樣精致秀美,天暖和時看看去。
 
  半年了,在這裏所見、所聞,閑暇時坐下來想想,和國內確有許多不同,可要寫一寫,又不知從何寫起,還是想那寫那吧。
 
  這裏的人都很淡泊,沒太多追求,大都知足安閑。周末和假期不是出去旅遊,就是在家裏忙碌,整整草地,修修圍牆,或在小院涼台上做點燒烤,一家人在一起喝著飲料,品嚐著燒烤的美味,休閑自在。很少聽說誰為工作、升遷刻意去請客送禮,找門子拉關係。這裏人們收入差距不大,隻要有分穩定的工作,住房、買車、日常消費都沒問題。我去過幾個外國朋友的家裏,雖然房間大小不同,但都整潔舒適,格調清新,像藝術品一樣精美。同樣的房子,若是中國人,就顯得零亂,擁擠。我深有體會,中國人節儉,隨意,啥東西都舍不得扔,所以屋裏總是滿滿的,很少講究藝術品位,我又何嚐不是這樣。
 
  在這裏,冬季最好的去處,莫過於逛超市,‘super store’是我經常光顧的地方。在這裏不僅買一周的生活用品,還能買到十分便宜的打折商品,你還可看到商場管理是那樣井然有序,不同職責人員,都是那樣兢兢業業,各施其職。不少中國人和當地人合作得十分親密,一樣的忙碌,一樣的和顏悅色,你根本分不出哪個是高管。這也許說不明什麽。我還認識一個地板工,他會說一些簡單的漢語,一般交流沒太大問題,他知道我是中國人時,高興的不行,非要跟我學漢語不可,我也正好跟他學英語。時間長了,才知道他不僅英語說得好,法語也說得相當流利。一次我對他說,你到中國去定能找個報酬相當不錯的工作。他笑了笑說:
 
  “我很想去中國看看,可不想找什麽工作,我現在的工作就很好。”
 
  他的回答讓我頗感愕然。可又想想,這裏沒有懸殊的貧富差距,生活都較富裕,自然都不去作無謂的攀比了,反而更珍惜自己所擁有的一切。
 
  再說說我女兒的導師:他在中國收養一個女孩,十分疼愛,後來他愛人又生了兩個男孩,三個孩子親如兄妹,家庭和美幸福。每當中國人舉行活動,他都帶著女兒參加,一次不落,看到女兒和小朋友一起跳舞,他樂的合不攏咀,指著台上的女兒對同事說,你看我女兒跳得多好啊!在家裏空閑時,就把女兒拉在跟前,給她講中國故事,還告訴她老家是中國湖南,要帶她回老家看看。他女兒總是驚奇的瞪大眼睛,不知所以。對中國人來說,這有點不可思議,如此情況,大都是對孩子的根根底底,包得嚴嚴實實,唯恐她知道,絕對不會主動告訴她。
 
  我女兒在作他的研究生時,幾次想找他把獎學金提高點,可每當見到導師開的車比自己的車還破時,就難以啟齒。雖說開車好壞和獎學金沒啥聯係,總覺得老師都那麽節儉,自己也應該克服點困難才是。老師平時是那樣節儉,可每年都拿出一萬加元捐給非洲貧窮國家的孩子。老師始終保持的那種簡約、樸素,不是張揚的美好品德和融融愛心,給學生心靈上以滋養,這比其他知識的傳授更重要。
 
  這種人生價值取向的不同,可能和人們所受教育有關。在國內,從小家長就給孩子灌輸立誌成才,上大學,當官,過優越的生活。生長在農村的孩子,家裏再窮,砸鍋賣鐵,也要供孩子讀書,也隻有這樣才能改變命運,走出農門。如今,在城市裏的孩子,從小就要擇名校,上各種培訓班,如音樂班、舞蹈班,英語班,非要把孩子培養成全才不可,也不管孩子有沒有興趣。太多的期望,壓得孩子喘不過氣來,人格也受到嚴重扭曲,從小就養成相互攀比,凡是都要爭個高下。仿佛人的一生沒有爭鬥,就沒有意議,‘鬥天,鬥地,鬥人’不知毒害了多少人,真是越鬥越貧窮,越鬥越落後,現在講和諧談何容易。
 
  這裏的教育不是這樣,上小學就是玩,在輕鬆歡樂中成長。上到9年級就是高中了,高中也是3年。高中是學分製,必須修滿30個學分才能畢業,其中18分是必修學分,12分是選修學分。必修學分的課程有:英語、法語、科學(物理、化學、生物、電腦)、加拿大曆史、地理、藝術、健康、社會學和職業發展、第三語言、世界研究、商業研究。選修學分的課程有:會計經濟學、市場營銷、音樂、體育衛生、鉗工、電工,焊工等。修完110學時的課程得1個學分。
 
  從課程設置看,更寬泛,實用性更強,不像國內的高中課程全是為考大學而設置。高中畢業後一部分進大學,一部分上專業技術學院,有的直接就業,沒有千軍萬馬同往大學擠的現象。
 
  這裏大學畢業工作和高中畢業工作,在薪酬上差別不多,有的專業技能工作,像好的管道工,焊工,工資比工程師的還高。工作也不像國內有那麽多高低貴賤之分。我認識一位女士,麥吉而大學音樂專業畢業,美麗端莊,你一定以為她有一分十分體麵的工作,其實不然,她每周有兩天在家裏,教幾個孩子唱歌,一天傳教,其餘作鍾點工。她對自己現有的工作很滿意。
 
  我在這裏,時間短,接觸人有限,盡管如此,我還是感覺到,這裏人真誠,親善,見了麵都給以微笑和問候。我孩子的同事周末去滑雪,半道上不甚將車開道路邊的溝裏了,幸虧溝裏都是積雪,沒什麽損傷,可車卻開不出來了。路過的車都停下來,問需要幫助嗎?其中一個老者,熱情的用自己的車來拖她的車,尼龍繩都拉斷了,也沒拖上來。又不辭辛苦地開車回家拿了鋼絲繩,終於將車拖了出來,讓人十分感動,從此他們成了朋友,常有來往。
 
  我知道的事情很有限,大都是一些表象,社會深層的東西知道的很少。再說了,我隻是個過客,知道那麽多幹啥。過一段就回去了,在外千好,萬好,不如老家好,北京好。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